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对策分析

2018-04-18 01:24周眉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艾滋病伤口血液

周眉

(吉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吉安 343100)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所引发的疾病[1]。此种病毒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大量破坏,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从而感染各类型疾病,甚至发生恶性肿瘤等。艾滋病传播迅速,病程进展缓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于艾滋病暂无特效的治疗方法[2]。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艾滋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艾滋病病房护理人员已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一旦HIV病毒暴露或感染,将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且影响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3]。因此,对于艾滋病病房护理人员而言,做好职业防护,对保护好患者及自身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护理人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53±2.14)岁;暴露类型:针刺伤18例,皮肤及黏膜暴露2例;暴露部位:足背2例,眼结膜1例,手指17例。

1.2 方法

1.2.1 临床处理 对于所有发生暴露的护理人员均采用流动水或肥皂液冲洗伤口10 min,若皮肤表面存在伤口,需在伤口旁反复挤压,采用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的方式,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随后再次使用流动水或肥皂液清洗,禁止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完毕后使用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伤口处理完毕后,抽取所有发生暴露的护理人员静脉血,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做相关检查,同时向上级相关部位报备,由上级相关人员对保护的护理人员的暴露级别及暴露源危险程度进行评估,给予暴露的护理人员服用抗病毒药物,药物服用时间最好在发生暴露后的4 h内,最迟不得超过24 h,若暴露时间已经超过24 h,也需服用预防性药物。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常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对于此次20例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后紧急给予心理疏导,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讲解艾滋病暴露相关知识,同时帮助护理人员正确认知职业暴露感染HIV病毒具体情况,了解其主要危险因素,并告知通过职业暴露感染发生艾滋病概率较低,黏膜接触暴露感染发生艾滋病概率仅为0.09%,锐器刺伤暴露感染艾滋病发生率为0.4%。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心态对待艾滋病职业暴露。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连续进行1年的血液检测,分析HIV病毒感染发生率。

2 结果

20例护理人员中,1年的血液检测及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生一例护理人员因艾滋病职业暴露感染HIV病毒,但存在3例护理人员于事后提出辞职。

3 讨论

职业暴露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或其他相关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害、有毒物质,甚至传染病病原体,导致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4]。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多导致职业暴露的因素,如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痰液、体液或是引流液等,而护理人员根据职业的要求使自身的皮肤、黏膜等接触HIV感染者的体液或血液等,极易导致HIV病毒感染,此种行为称为艾滋病职业暴露[5]。由于艾滋病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护理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其感染HIV的概率则取决于护理人员自身的抵抗能力及接触病毒的剂量,一般而言,伤口或损伤程度越大、接触病毒时间越长发生感染概率越高,且中晚期艾滋病患者导致的感染程度将高于早期HIV病毒感染[6]。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感染HIV病毒的概率。

本研究分析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对策,现将相关安全防护对策总结如下:①注重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职业防范意识的欠缺,且缺乏相关防护知识及临床操作经验。对此,院方对于新入院的护理人员需预先由护士站带领进行岗前培训及相关的入科教育,安排专人带教,待新人可以熟练掌握消毒、隔离及防护相关技能后方可单独进行工作。专科护士接受系统培训后,院方还需定期开展防护相关知识讲座,丰富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警觉性。此外,从事艾滋病护理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穿戴好防护用品,如洗手、消毒、戴手套、护目镜、面罩、隔离衣等,以平常的心态完成工作,避免出现歧视患者的举动及言论。②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侵入性操作相关原则,规范每一步操作方法,避免刺伤等情况发生。针头使用后不得再次套上针帽,不得直接用手将已污染的针头分离。若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可由两名以上的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必要时采用约束带控制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在处理污染物品、血液或体液时需佩戴双层手套,所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需按压针眼4 min,避免血液渗漏造成感染。若操作过程中发生手套破损,需立即更换,待脱掉手套后需认真清洗手部。③消毒隔离措施:所有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用品均一次性使用,对于针头等侵入性工具不得传递给他人,且针头必须放置于利器盒内,并在盒子外面标注“注意感染”等字样,由专人负责收集后统一焚烧。此外,患者病房需保证光线充足,病房内设施简便,有助于护理操作的展开,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需排入专用卫生间,注意下水道及卫生间需按时排放消毒液。④规范洗手及消毒:护理人员在护理完毕后手部常常携带病原微生物,此种微生物是导致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原因。对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及消毒,对于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的护理人员,需立刻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及消毒,若手上存在伤口,则需将伤口包扎完毕后佩戴双层手套,岗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调换工作岗位直至伤口愈合[7-8]。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遵循护理操作规范及相关准则,晚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佩戴的相关用具,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同时减少感染HIV病毒的概率,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1] 李娟,李阳.144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193-194.

[2] 于学军,陈萍,肖莎丽,等.心理干预在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处置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5):551-553.

[3] 陈慧雯,谭剑明.健康宣教提升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5):114-115.

[4] 刘丽,蒋红梅.浅谈艾滋病孕产妇的护理及防护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361-363.

[5] 楼翠,李向.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100-102.

[6] 钱静娟,黄利华,钟亚君,等.传染病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控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69-270.

[7] 万春华.艾滋病护理中APACHEⅢ评分的应用探析[J].当代医学,2016,22(28):99-100.

[8] 向卉,刘冰,李兴华.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4):503-506.

猜你喜欢
艾滋病伤口血液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 世界艾滋病日》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伤口“小管家”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