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韵 欢韵
——记著名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张新怀

2018-04-18 05:31/沐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板胡道教音乐

文 /沐 梓

张新怀,陕西扶风人。出生于1955年,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先后在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作曲系、“西安国际指挥大师班”学习。曾任院音乐系教研组长、音乐教研室主任、学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作为作曲家、指挥家、板胡演奏家,张新怀不仅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西安板胡协会常务副会长,他还曾兼任陕西省民乐艺术团团长、指挥兼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客席教授及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多年来张新怀创作了大量的民乐、戏曲、歌剧等音乐作品,有二十多部获国家级作曲一等奖、中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其创作的器乐合奏曲《闹花灯》《高原节日》,作为陕西省广播文工团赴日演出曲目并在陕西广播电台多次播放;合奏曲《长安古韵》多次在学校音乐会上演出;合奏曲《乡音》获1991年第二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二等奖,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二胡独协奏曲《黄土情》获1995年全国音乐院校作品比赛荣誉奖,由台湾水晶音响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全国二胡考级曲集》作为十级考级曲目;板胡独奏《苦韵》《四川季歌》收入《张新怀板胡独奏》专辑;歌剧《三月三》音乐改编由学校歌剧班演出;歌曲《清明我献上束鲜花》在《长安音乐》杂志刊登并获得西安红五月歌曲创作一等奖;戏曲作品《巴山秀才》《怒斩皇太子》《姐妹皇后》《明殿堂》等在各剧团和电视台多次演出和播放;戏曲作品折子戏《活捉》获陕西省优秀戏曲作品音乐设计奖;《西域情》获第六届中国文华奖新剧目奖、1996年“五个一”工程奖;三集电视戏曲艺术片《游西湖》在陕西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阴阳鉴》获中国首届秦腔节配器奖。论文《论秦腔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在《艺苑》杂志上发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德艺双馨艺术人才》获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论文研讨会二等奖。2006年,他创作的道教音乐五首在香港第一届国际道教音乐节上演出后获得极大成功。

作为指挥家,他创建了陕西省艺术学校民族乐团,该团在西安举办了《首届陕西新年音乐会》《新年音乐焰火晚会》《中华唐诗宋词朗诵音乐会》《桃李花香文艺晚会》,其中《古调新弹春节戏曲晚会》在中央台播出并为陕西省电视台赢得星光奖。他先后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陕西歌舞剧院、西安歌舞剧院、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兰州市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浙江省多家乐团合作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剧院,北京长安剧院,中南海怀仁堂及西安、兰州、苏州、南京、杭州等地成功指挥了大型音乐会、戏曲晚会、歌剧等一千余场。

另外,张新怀在央视《国乐飘香》栏目录制了板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山东小曲》《秦川新歌》《苦韵》,出版《苦韵》《欢韵》《张新怀的黄帝音乐》3张个人专辑,还在第六届陕西艺术节上举办了《张新怀胡琴独奏音乐会》。个人事迹被《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优秀专门人才经典》《世界人物辞海》等收录。他的板胡演奏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秦风秦韵浓厚,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演奏中,他博采众长,融各派与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的板胡演奏音色优美、韵味纯正,秦风琴韵浓郁,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

张新怀编创的中音板胡曲《欢韵》,以秦腔音乐中欢音音调为素材,并将秦腔丝弦套曲五更愁中的《黑骡赶坡》的部分旋律进行加工、变奏,以热烈的快板,流畅舒展的慢板旋律和诙谐幽默的速度转换,以及明亮的音色与乐队热闹的伴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大西北人勤奋勇敢的性格、节日欢乐的气氛及欢愉激动的心情,能瞬间将观众带入欢乐的情境,充分调动现场气氛。张新怀演奏的《欢韵》融秦腔欢音音调与秦腔丝弦套曲变奏于一身,把位灵活多变,功力深厚凝重,能以双倍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以灵魂的震撼。

《苦韵》以陕西秦腔音乐中的苦音音调为基本素材创作而成,第一部分以激烈、流畅的快板先声夺人,以流畅的旋律先声夺人。紧接着在一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下将乐曲引入第二部分慢板,奏出一个委婉悠长的故事,在慢板中用板胡特有的演奏技法,将大西北人民那历尽沧桑,莫可名状的感情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能让观众在瞬间感受到大西北沧桑的历史变迁。第三部分是一个鲜活振奋的快板,充分的表现了大西北人民在苦难中磨砺自我,勇往无前的豪放气派。

高音板胡曲《高原节日》以观众耳熟能详的回族花儿《四季歌》为创作素材,中段一改原曲调的抒情慢板,代之以流畅舒展的散板,指法精到、弓法舒展、深情内在、秀丽活泼。而改编自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的高音板胡曲《月牙五更》则充分展现了高音板胡高亢不失婉约,粗犷不失阴柔的风格,演奏音色饱满甘醇、韵味浓郁细腻、富于色彩变化,将曲中人物内心的怅惘与企盼表现得丝丝入扣。

张新怀根据道教音乐素材,创作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专辑《和音神韵》,在挖掘、保护、传承民族音乐、道教音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技法、音乐元素,曲调与曲词和谐统一,各种曲式贯通搭配,赋予古老的道教音乐新的内涵,使我国具有一千六百年古老历史的道教音乐,不仅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而且饱含着千年东方的美学思想,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专辑收录了序曲《庆丰收》《白鹤飞》《步虚乐》《轩辕赞》《仙家乐》《梅花引》《万年欢》《清明祭》共9首作品,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不同的意境下,时而欢乐轻快,优美恬静;时而仙乐飘渺,琴瑟齐鸣;时而祥云汇聚,钟鼓声震,不同的乐声生动地体现了各种意境。

序曲《庆丰收序曲》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创作而成,表现了祥和盛世下中国农村丰收后的人们举杯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的欢庆场景。第一部分以热烈奔放的快板,吹打乐锣鼓奏出丰收后中国农民耍社火,跑旱船,男女老少庆贺丰收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以祥和舒畅的行板,采用了道教音乐中〈跑马韵〉首句音乐发展变奏而成,流畅的伴奏音型,弦乐、弹拨乐、管乐先后交替轮奏,使音乐逐渐变浓,从而把音乐推向高潮,表现了丰收后的人们载歌载舞的祥和场面。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热烈奔放的欢庆锣鼓外,对吹打部分的旋律进行展开发展,表现出了劳动者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美好愿景。

而《梅花引》在道教全真正韵中原为阴韵,曲作者采用了原曲首部音阶创作而成。曲调幽雅,婉转起伏,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引子开始的散板后配上悠扬的节奏、活泼的旋律好似一幅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热烈回忆和洒脱的情趣;中段在淡淡的哀愁中,展示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这首乐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也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最后一首《怀祖呤》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祭文大意,用道教乐曲〈中堂赞〉部分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全曲分为三大段,第一段乐曲以埙为主奏,古老的旋律伴以弦乐队的长音,把听众带到祭奠黄帝的场景。弦乐队与弹拔乐先后出现了哀悼或祷祝乐段,表现了世界华人都是炎黄子孙,黄河、黄帝已成为凝聚海外游子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二段以管乐及弦乐加之浓烈地和声多声部的辅垫,奏出了强而有力的呼唤性的旋律,颂扬了黄帝的品德业绩,弘扬黄帝文化,寄托哀思,激励生者,传承黄帝精神,继承祖先遗志,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为构建和谐家园,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工作,乐曲在雄壮肃穆地气氛下转入再现段。第三段,乐曲慢速的,怀念的气氛将听者带到后世子孙,为了表达对黄帝的功绩的怀念与感戴,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先祖的“报功崇德”“继志述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操。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在声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到一种仙静世界,给人的心灵以启迪和净化,使人感受民族道乐淡雅自然,祈福华夏神州天地人和,崇尚和谐,追求和谐。

张新怀还是一位文化先行者,他创作的数十首具有浓郁周文化历史韵味的优秀作品首次把周乐的大音长歌带进人民大会堂。张新怀利用西周出土乐器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挖掘、创作了数十首具有浓厚周文化历史韵味,并融入现代音乐因素的优秀音乐作品,开启了周礼音乐的想象之门。受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邀请,首次把周乐的大音长歌带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用古老的编磬奏响了大型周颂音乐会,张新怀荣获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组织奖,由于该乐团贡献突出,2009年还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张新怀也被宝鸡市政府评为最有成就功勋人物。

猜你喜欢
板胡道教音乐
板胡演奏技术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关于板胡演奏技术和情感联谊的作用探究
探究板胡在豫剧中的主导作用
西夏道教补议
道家道教研究
音乐
评剧板胡的特色及其作用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