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政治学意蕴

2018-04-17 08:43卢荣高
法制与社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治学法制依法治国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政治学 法制 党

作者简介:卢荣高,中共高州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政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82

一、绪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的管理亦是如此。依法治国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早在古代社会,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管理者就已经在使用依法治国的理念,并且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治国理念。如在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活动中,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这都体现了从古至今国家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说明法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现代化和国家管理的潮流和趋势。而我国现代化的依法治国历程,则是从党的十五大开始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管家的基本方略”,而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党在治理国家的过程对于依法治的理解和认识日趋深刻,也越来越意识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根本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政治方针。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政权的胜利之后开始执政之路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二、依法治国的概念简述

所谓依法治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依照法律或宪法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主观情感或者是个人意愿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涵盖范围是非常全面而且广泛的,这要求在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和其他社会现象的运作和活动上,一切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开展,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总结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历代朝代的兴盛或者衰亡,无不告示我们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天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倡导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中国的民主。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得国家的一切活动都井然有序,保证国家的政策和方针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被扭曲,党才能实现从严治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一)党和国家政治发展史的重大突破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的一个总目标,这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已经摸索和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导和治理理念和方针。那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使得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得以完善,社会各项建设工作能够在法治体系下有序的发展和进行,通过不断修订宪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督促和确保宪法、法律法规能够顺利实施的法律监督体系和执法机关,形成法律和执法机关的一体化高度配合,从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只有体系的健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一个严密的法律基础和保证。这是党和国家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标志在当和国家在政治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確定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总方针和总目标。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目前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与之相对应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促使社会主义总体建设目标的整体提前实现,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的执行和完善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包括政治制度,还包含了社会发展当中的一切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只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它都涵盖。因此,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公平、有效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三)体现和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国家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强调了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马克思提出在暴力战胜了敌对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取得专政的情况下,国家要进行治理而不是统治,暴力统治阶级最终都会消亡。而国家的治理主要依靠的就是依法治国。因此,在现代化进程尽快发展的今天,仍然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管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趋势。在面对众多不同的利益群体时,只有依法治国形成共同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四)依法治国是公平正义的前提和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做到公平正义,这正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资本主义只讲究自由和效率而我们社会主义除了自由和效率,更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贫富差距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已经非常显著,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为了尽快的遏制这种两级分化,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还坚持改革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是必须把公平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如何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仅仅依靠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时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人民的利益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首要考虑因素,而确保社会的公平公正则是改革最后的落脚点。这意味着党中央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而依法治国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法治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前提和法律保障。

(五)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紧接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建立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深究两次会议的内容和主题,不难看出四中全会是对三种全会理论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战略实施。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能只是一个目标,必须付诸于行动,而依法治国就是行动的具体措施和表现,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加快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它们之间是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关系。实现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举措之一就是法治,法治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历史的国家统治发展到今天的国家治理,这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没有依法治国,任何目标和治理的理想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的实现。

四、依法治国与法制、善治、以德治国的区别与联系

(一)依法治国与法制

依法治国与法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制和法治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含义却不同,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法制是指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而法治除了这一层意思之外,更强调的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执政党也不例外。因此,可以说法治是法治的超越,法治要比法制更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广。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和现代国家治理的产物。

(二)依法治国与善治

善治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一种官民共治,是国家与社会间的一种合作治理形式,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和活动。这是一种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治理目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性状态。善治的前提必须是通过良好的法律约束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法治,就会出现劣治,从而不能发挥善治对社会的约束和治理作用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德治主要依靠的是道德伦理来规范、感化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德治主要约束的是人们内心的秩序,而法治主要是规范和约束外部的秩序。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而法治又是德治的补充和强化。两者共同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党的执政理念中就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说明了我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法律就是人民意志和党的意志的统一,只有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强调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動,任何人也不例外,都得遵守法律,才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本质特征,才能使得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依法治党带动依法治国,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六、在高州的建设和发展中如何运用好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广东高州是东南沿海城市,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决定上层建筑必须与之相匹配,因此,在高州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上,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确保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进行,高州市政府和市委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方针,依法治理,严惩经济、政治犯罪分子,规范城市秩序,保障高州的发展有序进行。只有将高州的发展和建设在法律约束的前提下进行,各级领导干部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严与律己,发挥带头作用才能将高周建设成为经济、政治、民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才能实现高州发展的欣欣向荣。

七、结语

总之,坚持依法治国在政治学意蕴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经历漫长的时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我国的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党和政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依法治国的政治学意蕴.探索与争鸣.2015(2).

[2]彭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学意蕴探讨.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4).

[3]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法学研究.2014(6).

[4]刘春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甘肃理论学刊.2014(12).

[5]陈海.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意义及其实施路径.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韩文版).2015,44(5).

猜你喜欢
政治学法制依法治国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