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设计

2018-04-19 08:42罗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教学资源

罗松

摘 要 学习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其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如何将这些学习平台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提高数字资源复用率,是当前迫切的需求。从资源共建共享角度设计共享资源云服务系统,以一种资源云服务的视觉来解决自建学习平台资源匮乏、硬件基础设施差等问题。

关键词 网络学习;资源共建共享;资源云服务系统;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2-0035-03

1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化步伐的推进,碎片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学习已然成为现代主流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网络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服务提供商通过建设学习平台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诸多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用户面前,在一座城市甚至一所高校会出现诸多类似的平台。由于面向用户群体不同,不能说哪一个平台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学习平台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否则就不会花诸多的代价将其建立起来。但是,笔者通过对省内诸多平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每一平台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资源匮乏,硬件基础设施不够。

经过这段时间对这些平台的深入研究,笔者得出研究结论:如果将这些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去重,将会有海量的资源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许多平台的资源可以复用到其他平台中,将这些平台整合在一起,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减轻平台硬件成本,是目前迫切的要求。建设一个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举措。

2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定位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建设的目的是有效整合各大平台学习资源并提供资源服务,同时为各类学习平台搭建满足其需要的数字化资源学习环境。其定位于服务学习平台,就是以资源云服务理念为设计指导,要求建设的资源云服务系统满足开放性服务原则,任何学习平台只要愿意都可以加入进来,成为云服务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将成为云服务的资源提供者。

各个学习平台应积极参与资源云服务系统建设工作,最终实现1+N体系,即一个资源云服务系统+若干个资源应用平台。即将平台中的资源通过资源云服务系统建设的上传接口汇聚在一起,然后通过资源云服务系统接入接口,直接从资源云服务系统中庞大的资源池里调用所需资源,所有资源的点播服务承载力都将放置在资源云服务系统中,这样各应用平台本地后期將不再存储资源,大大减缓各应用平台基础设施压力。

3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效益分析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实施完成后,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资源利用率 根据1+N一库多平台的资源云服务系统建设体系,集中所有教学资源于资源云服务系统中,所有学习平台通过接口从资源云服务系统中获取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所有教学资源集中于资源云服务系统中,地方平台无须再单独建立存储系统,降低硬件成本。同时,由于资源的复用,大大降低了以往各学习平台的资源采购成本。

提高安全性 资源云服务系统为各学习平台提供资源支持,所有资源以后都将从资源云服务系统中获取,通过在资源云服务系统统一做完善的备份机制,远高于存储于平台本身的安全性。

增强资源规范性 在资源云服务系统入库过程中,所有视频、音频等文件,都将其转化为标准化的文件格式,如视频文件,统一设定为MP4格式,编码方式统一设定为H.264编码,文件码流控制在1 M左右,同时将文件关键帧放置在0秒时间点。通过标准化的文件格式要求,资源所有视音频等文件,可以实现即时打开即可播放,能够支持多终端访问要求。同时,平台设计了完整的分类体系,将所有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大大增强了资源的规范管理。

增强组织凝聚力 数字化资源云服务系统用户类别多样,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机构用户;且管理人员角色多样,分属于不同机构。其管理人员应分两级:

1)针对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资源管理、新闻管理等;

2)对各机构所属资源和人员进行管理的机构管理员。

通过资源云服务系统,能够将组织内的人员都凝聚在一起,参与资源建设工作中,大大增强组织凝聚力。

4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设计

标准化的平台接入以及资源上传设计 资源云服务系统结构要求具有开放性。一方面,资源云服务系统能够支持现有的通用数据类型和媒体资源格式,有开放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的外部数据交换格式。同时,通过制定调用学习资源的统一接口标准(API),实现资源云服务系统与各类学习平台的无缝连接,有效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资源云服务系统要求具有标准化的上传接口,用以实现各个学习平台完成对其平台内资源的上传工作,最终将各学习平台资源汇聚到资源云服务系统中,有效促进学习资源的共建。

在接口的设计上引入REST规范,采用REST与MVC的混合模式创建适用不同开发模式的公开API。REST在原有的架构上增加了三个新规范:统一接口、分层系统和按需代码。

1)统一接口。REST架构风格的核心特征就是强调组件之间有一个统一的接口,这表现在REST世界里,网络上所有的事物都被抽象为资源,而REST就是通过通用的链接器接口对资源进行操作。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证系统提供的服务都是解耦的,极大地简化了系统,从而改善了系统的交互性和可重用性。并且REST针对Web的常见情况做了优化,使得REST接口被设计为可以高效地转移大粒度的超媒体数据,这也就导致了REST接口对其他的架构并不是最优的。

2)分层系统。分层系统规则的加入提高了各种层次之间的独立性,为整个系统的复杂性设置了边界,通过封装遗留的服务,使新的服务器免受遗留客户端的影响,这也就提高了系统的可伸缩性。

3)按需代码。REST允许对客户端功能进行扩展。如通过下载并执行applet或脚本形式的代码,来扩展客户端功能。但这在改善系统可扩展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可见性,所以它只是REST的一个可选的约束。

标准化的文件格式及编目要求 各学习平台资源通过接口上传,为满足媒体点播适用性,要求资源云服务系统后台设计具备在线转码功能,可将各种资源转化为标准格式,如视频文件设计标准为MP4格式,H.264编码方式,满足各类移动终端点播要求。同时,通过标准化的格式转化,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对各平台接入使用资源时将避免诸多问题,适用性大大提高。同资源云服务系统内资源要求建立完善的文件编目信息,对于新传资源,可以直接通过资源编目方式,直接完成对资源的编目;对于原下面平台上传资源,可以通过后台在线编目的方式完成对资源的编目。在标准化的编目体系下,资源云服务系统所有资源都将会以一套标准化的方式呈现,资源类别、适用对象、关键字、关联关键字、作者、来源等这些信息的记录,通过一种面向对象设计类的思想,大大提升资源云服务系统中资源的复用性。

完善的资源分类体系 由于各个学习平台使用资源的不同,为便于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平台接入查找资源的便捷性,要求资源具备完善的分类体系。这样当学习平台使用资源时,通过API接口中资源分类体系,可以精准地查找自己所需资源库的资源种类。

完善的资源统计功能 由于资源云服务系统资源主要汇聚于各个学习平台,为了完成对资源云服务系统的有效管理,要求资源云服务系统具备完善的统计功能,平台要求具备资源容量统计、资源数量统计、资源访问统计、资源收藏统计、目录资源统计、机构资源统计、个人资源统计、网站流量统计、资源操作日志统计、用户登录统计、资源云服务系统入库操作统计等。通过这些信息统计,对于资源云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用户访问分析以及各个平台后期的绩效分析,具有很高的数据价值。

5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实现

加大宣传力度,深化精准服务 资源云服务系统是基础,各平台是资源云服务系统得以生存的支撑力量,故而在這个1+N资源云服务系统体系中,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只有将资源云服务系统推广出去,接入的平台越多,那么资源云服务系统就会存在海量的资源。当资源存储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资源云服务系统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提升,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自然而然接入进来。因此,前期应着力推广资源云服务系统。同时,在平台接入过程中应该深入精准服务。所谓精准服务,即根据不同平台的特征进行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资源云服务系统才能长久不息。

利用CDN等技术,提升资源云服务系统性能 一台流媒体服务器,当同时有许多用户点播某一资源时,就会出现卡停现象。而对于一个资源云服务系统,是为了给学习平台提供资源支持,随着后期资源数量的不断填充以及对资源云服务系统的深入推广,将会有更多的学习平台接入进来,届时,资源的访问量必然会大幅增加,如单单依靠购买硬件服务器以及拓展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后期难以满足资源云服务系统的功能定位。为此,这里就需要利用第三方CDN技术以及云存储,后期资源数量以及资源访问量再多,也不用过于担心,只需增加CND及存储容量即可。

精简操作步骤,增强智能服务 资源云服务系统的定位是面向平台,但是资源云服务系统本身拥有海量的资源,也是一个面向用户的大平台,随着后期应用的推广,其访问量必然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对于资源云服务系统本身,应花费一定的支出做好界面设计,增强资源云服务系统社会影响力;要求在平台对接过程中减少冗余步骤及干扰项,精简操作步骤,优化操作流程,将更多的任务量转嫁给资源云服务系统;对资源点播、资源上传开启智能服务,如对接后能够保证系列资源自动播放,能够根据网络带宽自动选择画面清晰度,能够在接口接入或者资源上传时,创建模版自动执行,等等。

6 结语

搭建基于共建共享的资源云服务系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在资源云服务系统推广前期阶段,更是要求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当系统步入正轨后,其取得的价值将远远超过资源云服务系统本身资源的价值,不仅能够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很大的复用,而且能增加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凝聚力,扩大各学习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51-54.

[2]陈琳,王矗,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73-77.

[3]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4]吴国强.能动关联:“云”时代的设计学习理念与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2(5):82-87.

[5]刘静.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云共享模式设计[J].电子测试,2014(S2):64-66.

[6]赵麟,冯华.区域性高校教育资源云平台共享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51-153.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网络教育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网络学习平台系统架构
MOOC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网络学习行为背景下的慕课教学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