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渊源

2018-04-17 08:43王晓婷贾红国
法制与社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近平精神

王晓婷 贾红国

关键词 习近平 重要讲话 精神 思想渊源

作者简介:王晓婷,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贾红国,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87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因此,任何思想理论观点的提出和创立,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包含发展理念、方针政策的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精髓,深入研究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思想渊源,对于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哲学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是执政者的基本资质和能力。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对哲学与执政之间的关系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尤其在治国理政之中,习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出,要不断吸取哲学的营养,运用哲学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力量,包括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又进一步将其概括为权力、资本、人民与哲学思维。正是这四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产生了影响世界、影响时代、影响实践发展的力量。具备哲学思维,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本质规律,才有可能掌握权力而不滥用权力,才有可能追寻到治国理政的正确道路。基于对哲学思维重要功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身先士卒,成为运用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守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无论历史和现在,实事求是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我们工作和领导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根本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为实事求是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改革内涵,成为习近平哲学思想的鲜明特点之一。习近平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重视求真务实,集中体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中。为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务实之风。随后,习近平又提出“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严三实”的提出,展现了习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厚根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华夏儿女的高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的,他多次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大的益处。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和选择當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在2013年参观孔子研究院时,习近平说到:“我们要重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要常读著作,细读著作,我要仔细阅读《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要坚持不懈的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在外交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开创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当前中国时代风尚的新外交范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名言警句,就被恰当的运用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场合,既体现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血脉相连,又阐述了和平发展,合作交往的对海峡两岸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明确我们当前的发展道路,要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积淀的追根溯源,才能寻求和阐释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方向。

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进而提出科学论断,解决实际问题。他指出,历史是教科书,是最好的教科书,无论是社会经济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述问题,都应回顾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中找到经验和教训,总结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他强调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是发展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必修,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好当下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理论,这种善于总结和反思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论述改革开放问题和如何看待苏联历史经验这两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好局面的开端,1978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极重要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良好开端,当前我国各领域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的将改革进行到底;认真研究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另一特点。 习总书记指出,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对内对外政策的失误使苏联走向衰败。系统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宝贵的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更具生命力,才能使我们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基础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可以找到一条从实践中来,经过实践不断检验发展的逻辑主线,这条逻辑主线即是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对基层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基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时,在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劳动和生活的岁月里,他悉心倾听民生疾苦,体察民情;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他认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以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答中外记者问中,习近平的人民观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普遍赞誉和关注,他在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

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基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富从政阅历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工作作风建立的渊源。习近平总书记曾任陕西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河北正定县县委副书记、书记,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浙江省省委书记,上海市市委书记等职务,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这条丰富从政之路,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中国社会现实,熟悉变革中的各种矛盾和变化,形成科学的人民观点和人民路线起到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群众中走来的领导人,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的讲话精神永远保持着人民观点,体现人民本色。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解放日报.2015-01-25.

唐宁.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渊源.学术论坛.2015(10).48.

王伟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人民日报.2014-01-20.

何炳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体会.理论导报.2014(11).42.

杨海、王仕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论特征.大连干部学刊.2014(10).10.

猜你喜欢
习近平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