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万花筒

2018-04-20 03:15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期
关键词:乌龙茶时报叶酸

乳汁淤积 缓解有妙招

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但能坚持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并不多。种种困难让新妈妈对母乳喂养望而生畏,特别是乳汁淤积。

发生乳汁淤积时,乳房局部变硬。乳房发红或肿胀严重时,用冰过的生卷心菜叶或把菜叶研磨出菜汁敷在乳房上,可减轻乳房肿胀,等乳房肿胀缓解之后再让宝宝吸吮。

冰敷对减轻乳房疼痛及肿胀有一定效果。但冰敷时注意不要冻伤皮肤,不要冰敷乳晕及乳头,以免降低喷乳反射。

有研究表明,每日服用一大勺卵磷脂颗粒,或者每日3~4次,每次服用1200毫克的卵磷脂胶囊,有助于预防并治疗乳管堵塞。

摘自《健康时报》 马良坤/文

卧室冷一些 老得慢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卧室过于保暖未必是好事,冷一些更利于健康。

美国夏洛茨维尔神经病学和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温特博士认为,卧室温度控制在15~20℃对人体健康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好。这是因为,在相对低温的房间睡觉,会促使人体生成更多的热量,减少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低温环境中睡眠还有助于延缓衰老,因为抗衰老激素在低温下更容易从人体中释放出来,有利于消除炎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摘自《生命时报》 唐小玉/文

每天睡7小时 心脏最好

中美研究者发现,每天睡7小时左右的人,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低。睡眠时间每缩短1个小时,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均增加6%;睡眠时间每延长1个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3%,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2%。

摘自《健康时报》 臧芷安/文

使用洗涤剂增加患肺病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洗涤剂会增加患肺病的风险。经常吸入洗涤剂中所含的强刺激性化合物,会导致患慢阻肺风险增加。

研究以5.5万名女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始于2009年,当时参与的护士都在岗且没有得过慢阻肺。8年后,663名护士被确诊患上慢阻肺。研究发现,医院中消毒、清洁常用的漂白剂、过氧化氢溶液、酒精、季胺化合物等都与慢阻肺患病有关联,常接触这些的人患病风险增加24%~32%。

摘自《生命时报》 李 伟/文

饭后百步走 因人而异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这句话可能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尤其是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饭后百步走可能还会导致危险。

我们曾进行过一项研究,选取一些在空腹状态下,运动试验结果阴性的老年人,饱餐后立即重复进行运动试验,结果有26%的受试者出现心肌缺血。因为饱餐后,特别是高蛋白、高脂饮食后,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部,加强消化功能,这时若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提醒大家,身体素质良好的人,饭后可以适当散步,但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餐后应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再去运动,有冠心病者尤应注意。

摘自《健康时报》 杨飞燕/文

体温升高不会增强免疫力

有传言称:“人体的免疫力和体温有关,体温升高1℃,免疫力就会增强不少。”这是真的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主任谷丽表示:“人体免疫力的好坏是由年龄、营养状态、是否患有影响免疫系统的疾病以及是否服用降低免疫力的药物等因素决定的,体温升高本身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大,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摘自《科技日报》 付丽丽 马波/文

三手烟伤肝又伤脑

一项研究显示,三手烟会损伤实验鼠的肝脏和大脑,破坏新陈代谢,影响其行为举止,增加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这一结果也适用于人类,尤其是婴幼儿。

三手烟是指烟民吸烟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固体残留物,此外还包括物体表面的烟草残留物与空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第二代污染物。

摘自《深圳特区报》

肾功能差 房颤发生风险高

美国研究者发现,肾衰竭的人患上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房颤)的风险会增加。肾功能不好会改变血液中维持正常心脏功能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如钾、维生素D、钙和磷)的含量。肾病患者应当采用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自《健康时报》 萧忠彦/文

绿叶蔬菜富含叶酸

每个人的体内都需要叶酸,然而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叶酸,所以只能通过食物和营养素补充剂来获取。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最早是从菠菜叶子中提取出来的,故名叶酸。

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蛋类、动物肝脏以及坚果等。如果每天能进食400克左右的蔬菜,并且其中一半为绿叶蔬菜的话,就可以补充200毫克叶酸。

但天然食物中的叶酸在烹调加工或遇热时容易分解,生物利用率低。而合成的叶酸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

处于孕期的女性对叶酸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孕妇除了常吃富含叶酸的食物之外,还应该每天补充400毫克叶酸,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

摘自《健康时报》 戴永梅/文

常做直立后仰 锻炼腰背肌

生活中经常练习直立后仰的动作,有助于腰背肌的锻炼。

动作要领:每坐40分钟,就要站起将双手放在腰部,双膝轻轻屈曲,身体轻轻后仰,尽量伸展10次。然后将颈部向左右两侧屈(用耳朵尽量贴向肩膀)5次,再左右旋转(左顾右盼)5次。速度要慢,要达到运动最大范围的幅度(原有颈腰痛的人,注意运动不要引起不适感)。此练习一定要规律进行,并长时间坚持,最好每2小时做一次。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前屈的动作,因为其会抵消后仰练习的作用。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林飞喜/文

洗澡时易被忽视的五个部位

美国“自然母亲”网站近日总结了在洗澡时容易被忽视的五个部位。

肚脐肚脐里藏匿着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科研人员对不到100人的肚脐进行检查后发现了1400多种不同的细菌。在洗澡时要洗一下肚脐。

指甲英国阿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在2007年发现,24%的男性参与者和15%的女性参与者剪下来的指甲里“潜伏”着有害细菌,其中还有细菌会引起腹泻和呕吐。在用完卫生间或接触生肉后,指甲更有可能沾染上有害细菌。

头皮很多人洗头时不太注意自己的头皮,但适当地护理头皮有助于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头皮发痒和头皮屑。头皮里满是汗腺,需要好好清洗;如果它被忽视,就会形成鳞屑。当你淋浴时,先用力擦洗头皮1~2分钟,然后再冲掉洗发液。

脚底脚底往往在淋浴时被忽视。淋浴时,来自整个身体的水流向了脚,所以它肯定干净,对吗?大错特错。要想保持双脚真正的清洁,就要单独给它们洗个澡。

耳后耳后是藏匿细菌的绝佳位置,尤其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会让这个部位的皮肤保持湿润,这就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摘自《健康时报》 付 贵/文

常练握力有助于长寿

要想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更长寿,可经常锻炼手的握力。除了用握力器、握力圈、哑铃、拉力器等进行训练外,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敲手指练握力双手十指相对,互相敲击100~200次。十指相敲可刺激手指上的穴位,补益、激发肝气,从而增强握力。

坐公交练握力在公交车上,站在一个人较少的地方,伸出左手或者右手,抓住头顶横杆,然后一松一紧,左右手交替进行,同时要收腹、挺胸、提胯,缓缓踮脚、收脚。如果另一只手提着重物,也不要放在地上,这样锻炼效果会更好。

手握拳练握力采取站立姿势,收腹、挺胸拔背、收颌,双手下垂,双手十指使劲张开,再使劲握拳,同时双脚十趾紧紧抓地,脚后跟随着脚趾张开、收拢的韵律踮起、落下。

其他练习方法每天提重物10~20分钟;利用栏杆、门框、单双杠等,做引体向上;做俯卧撑;将核桃握在手心里,反复转来转去;等等。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刘 威/文

心态乐观利于控制血脂

一项研究发现,尽量保持心态乐观,经常夸奖别人,有助于积极控制血脂。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近千名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评估。结果发现,心态积极乐观、凡事往好处想、经常夸奖他人的参试者,其血液中三酰甘油的水平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的水平则更高。具体来说,通过问卷反映出来的乐观值每增加5点,每毫升血液中约增加1毫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研究人员解释说,乐观的中老年人更愿意交流,在赞扬他人的同时,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肯定。这种保护因素,可能使血脂更平稳,同时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3%左右。

摘自《新民晚报》 隽 秀/文

毛巾易藏细菌 正确消毒不能少

毛巾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如果使用不当会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长期使用的毛巾易滋生细菌和真菌,需要消毒才能保障健康。”太原市健康教育所所长寇路明说。

毛巾属于多圈织物,空隙多,容易吸附灰尘和细菌,长期使用的毛巾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可引起腹泻、中耳炎等疾病。最好3个月更换一次毛巾,若不能更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用微波炉消毒 将清洗后的毛巾放入微波炉专用盒,中火加热3~5分钟,即可完成杀菌。菌落数消灭率可在98%以上。

沸水煮或高压锅蒸经过10~15分钟,可以杀死一般细菌和细菌繁殖体,此方法会影响毛巾色牢度和强度,不建议反复使用。

用消毒剂消毒 消毒剂可选择稀释200倍的清洗消毒剂或0.1%的氯己定。将毛巾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5分钟以上,然后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晾干后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用浓盐水浸泡 用浓盐水浸泡一下后洗涤,再用清水冲洗,可使毛巾变得清洁。

摘自《山西晚报》

常用漱口水或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漱口水有多重功效,如防止蛀牙、使口气清新、消炎杀菌等,因此其在国内外备受青睐。但美国心脏病学权威专家称,长期使用漱口水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布莱恩博士表示,漱口水在消除口腔异味的同时也对人体内重要分子组织有所损伤。那些保障一定量一氧化氮进出细胞的“有益菌”会被大量杀死。布莱恩此前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控制和调节血压。因此,他认为长期使用漱口水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威胁。

摘自“环球网”

经常运动 远离早逝

有研究发现,即使不去体育俱乐部或健身房,每周5天、每天半小时的运动也能大幅降低人们早逝或患心脏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对17个国家的13万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无论是去健身房、步行上班,还是进行洗衣或其他的家务劳动,让身体活动起来可延长寿命、减少疾病。在每周大多数日子里,每天步行30分钟,就能带来显著的好处,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可以进一步降低上述风险。

摘自《参考消息》

如何去除衣服上的霉斑

化纤衣服可用刷子蘸一些浓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洗。

丝绸衣服将衣服在水里浸泡一会儿,然后用毛刷刷洗。白色丝绸衣服可用50%的酒精溶液,反复擦洗几遍即可。

棉质衣服可用几根绿豆芽在霉斑处揉搓,再用清水洗净。

呢绒衣服先把衣服在阳光下晒几个小时,干燥后将霉点用刷子轻轻刷掉即可。油渍、汗渍引起的发霉,可用软毛刷蘸些汽油,在霉斑处反复刷洗,再用干净毛巾擦几遍,放在通风处晾干即可。

皮革衣服毛巾蘸肥皂水反复擦拭,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涂上皮革油。

摘自《中国人口报》 洛 洛/文

吃前先拍照 食物更美味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和圣迭戈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吃饭前先拍照,会让人觉得食物更美味。

研究人员将131名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人被要求直接吃下食物,另一组人则被要求先给食物拍照后再吃。结果发现,先拍照后进食的人给食物美味程度打分更高。研究认为,在拍照过程中,人们会更多关注食物的色香味,进食时能获得满足感。

摘自《健康时报》 李 伟/文

抑郁症患者补点叶酸

叶酸常用于预防婴儿出生缺陷,英国两项新研究表明,它还有助于抑郁症的防治。叶酸水平越低,抑郁症症状越严重,而且,叶酸水平低的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更差。

在两项新研究中,共有大约1000人每天服用一次叶酸。其中由牛津大学研究者完成的研究,旨在调查叶酸能否防止年轻人抑郁症再次发作。而另一项由班戈大学完成的研究,则主要检测补充叶酸对中、重度成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补充叶酸确实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病情。

摘自《家庭保健报》 金 也/文

保护膝关节 多做直腿抬高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它们默默承受了人体的重力,很容易受伤。平时可以通过锻炼让膝关节更强壮、更耐用,比如,坚持一个小动作——直腿抬高。

先坐稳,保持膝关节在座椅范围外,然后整条腿用力绷直并保持水平状态;同时用力勾脚尖,此时可明显感觉到大腿肌肉紧张。抬高腿30秒,放松5秒,然后重复进行。注意一定要持久一点,保持抬高腿、绷紧肌肉30秒再放下。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动作,坚持锻炼可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使膝关节更稳定。

无论是膝关节受伤或膝关节手术后恢复,还是预防膝关节炎,都能做这种锻炼。当然,如果一动膝关节就痛,那就不要做了,可以先咨询专业人士。

摘自《健康时报》 齐峥嵘/文

吃得差成早亡高危因素

美国研究者发现,2016年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口的死亡原因与“吃得差”存在关联。不健康饮食是早死的第二大高危因素。“吃得差”包括摄入高盐、高饱和脂肪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坚果、ω-3脂肪酸和全谷物。

摘自“新华网”

午睡前喝点咖啡更提神

对上班族来说,午饭后正是困意来袭的时间,很多人会通过打个盹来充电。但是,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午睡呢?日本“生活骇客”网站给出的方法是:午睡前喝杯咖啡。

一般来说,午睡10~20分钟的效果最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人体就会进入深度睡眠,不仅很难醒来,还会觉得没有睡够,反而会更加疲劳。喝了咖啡后,咖啡因被肠胃吸收,作用到大脑的阶段大约需要20分钟,正好是午睡的最佳时间。有研究表明,午睡前没有喝咖啡的人与喝了咖啡的人相比,后者醒来后会感到更清醒。咖啡因的效果能够持续三四个小时,下午1点喝的话,到四五点都能够精神饱满。但是,为了不影响晚上的睡眠,4点后最好就不要喝咖啡了。

摘自《生命时报》 赵可佳/文

休息可能缓解不了脚后跟痛

上了年纪后足底产生劳损性病变,出现我们常说的脚后跟痛。跖筋膜和其他组织趋于老化,产生跖筋膜病变而引起的足跟痛的情况会更多,有时呈撕裂样的锐痛。如果经常足跟痛,且休息后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那么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也可能是由于脚后跟软骨的磨损,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与增生产生骨刺引起的。

摘自《健康时报》 葛凤麟/文

久站或危害心脏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时间站立不利于心脏健康,其危害甚至超过久坐。

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7320人,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工作15小时。调查于2003年开始,所有调查对象均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至2015年调查结束时,3.4%的调查对象患上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的调查对象,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久坐者的2倍。工作时久站还会造成下肢血液循环变差,容易出现静脉曲张。

摘自《深圳特区报》

常喝乌龙茶好处多

茶可分为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等,其中乌龙茶只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2%,相比其他茶,销量较小。美国“今日医学新闻”网站最近总结了乌龙茶的健康益处。

预防心脏病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周至少喝约0.3升乌龙茶的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标的风险较低。另有研究称,每天喝1~2杯乌龙茶的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也比较低。

减肥一项针对超重和肥胖者的调查发现,每天喝300毫升乌龙茶,6周后,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减重1千克以上。

降低患癌风险有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乌龙茶,患头颈部癌的风险降低4%。另一项研究称,常喝乌龙茶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预防糖尿病每天喝两杯以上乌龙茶的职场男性患糖尿病风险比喝一杯或不喝乌龙茶的男性要低。

摘自《生命时报》 徐文林/文

中年发福患慢性病风险高

从青年至中年,5千克的体重增长恐怕在很多人眼里完全是“正常”现象,但近日一项研究表明,中青年时期体重增加与患严重慢性疾病风险升高相关。

哪怕是小小的“发福”都会与严重慢性疾病的复合指标显著升高有关,这些严重慢性疾病由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组成。体重增幅越大,相关的严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

摘自《中国妇女报》

经常做家务不易患慢病

美国研究者发现,若要达到有效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运动量,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累积。那些平日在家多做家务活的人,患乳腺癌、大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风险会降低。

猜你喜欢
乌龙茶时报叶酸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老飞人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乌龙茶可缓解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