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2018-04-23 10:46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杨飞菜根仇恨

荐读人

东阳中学高三(15)班 胡琳慧

作 者:[明]洪应明出版社:中华纺织出版社

《菜根谭》

《菜根谭》,是一部语录体小品文集,为明代隐士洪应明所作。书中的文字简练隽永,充满了古人的智慧与哲思。它犹如国学经典中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不紧不慢地散发着香气,拯救了那个浮躁、空虚的我,成为我的精神寄托。

初读《菜根谭》,因为内心烦闷而无所事事。看到书名,我心下琢磨:菜根,菜根,入口微苦,咀嚼后方知其淡而有味。又读了几句,斟酌良久,菜根不正是人生吗?此时我已毫无倦意,一口气读了十几页,但终究因年岁太小,心智不够成熟,看着注释,才略懂其中一二。

再读《菜根谭》,是抱着对国学经典的渴求,明白了书里原来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它教我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成为一个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人。在细细品味字词之时,我已渐渐褪去了原本的稚嫩,如一朵漂泊的蒲公英,在《菜根谭》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归属。

三读《菜根谭》,是为了坚定自己的意志。我轻轻拂去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老师。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段话:“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唯有“栖心元默”,唯有沉下心来,静静品读《菜根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算得上真正体味了《菜根谭》的良苦用心,才对得起我与《菜根谭》的一次次邂逅。化用鲁迅先生的话,人生得一“好书”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倪萍在《姥姥语录》中曾说:“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不泯希望,“熬”中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不坠志气,“熬”中的跌宕曲折有情有致。

我相信,总有一天,菜根也能熬成美味的汤。

[指导老师 吴巧阳]

荐读人

衢州第二中学高二(5)班 徐纯依

作 者:余 华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第七天》

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余华的《活着》,对主人公福贵苦难的一生感慨颇深。而《第七天》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活着》。

在《第七天》中,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杨飞在死后七日的见闻,其中有涉及亲情、爱情、友情等诸多方面的故事。余华曾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第七天》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涉及广泛,譬如贫富分化、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食品安全、城市“鼠族”等各种社会问题,由主人公杨飞在另一个世界把现实世界的种种像倒影一样娓娓道来。“和现实不同的是,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从死而平等。”余华试图通过对死者世界的塑造,与现实世界相对比,从而反衬出现实的荒诞与无情、残酷与冰冷,讲述生命的幸福和苦难。

但全书最吸引我的部分不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残酷揭露,而是那藏在冰冷背后的人性的温情。读到杨飞与养父杨金彪的故事时,我仿佛感到人物近在眼前。养父给杨飞量身高的场景让我不禁回想起从前,父母让我贴墙而立,发现在我头顶上划下的划痕又高了的时候,也会露出由衷的笑容。原来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即便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这份爱的重量却一点也不轻。

又如伍超和鼠妹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情侣之间的爱情也让人动容,让我明白原来爱就是相互之间毫无保留的付出和最大限度的宽容。再如写现实中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李姓男子和警察张刚,“他们之间的仇恨也没有超越过生与死的边境线,仇恨被阻挡在那个离去的世界里”。他们俩在另一个世界里一笑泯恩仇,竟成了最好的棋友,让人不禁为他们的结局感到欣慰。唯愿天下所有的仇恨皆是泡影,在那一边都可以释怀……

书里的一个个故事都包含着温情的桥段,就像身处黑暗中,哪怕只有一束小小的火苗也能驱散黑暗,照亮人们的心田。

我捧着那束小小的火苗,在晨光里看到了希望。

[指导老师 郑成林]

猜你喜欢
杨飞菜根仇恨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position geometry i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犹太人大屠杀并非始于集中营,而是仇恨言论。这段历史不可忘却 精读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复仇者
嚼“菜根”之滋味
疫区之恋
真幻之间,铭记以情
别用你的爱,去喂大了仇恨
Fire and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