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研究

2018-04-18 12:10提文静
决策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舒马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提文静

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三农”问题日益严峻的城镇化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出建设村容整洁、生态秀美、文化鲜明、设施完善、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任务。

一、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的意义

(一)时代背景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常住人口连年递减,虽出台了很多政策,如保留城乡弹性机制及不断改进的土地保障制度等,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卷进城镇化的浪潮中,不愿返乡。“老、弱、妇、幼”多,“青、壮、精、尖”少,构成目前农村常住人口的常态。随着务农人员的大量减少,“三农”问题愈加严峻。

近年来,随着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土地流转已经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开来,通过转包、租赁、土地折股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农企业。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来说,与其让自己的承包土地撂荒或由留守老人以低效率的方式自耕、自收、自销,不如进行土地流转。除了外出务工的工资和利润,家中的土地转包、出租或入股后,还可以获得转包费、租金、入股分得的红利。农民的收入得到一定提高、幸福感得到增强,但是要想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农村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道路至关重要。

(二)应有之义

自1929年10月福建省上杭县出现了中央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才溪消费合作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历经了合作社经济、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探索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农村发展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明确:第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发展过程,是由家庭这一小集体发展到把小集体纳入到大集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以及实现由“低水平的集体化”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二,“第二个飞跃”中发展的“集体经济”并不是传统的集体经济,而是依靠科学技术、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部分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从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倾向,并出现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养殖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他们都是在生产、流通的某些环节,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经营,既提高了生产率,又快速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些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都坚持集体化的社会主义走向,有目标明确、行动果决、富有经验的领导团体。他们能将理论结合实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并注重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发扬民主,走现代化集体主义经济道路。第二,都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在竞争中求发展。他们注重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效应,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注重发展多元化经济产业类型,促进供产销、农工贸一体化。第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重视集体公共积累。他们利用集体积累,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在本地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集体福利水平。第四,都重视可持续发展。他们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文明乡风,建设整洁、秀丽的村容村貌。这些共同特点不仅指明了我国当代农村经济的正确方向,也体现了广大农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坚定立场。

三、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的关键

(一)依靠尖端技术科学种田

邓小平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產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很低。要想提高农作物单产、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改革耕作栽培方法、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要靠科学。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利用科技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实现质的提升。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关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保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由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合作经济,就必须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理顺流通关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等多个环节入手,逐步培育和推进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统分结合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联合体,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使其彻底摆脱小农经济形态,向全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链条化

农业产业化通常被看作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通过与市场的结合起作用。农业产业化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有效途径。但在小农经济体制下,各项产业还处于明显的分裂状态,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而农业产业化却可以将供产销和农工贸的链条重新连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其目的是要通过变革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并从农业生产内部建构起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通过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四)稳定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与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核心是稳定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的立命之本。农民如果失去土地和房屋,不仅意味着他们失去了生活资料,而且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赖以取得收入的生产资料和谋生之路。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厉以宁说过,土地确权对农民权益的保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分析,无论怎样高估都不算过分。

四、舒马赫观点對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启示

著名经济学家舒马赫曾经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描述过在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穷,他是倡导可持续发展、超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其深邃的经济理论与显著的人文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舒马赫提供了许多可供我们思考并能付诸实践的建议。

(一)中间技术

舒马赫是“中间技术”的倡导者,并认为它极其适合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他认为:“在贫穷条件下,最适合于发展的技术,形象地说,可能是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或者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因为这种中间技术的特征是:能够适应比较简单的生产环境,设备与生产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小,对市场的适应性很强,人员容易训练,组织管理比较简单。就资源而言,中间技术能适应该国或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能够就地取材,综合利用本地的资源、能源,发挥资源优势,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就投资环境而言,中间技术适应该国或该地区的投资水平,产品有市场,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能达到自给自足。

(二)工作场所

舒马赫认为一旦农村失业导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失业就会变成城市失业。而为了避免失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他主张在农村和小城镇创立几百万个新的工作场所,最大限度地为失业者与半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生产一些东西比少数人生产很多东西更为重要。因此,这些新的工作场所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这些场所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必须建立在人们现在居住的地区;二是所建立的成本必须低廉,以便大批建立;三是采用的生产方法必须比较简单,以尽量减少生产过程本身乃至组织工作中的原料供应、财务、销售等方面对高度熟练技术的要求;四是生产应当主要是就地取材,并主要供当地使用。

(三)教育

舒马赫认为最基本的资源是人而不是自然提供的,果敢行为、首创精神、发明创造都是在人脑中产生的,并通过教育得以保持甚至加强。因此,在他看来,教育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他认为, 农村贫困的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组织和纪律方面存在缺陷。他说:“我确信,在造成贫穷的各种原因中,诸如自然财富的缺少、资金的缺乏或基础结构的不足等物质因素,完全是第二位的。极端贫穷的主要原因是非物质的,在于教育、组织与纪律等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所以他提倡农民的教育问题。

在舒马赫看来,只有采取地区发展的方法,再加上有意识地致力于发展和应用“中间技术”才能满足贫穷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要摆脱贫困,还有赖于农民自身。舒马赫这三个主要观点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无法断言未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农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舒马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舒马赫背后的女人:为爱宁愿倾家荡产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向F1进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迈克尔?舒马赫:两年的等待与希望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