找准靶向 聚焦重点 集中突破

2018-04-17 05:16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紫光阁 2018年3期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地区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为我省攻克深度贫困最后堡垒,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政策、力量和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投入和工作落实力度,全力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科学分析研判,找准发力重点

国家层面确定的“三区三州”,涉及我省的藏区(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即“两州一县”,全部为片区贫困县。目前“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低,贫困群众增收难。“两州一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龙头企业少、小、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有105个贫困村没有专业合作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30%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家庭经营收入低而不稳。二是“三保障”问题突出。“两州一县”还有2.31万户农村危房需要改造;因病致贫比例高达39%,“一人生病、全家贫困”仍然比较普遍;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6年,比全省少2.75年、比全国少4.23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3%,低于全省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90.5%,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三是县域经济实力薄弱。“两州一县”都是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3万元,是全省的48%,全国的24.6%;县级财政自给率8.6%,低于全国45.8个百分点,最低的临夏州东乡县仅3.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6元,是全省的24.7%,全国的6.5%。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多。甘南州、临夏州至今未通铁路,有7个县不通高速公路。“两州一县”30户以上自然村村组道路及主巷道需要硬化里程高达2.5万公里,“行路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有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甘南州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只有69%,千人擁有卫技人员1.26人,高原病、地方病较为普遍。临夏州无一所三级医院。

在摸清现状的同时,将全省剩余贫困人口5万以上、贫困发生率高于15%的18个县、40个特困乡镇和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3720个村,作为省定深度贫困地区,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2018年春节,在甘肃省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镇,胥存(右)抬着物品向新家走去

坚持聚焦发力,倾斜加大扶持

以编制实施《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抓手,具体在资金投入、产业培育、难点攻坚、资源统筹四个方面超常规扶持。

一是资金投入上体现超常规。用足用好国家对“两州一县”在资金、项目、政策方面的特殊倾斜政策,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省对深度贫困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高于市县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安排到深度贫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当年资金的50%;每年安排8亿元,集中投向深度贫困乡镇,重点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向深度贫困县切块下达的资金,年度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逐步提高扶贫开发支出标准,由2017年的人均800元提高到2020年2000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用于扶贫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培育、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以及贫困村“三化”工程建设。加大贷款融资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和鼓励深度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使用优惠利率扶贫再贷款,扩大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信贷投放,减轻贫困农户贷款利息负担。

二是帮扶力量上体现超常规。印发《关于调整加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意见》,实行省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坚持把帮扶资源及能力最强的单位和企业调整到深度贫困县乡,把最能打仗的精兵强将派到最需要攻坚的地方。省直部门选派到深度贫困县挂职的副书记兼任该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负责统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深度贫困村全部调整充实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到了贫困户“户户有帮扶”,深度贫困县区、特困乡由省级领导联系包抓全覆盖,特困村由省级领导和省直单位帮扶全覆盖。

三是难点攻坚上体现超常规。围绕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组织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工程,对常住人口在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及主巷道进行硬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对深度贫困县、乡镇和贫困村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就地脱贫难度大、有搬迁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核实,实行省内调剂的易地扶贫搬迁指标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县,严格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金补助政策。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集中供水率达到90%。攻坚期内实现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宽带网络覆盖,推进深度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深度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部达标。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收入低的问题,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优先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健全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到2020年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对深度贫困县全覆盖。支持县级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将全省留存补交党费重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2018年全面消除村级“空壳村”,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推进深度贫困县非基本农田范围内的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每亩现金补助1200元,每亩种苗补助400元,加大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选聘力度。在现有国家职业培训分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对深度贫困地区补助标准上浮10%,探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带薪培训+实训”模式,着力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农村保洁、绿化、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转移就业。围绕解决“三保障”难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力争到2019年基本完成、2020年做好扫尾工作。加快贫困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 “三化”工程进度,集中解决道路难行、院落破旧、垃圾堆放、人畜混住、生活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深度贫困地区,对所有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2017年底实现家庭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参合居民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再报销后,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解决。多措并举扩大贫困地区幼儿园覆盖面,解决学前儿童就近入园问题;着力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对贫困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津贴补助、教师周转房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不断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四是在资源统筹上体现超常规。加强与帮扶“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县的东部扶贫协作市县、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的联系沟通,推动签订的协议项目化,把结对关系转化成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协调帮扶单位将资金、项目、人员等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在东部协作市及所属区县设立深度贫困地区名优农产品专卖点,为特色优势农产品进入东部市场提供绿色通道。积极争取东部协作市街道办事处与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健全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支援藏区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党外人士发挥特长优势开展智力帮扶。

凝心聚力攻坚,脱贫成效初显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持续扎实开展,呈现出产业扶贫成效日益显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条件加快改善、“三保障”实现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2017年“两州一县”共计脱贫10.45万人,为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地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