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一味和果子

2018-04-20 03:55甲斐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和歌果子橘子

甲斐

每每步行在日本景区的门前小道或市中心热闹的商业街上,除了沿路风光,最诱人的当数老店中陈列的和果子。

和果子即日式点心。各地的制果师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设计出不同造型、不同口味的和果子。无论是娇羞地藏在叶间的柏饼、晶透如水晶的羊羹,还是被雕刻成圆滚滚小兔子形状的团子,每一种和果子似乎都展露着不同的表情,挑逗着人的食欲与视觉神经。根据保存期限,可分为生果子、半生果子、干果子三种;根据制法,又可分为烤物、炼物、蒸物、炸物等。

神圣起源

古时候,日本人以稻、粟、稗为主食,并通过狩猎、捕鱼获取肉类填腹。野生的果实或水果则作零食,统一称为“果子”。与饱腹的主食相比,甘甜多汁,颜色丰富又极具野趣的果子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食物。由于古代缺乏调味料,芳香的果子被人们视作自然特别的惠赠。在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中,就有多首与果子相关的和歌,包括桃子、柿子、梨、李子、枇杷、栗子等等。

据《古事记》记载,垂仁天皇罹患重病,听说常世国无时间流转,是永恒不变的理想世界,便命令田道间守前往该地,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经过10年的探寻,田道间守将非时香果,即今日的橘子带回。尽管天皇已逝,田道间守仍将橘子供于天皇墓前。橘子从此被灌上不老不死的仙药之名,备受追捧。

歌人大伴家持还特意根据这一历史事件作和歌:“悦目犹璀璨,郁勃保常绿。为此自从神代起,辄称常绿香果树。”咏叹橘子树四季常青,繁荣永久。

或是受此影响,在天皇居住的京都御所中,通往紫宸殿的道路左侧种植着象征大和魂的樱花,右侧则排满了橘子树,似乎在传递天皇祈求长寿的心愿。

《续日本记》则记载,圣武天皇感慨“橘者,果子之长上,人之所好”。在天皇加持的光环下,橘子渐渐成为最高级的水果,并被视作果子的始祖。

日本人最初直接生吃果子,后来为了便于保存,便将它们晒干,捶成小块,密封保存。随后,人们还探索出将果子研磨成粉,与水混合,凝固后捏成丸子这一妙招,日本团子和年糕的雏形就此而生,成为日本最古老的加工食品。

集中西之长

公元704年,遣唐使将8种中国点心带回日本,日本人将之称为唐果子,并根据它们的造型,赋上“梅枝”、“桃子”、“桂心”、“黏脐”、“团喜”等名字。此外,煎饼、索饼等糕饼也流入日本。唐果子的原料大多为米、麦、大豆、小豆,磨粉溶于水后,油炸即可。受之影响,现代意义上的和果子,即日本点心,正式开始萌芽。

起初,果子多用于供奉神明,或供皇宫贵族享用。在描述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小说《源氏物语》中,随处可见果子的身影。《若菜》一节,蹴鞠大会结束后,女官献上椿饼、梨子、柑子等,大家一边谈笑,一边取食。而在《柏木》一节中,女三宫之子薰出生五十天后,宫中举行庆典,宫女特意准备了糕点,盛放在精致的笼子和桧片盒里,遵循婴儿诞生五十日,需依例进献糕饼以作祝礼的传统,祈求薰君健康平安。

镰仓时代,荣西禅师将茶带回日本,日本兴起饮茶之风。茶会上多配有简单的小吃,果子于是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茶席之上。慈俊在《慕归绘词》中记载了僧侣准备茶会的场面:本愿寺走廊尽头的背后便是厨房,人们娴熟地把水果、海带结等茶果子放入盆中,僧人恭敬地两手捧盘,将果子送到茶席上,忙碌而不失恭谨。千利休在《利休百会记》中则多次叙述他亲手制作茶点的经历:将小麦粉溶于水后,摊薄、烤制,然后涂上味增,包成卷,即可呈于客人眼前。

于茶人而言,为宾客准备果子,是他们力求尽主人之谊,向对方表达尊敬的礼节。一枚小小的果子,从选材到出炉、呈于茶席,其中浓缩的是茶人真诚朴实的待客之道。

其时,馒头、包子、羊羹等点心也流入东瀛。中国的包子馅料多为羊肉或猪肉,羊羹则由羊肉熬制的汤汁制成。一直以来,日本人认为果子理当味道甘甜,咸味点心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加上当时日本人还没有吃肉的习惯,于是他们改用麦子、赤小豆等颜色类似肉类的食品做馅,并渐渐摆脱对中国点心的机械模仿,开始改良、创造本土果子。在传统口味之上,果子在变甜的路上越走越远。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等地的商人赴日通商,传教士亦前往日本宣传基督教。蛋糕、松饼、面包、金平糖等南蛮果子传入日本。这些果子多由小麦粉和砂糖做成,给予了日本人很大启发,他们将砂糖混合到豆泥馅中,果子在甜蜜之路上更进一步。自此,日本制法基本奠定,并延续至今。

除了在正月、立春、盂兰盆节等传统节日中扮演重要角色,果子还参与到日本人一生的各个重要节点当中:出生、入学、成人、结婚、生儿育女、离世,喜怒哀乐的每个时刻,吃下一枚果子,仿佛就拥有了更多的力量。果子陪伴人们从生到死,如此循环往复。

与茶道、花道等一样,在汲取他者所长后,日本果子融入当地的风俗与文化活动,渐渐成为日本人又一“精耕细作”的领域。

一门艺术

《古今和歌集·春歌上》中有“梅花春日发,处处散芬芳,暗部山中住,夜来更觉香”这首和歌,制果人构思出整体深褐色,搭配红色梅花和花瓣装饰的果子设计,并将果子命名为“暗部山”,让人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山间,闻到梅花的淡淡芳香;“龙田川上下,红叶乱漂流,若涉河中渡,真如断锦绸”这一和歌,则启发制果师设计出在流水中漂浮的枫叶图案,怜悯之意油然而生。

后世制果强调的“五感”,正源于此。一枚上乘的果子,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缺一不可,不仅要造型优雅,散发幽香,入口即溶,让品尝的人唇齿生香,背后还当有浪漫的来源,并拥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果名。

细读果名,品尝果子,感悟制果人的初衷与心意,想象果子背后瞬息萬变的自然,感物兴情。

如今,各大制果世家在传承制果手艺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口味更丰富、造型更优美的和果子。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发展,果子演化成当下的模样,小巧而充盈万千故事。

一边欣赏、享用和果子,一边想象一代代制果师如何一点一点地捣弄之、改良之:制果师观眼前之景,或读某段文字,灵光一闪,便将所见所思浓缩在一枚果子当中……似乎就与久远的历史、与无穷的人产生了联结,这或许正是和果子最为美妙的地方。

猜你喜欢
和歌果子橘子
毛南和歌
果子出嫁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On e at a Time
摘果子
果子粥
果子和她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