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长春市居住小区室外照明环境调查研究

2018-04-20 11:51周洪涛周鹤林
四川水泥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照度视网膜

周洪涛 周鹤林

(吉林建筑大学 130012)

0 前言

我国老年人的比例自从1996年的8.6%到2016年的16%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口数量方面也是成倍的增长,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然而我国对于基于人口老龄化下居住小区的室外照明设计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不是太丰富,处于研究探索的初期,相关理论和基于理论具体实施的案例太匮乏,相关著作的研究深度不是太深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对这一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筑专业人士要慢慢探索,一方面积极吸取国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还要慢慢探索研究,找到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理论。主要的是做好社会调研,做好社会居住小区夜间照明现状分析,调查老年人夜间室外活动所需要的照度值。

1 老年人居住小区室外活动的相关理论研究

老年人进行夜晚室外活动主要区别于年轻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视觉特征的变化,老年人的视觉特征主要区别于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在于眼睛结构的变化。

首先是角膜的变化,眼角膜是在晶状体表面上的接触外部事务的呈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人类从幼年到老年的成长过程中角膜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一些相对应的变化,比如角膜表面的微绒毛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角膜干燥并会引起透明度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直径会从青壮年时期的圆形转变为老年时的椭圆形,并且逐渐收缩呈扁平化从而使老年人眼角膜的屈光杠杆长度发生改变,导致老年人普遍产生的远视及散光等问题的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边缘基质层会老化,影响老年人的视力。

其次是瞳孔的变化。瞳孔是光线进入人眼睛的必经通道,随着年龄的变化瞳孔的大小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老年人瞳孔直径变小,也就是说同等光照条件下老年人的视觉要比年轻人差很多。

此外,还有晶状体的变化。随着大部分人年龄的增长,控制人视觉接收功能的晶状体核会不断的扩大,与之相连的肌肉会失去弹性出现硬化衰老的情况,老年人的眼睛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无法收缩自如,容易出现老视和夜盲现象。还有玻璃体的变化。玻璃体是位于晶状体后面的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空腔的为无色透明胶状体,主要成分是水,能起到屈光和固定视网膜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玻璃体的内部会由于透明透明质酸酶及胶原纤维的改变、蛋白质的分解等原因发生浑浊,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视觉调节能力和视觉观看质量。老年人的视网膜也不同于年轻人。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壁的内层的一层透明的薄膜。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和控制视觉接受的视神经纤维会逐渐减少,最终会导致控制视网膜运动的周边韧带的变薄,出现老视网膜老化现象。视网膜的老化会引起老年人的视觉功能下降,使老年人对光线的控制感觉能力下降,还会影响视网膜周边视觉神经的正常运行,视网膜成像的效果也由于老年人视网膜的变形等因素降低。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眼睛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会导致老年人普遍出现的视觉障碍,如色盲色弱,轮廓模糊,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一系列不良状况的发生。

2 长春市居住小区夜晚室外光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人口老龄化下居住小区夜晚光环境设计,现场调研情况分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是对长春市居住区照明光环境的调查,调研的内容有居住小区的名称,居住小区的位置,居住小区的建成时间,居住小区的规模,测试的时间等,此外,对测量地点的道路类型、路面宽度、路面材料、道路位置等条件进行录,对灯具的排列方式、安装高度、维护情况、污染程度进行统计,然后在按照一定的测量方法对实际测量点进行测量,然后统计出来照度最大值,照度最小值,照度均匀度,照度平均值,把测试点所在的大概区域的实际场所图画出来。另一方面是对老年人对长春各个小区夜晚光环境照明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测出大部分老年人对当下居住小区照明情况的满意程度,并找出适合老年人进行夜晚室外活动的基本照度值,具体讨论在下一小节进行。

居住小区内测量光照度的具体方法用中心布点法和四角布点法,测量出当下长春居住小区的夜晚照度值现状。

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长春主要区域的几个代表性的小区进行实地测量。以下就是测量结果统计。

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区与主要活动区域夜晚平均照度值测量情况

综上所述,以上调研数据从不同建成小区,不同地产公司入手调研,基本代表了长春居住小区的大体状况。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小区的夜晚平均照度值明显低于规范中规定的4lx的照度值,而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之相差更多。

4 老年人对室外照明需求值得调查研究

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照明照度值需求中,老年人的照度需求值一般需要达到年轻人照度需求值值的 2倍大概才可以保证老年人获得与年轻人相近的视网膜照度,当然,这只是我们通过数学方式对人眼结构变化得出的一般关系,忽略了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我们实际的老年人照明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对不同环境下老年人照度标准值与年轻照度标准值的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使老年人视觉特性达到最优效果,如在室外夜晚照度水平比较低的环境下,老年人的视敏度比年轻人要低得多,具体情况不能只靠臆想的理论来做论断,必须要有调研数据支撑才可以。笔者通过对104个老年人进行的居住区夜间照明最低满意值的访谈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五个照度值区段进行数据统计,其结果如下表

老年人对居住小区夜间照明水平照度最低满意值的调查A1-3Lx B3-5Lx C5-7Lx D7-9Lx E9-11Lx F11-13Lx 2693 6 47 4 1.9%5.8%8.7%34.6%45.2%3.8%老年人对居住小区夜间照明垂直照度最低满意值的调查A1-3Lx B3-5Lx C5-7Lx D7-9Lx E9-11Lx F11-13Lx 1984 7 31 8 1%8.7%7.7%45.2%29.8%7.7%

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水平照度方面老年人的最低满意值人数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在照度值为9-11Lx之间,主要分布区域照度值在7-11之间,而垂直照度人数最多的区域是7-9Lx这个区域,主要分布区域也是7-11之间,参照国内外的照度标准值可以找出一些照度适宜值,我国国内暂时还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平均照度值,但是对小区照度值有一定的规定,规定居住小区的平均水平照度值是5Lx,垂直照度值是2Lx,国外相关的研究规范比较成熟,北美照明手册规定水平照度值是6Lx,垂直照度值是2Lx,对于老年人水平照度值是12Lx,垂直照度值是4Lx,日本国家标准规定水平照度值是5Lx,老年人的是10Lx,垂直照度值没有相关规定。根据国外相关规定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照度值需求值一般是成年人的一倍,根据访谈问卷的形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最低照度满意值一般集中在7-11Lx之间,根据多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多数老年人的水平照度最低满意值在9Lx附近的最多,这个可以作为老年人水平照度满意值的参考标准,居住小区夜晚光环境照明设计的推荐值。同时,老年人对垂直照度的最低满意值方面一般停留在8Lx左右的比较集中,这个照度值可以作为居住小区夜间针对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的垂直照度标准参考值。

综上所述,根据老年人夜晚室外活动的调研数据和国内外对老年人居住小区夜晚照明照度的标准值可以总结出居住小区内夜晚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的最低水平照度满意值是8Lx,最低垂直照度满意值是9Lx,可以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调结果并结合实际资源消耗程度做出夜晚居住小区内适合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小区照明优化策略。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S]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S]

[3]邴树奎 夜景照明设计思考 [M]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照度视网膜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恒照度智慧教室光环境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体育建筑照明设计中垂直照度问题的研究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