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的协同模型及实施策略

2018-04-23 01:09王立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王立泽

摘 要 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系统论视域下,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育人不仅要实现育人的价值,还要实现协同本身的正效和长效运转,构建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反馈调节协同的协同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协同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说理教育法 实践教育法 协同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使特定的思想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体系产生并得以实现的过程,开放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是其过程的显著特征。从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经历了经验总结阶段到创新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对的独立性、线性的构成、分散的实施等特点不能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放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价值转变和提升的目标。因此,我们尝试从协同理论视角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的模型及其操作化,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面临的局限,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协同的理论依据及价值诉求

协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协同学的发展,协同的内涵表述更加明确、规范。协同学揭示了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外部参量驱动和内部子系统协同作用下,以自组织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动力以及演化的规律。因此,协同表现为系统中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控制、相互协调的作用,协同的目的是集成、协调系统要素,实现系统的正效、高效和长效运行。在协同的概念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就是要建设“智能、高效、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作平台,实现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的智能协调、高效运行和自主发展。

1.1思想政治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协同的理论依据

1.1.1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的多维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为价值教育活动,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肩负着传承主导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责任和使命”也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归结为价值观教育。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使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就是怎样的。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现实的人是马克思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同时马克思又通过实践以及人的交往活动把现实的人与物质生产条件,社会生活条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演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人自身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研究者广松涉认为:“所谓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为了全面地了解人,有必要研究作为环境的社会。另外,所谓社会既不是神创的东西,也不是自然本身,而的确是人所创造的。”广松涉的观点更加明确的表明社会因素是影响人的价值观念的根本因素,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动态发展性。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针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实施的,具有自身特定的作用方式和行为目的,此外,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当前线性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既不能够实现自身方法体系的协调配合,更不能够适应人的价值观念影响因素复杂性的客观事实。因此,人的思想价值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协同运行。

1.1.2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从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历了自经验总结阶段到创新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通过灌输、传递、交流、对话、示范等的方式,正面引导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培养教育对象的理性思维能力,注重教育对象的情感融入和经验参与,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启发等原则,以此来重塑教育对象的认识体系。实践教育法遵循教育以教育对象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原则,注重通过教育对象亲身的实践经验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贴近现实社会环境是实践教育法的主要特征。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方法,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虽然呈现的样态不同,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可以归结为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此外,说理教育法侧重于重塑教育对象的认知体系以及思维方式,注重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熏陶与感染,实践教育法侧重于实践对于认知的检验作用,注重实践经验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因此,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能够基本满足人的价值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的特征,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教育的目标。

1.2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协同的价值诉求

1.2.1全面育人价值诉求

全面育人价值是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的首要價值诉求。教育对象的价值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性的。系统学认为:“若干事物按照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系统,就会产生它的组分及组分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即系统质或整体质。这种非加和的新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这种部分及其总分没有而系统整体具有的性质,叫作整体涌现性。”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部分的构成顺序和量的改变会引起事物的质变。两种观点同时说明部分的组成结构对整体性的发挥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组成部分只有在整体构建中才能最大发挥部分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问题,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孤立的、静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就要重视整体考虑、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全面参与、立体参与和持久参与,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

1.2.2长效发展的价值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实现育人的持久性必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长效发展性。长效发展性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的长效性,同时还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要实现长效发展的价值就必须能够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正效和长效。制度一般指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属于制度性的构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的正效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指导作用。长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模式运行时间的持久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模式一旦形成就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我调节、自我改善和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模式作用的持久性和永恒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的长效效用关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本身,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要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素的非线性作用以及协同模式本身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制度性构建。

2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协同模型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模型是基于协同在系统中作用方式,以核心价值为目标、协同的价值诉求为导向而构建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调节与发展系统。结合人的价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特点,在协同的概念框架下,以教育对象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顺序性为中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纵向协同;以教育对象多感官参与教育活动为依据,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横向协同;以教育方法的长效性为依据构建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的反馈与调节协同模型,从而实现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由孤立到联合,由线性结构到非线性结构,由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组织型协同模型。

2.1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纵向协同模型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这里马克思首先指明了理论的重要性的先导性,同时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首先是要向教育对象进行彻底的理论灌输,并以理论的彻底性来塑造价值的政治性和行为的正确性。从教育意义上来讲,教育对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行为需要尊重教育顺序性的教育规律。说理教育法本质上就是教育者通过灌输、谈话、交流等教学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灌输到教育对象的头脑中,以此来影响或者是直接改变教育对象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实践教育法则是引导教育对象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加深对灌输的思想观念的认知,实现对思想观念的认同。因此,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就是在尊重教育对象思想价值形成与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先后对教育对象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力,此外,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纵向认同模型还要求二者在实践和空间上具有密切的衔接,形成流水线式的教育展开方式,在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有比较清晰的和较高认同的情形下,通过实践教育强化教育对象的教育获得。

2.2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横向协同模型

人的价值观念影响因素的社会性表明人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其中在横向上表现为多感官参与,多场域作用。中国古语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时也有“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古语观点的发展表明影响人对客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因素是多维立体的,需要人的感觉器官和各项能力全面参与,才能够达到对对象或者是对某种思想观念的确证和认同。传统的线性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所以效果甚微,原因就是单纯的放大和利用人的某一方面的感官性能。说理教育法主要利用教育对象的视觉、听觉、思维能力等较为被动的感觉接受方式,实践教育法则强调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可以调动教育对象的多种感官和多种能力的主动的共同的参与,使得教育对象能够在各个方面审视头脑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实现对思想价值观念的确证和认同。因此,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横向协同要求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在性,即教育者在说理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运用实践教育的相关方法,如研究讨论法、探索观察法等,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重复相关的理论观点,深化教育对象对理论观念的认识,提升对思想价值的认同。

2.3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反馈与调节协同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的长期有效就在于协同能够实现方法的自我调节、自我纠正和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不仅要以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培养为中心,还要兼顾对彼此教育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展彼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促使教育者改进方法运用的方式,改善方法运用的效果。说理教育法主要是对教育对象的理论教育,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关注教育对象思想价值现状以及教育对象通过实践教育后思想政治价值的变化趋势,此外要通过交谈时、启发式等具体的方式,调动教育对象在理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倾听教育对象的实践经历和情感体验,以此来检测实践教学的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饋。实践教育法则主要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行为表现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教育者主要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教育对象的对实践课的评价,分析教育对象评价的侧重点,以此来检验理论教学的效用和效果,并及时进行反馈。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反馈和调节模型要求二者长期配合、相互补充、循环促进。

3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模型的操作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是发挥各类方法资源的整合效果,以整体系统的力量对教育对象施加全面的教育和影响。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具有多种变现形式,而且随着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这两种节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衍生出纷繁复杂的具体方法。因此,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讲,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实现协同模型的实现需要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资源整合、保证协同模型实施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3.1资源整合机制

整合是事物从孤立到联合,从部分到整体的跨越,资源整合是实现资源有机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呈现涌现性的资源整合效果。系统科学认为:“以何种事物为组分进行整合,采取何种方式整合,整合的力度如何,在何种环境中整合,这些因素决定着系统产生怎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首先,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的资源整合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制度直接对教育对象产生作用的方面入手。具体而言教育理念整合即树立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打造教学、育人和管理相统一的教师队伍,实现整体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整合。其次,说理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资源整合灵活运用关键序参量,即教育主体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情况,坚持同类方法效果最优,异类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原则,配比最优教学方法模块,灵活选择和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方法模块。最后,调整和掌握整合的节奏和力度,教育者应该根据教学方法整合的实际效果,教育环境的结构变化,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调整和重构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组合方式,实现方法与实际相统一。

3.2动力机制

动力是机器运转的重要支持,系统论视域下的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整合不会自行实现,需要动力机制建设来保证协同模型的运转和效果,动力机制可以从主观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客观动力机制入手。首先,主观内部动力机制目标建设,教育理念建设、反馈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其中目标建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课程的思想教育课具有统一的育人目标,教育理念建设即实现全员对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育人理念的认同,奖惩机制是实现内部动力的物质奖励机制,即通过多重方式考核,按照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基于教育物质奖励。其次,外部客观动力机制,外部客观动力机制主要注重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开展的外部环境,即构建能够推进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实施的形成外部动力机制。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外部动力机制,就是要通过优化协同育人环境,形成外部系统和环境对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系统的正向激励作用,主要包括社会竞争力、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支持力、学校和社会需求拉动力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起主导性作用。

3.3保障机制

實现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机制,完善动力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保障说理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协同模式的正效和长效运行构成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主要从领导体制、教育制度、物质支持、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其中领导体制指要充分调动党政教育部门、各类高等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在社会风气上营造协同治理的观念,在学校教育上营造协同育人的理念,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制度主要是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协同育人制度和育人法规,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多主体定期联席会议,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参与,全面结合的教育制度,建立全方位、多主体、动态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等多种方式,发挥制度在保障功能方面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队伍建设主要指各类高校要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方法素养,特别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和理论水平,制定“培训——考核——实践——评价”于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物质支持主要从教学资源保障入手,即为说理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具,不断完善学校媒体建设和教学空间资源建设,实现实践教育进课堂,丰富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课程,保证社会实践资源的丰富性、真实性。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的协同既要坚持育人价值,也要实现系统本身的长效和正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协同的效应。在具体操作层面,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三种机制要协同开展,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李晓莉.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4(03):215-218.

[2] 杨晓慧.信仰·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力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5-20.

[3]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12.

[4] 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M].邓习议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5] 潘莉.说理教育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0-195.

[6]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2+6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