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2018-04-23 01:09王浩闵茂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职院校

王浩 闵茂丽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活社交、个人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和现实挑战。通过做实新媒体下教与学的基础工作、丰富新媒体教学资源、發挥新媒体技术功效来创新新媒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就显得极为迫切。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处在社会文化和思想交融的最前沿,大学生的追求导向、价值判断、社会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受传播媒介的影响。新媒体作为信息科学新技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必然对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主动接纳新媒体,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选择。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原生态的网络空间逐渐构建起来,新媒体以其“多”“新”“快”的特征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开源形式”造就了教育领域的“开放空间”。在由新媒体建构起来的整个场域中,个体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层次改变。

首先,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语境”开始解构。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多以政治话语、文本话语、权力话语呈现,疏离了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解释与关照。长期以来,教师“理所应当”“把控”思政课堂,形成了固定的自上而下的教导训诫的语言语境。谈及思政课堂,多被贴上了“教条化”“枯燥化”“呆板化”的标签。思政教师如果拒绝话语语境变革,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而新媒体之所以新,就在于它以青年人的语言风格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交流语境。当前大学新生已是“00后”,他们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对新媒体具有天然的敏感度、接受度、依赖度、信任度。作为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也具有天然的优势。相较之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为“ 60 后”、“70 后”和“ 80后”,由于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应用度上远不如“00 后”,这种思维结构的差异,体现为教育的“鸿沟和隔阂”。特别表现在对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教师普遍表现出听不懂、听不进、听不惯,甚至不愿听、最终不愿改,进而无法实现教育的亲和力。

其次,大学生价值选择的无理性化。大学生在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对新媒体内容多样的信息资源、海量的搜索引擎、转载复制等功能产生屈从与依赖,非理性地利用新媒体信息的“无屏障”传播;在信息辨识中,难以对零碎化、自由化、随意性的负性问题进行整理,新媒体所承载的既有价值、既成知识和既定思维,可能被收罗粉饰成个人观点,这势必会放任其惰性思维和慵懒习惯,使大学生的思考能力、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受到阻抑或肢解,转而加剧了大学生“南辕北辙”“误入歧途”等文化取向的紊乱状态。此外,新媒体所构设的虚拟化、无序性社交情境及交互方式,对大学生健全心理机制的形成也有负面影响,对新媒体过度的依从与沉迷,客观上造成了网络成瘾、网络孤独、人际信任危机等心理问题。

最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依赖性。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载体设备的轻便化设计,学生很容易习惯性地将手机、平板等带在身边。即使没有WIFI,也能通过前期缓冲获取数据,这更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本该严肃的课堂上分心。沉浸在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里,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最后由于与身边同学共同话题减少而逐渐被孤立化,脱离了集体和组织。将大量时间用于虚拟的交流上,也导致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弱化。现实教育环境中,经常会出现宿舍几个同学之间彼此沉默无语,却都抱着手机在网络世界里聊得酣畅淋漓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如意后,躲避到虚拟世界里,寻求虚拟的慰藉,远离现实世界。这种在网络世界如鱼得水,在现实世界却不知如何与周围的人交流的现象容易造成人际关系萎缩,引发人际交往障碍,进而导致人际关系危机。

2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以学校、教学和教师为媒介和载体的传播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具有特殊的创新意义。

首先,新媒体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的自由接入,大学生随时可以获得海量的媒体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筛选,客观上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而通畅的信息教育场所。同时,新媒体更是凭借其特有的文字、音频承载能力满足了大学的感官体验,增强了吸引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宜疏不宜堵”,应主动适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共享的特性,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

其次,新媒体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新媒体让数据和媒体发展相互渗透,对媒体技术的深入分析,对学生的浏览习惯的调查,让个性化教育变成可能。运用最新的媒体分析技术,通过问卷、走访和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能够挖掘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学生的检索内容、发帖状态和网络行为等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能够有效地预测他们认知上潜在的问题。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可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最新实践,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对学习反馈动态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改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新媒体能够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凭借各种校园新媒体平台的资源共享性、多媒体性和互动性,教育者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参与心理,针对他们的喜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他们喜闻乐道的方式传播出去,缩短沟通距离,增强彼此信任。同时也以平等的态度,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网络舆论,拉近与“身边人”的距离,发挥新媒体精神,在沟通交流和分享中,提升他们的网络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提高教育实效。

3新媒体下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3.1做实新媒体下教与学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创建思想政治工作者新媒体思维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綜合性要求,意识形态辨别能力的要求显得更加紧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创建新媒体思维方式来开展工作。

一是要育人为本,树立“政治逻辑”。高职院校党委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应用新媒体手段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重视正确引导广大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从业者理性客观地看待新媒体的重要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起新媒体观念,掌握好新媒体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质,提升学生新媒体批判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媒体信息,抵制不良诱惑。

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从“管理逻辑”转化为“服务逻辑”。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途径大大延伸,信息体量迅速放大,信息获取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回归教学规律,注重教学活动动态,着重激发学生参与度和突出他们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探讨式的沟通和交流,在共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增强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服务理念上重视学生个人的合理需求,在服务目标上,扭转重成绩、轻能力的格局;在服务内容上,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服务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以柔性的关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要内容为王,树立“用户逻辑”。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从“需求侧”拉动模式切换到“供给侧”助推模式。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某些方面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新媒体用户思维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大学生感兴趣、喜爱的话题入手,搭建起有效的教学对话窗口,鼓励大学生发言、讲真话,洞察真实思想需求,提供有效思想“供给”,让他们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用”“有意思”“能参与”。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要 “度身定制”教育内容与方法,摒弃板脸说教,通过理性对话潜移默化且精准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其次,提升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甄别能力。

大学校园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且先进的媒介资源。大学生们对新媒介的了解、选择和接触,以及对新媒介内容的辨别、判断、运作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品质,还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形成。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用课程的形式在学校铺开,分层次系统推进。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硬件设置等方面统筹安排,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利用校园媒体搭建媒介素养教育平台,切实推进。

对这项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从时代的高度、战略的高度、人才培养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无论对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乃至长治久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否则就无法完成培养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重任。

3.2丰富新媒体教学资源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如何挖掘好丰富的新媒体资源,服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

首先,要运用好网络红色教育资源。

当前,丰富多彩的新媒体资源,凭借其生动性、鲜活性、新颖性特点,能吸引年轻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其中不乏大量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要着重建设好利用好思想政治教学单位的主题网站,开设红色文化教育专栏,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让他们自觉担当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施教者、传播者和传承者,领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本质,发自内心地认可和信服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

其次,要自主开发思政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完全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锻炼学生筛选、整理、加工、运用新媒体信息资源的能力,特别是鼓励学生从流行的视频软件里寻找、制作有关主旋律的教学材料,学生也可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把自己制作的有关人生价值、爱国主义等为主体的微视频、微电影等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同学讲解等模式,把课堂内的理论认识延伸到课外空间。在运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平台的同时,以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共享功能、引领功能,为更新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供调研资料,应对高校思政课亲和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抬头率不高等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发挥新媒体技术功效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在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多个角度寻找适当的教育出口,搭建全面系统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好、运营好平台,不断扩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首先,要按照层级搭建平台,开通官微和微信公众号,并安排专业人员管理维护,及时发布和更新相关教育信息。宣传部门要及时对发表和更新的内容进行把关和审核,保证内容符合现代教育需求,与时代接轨,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访问和回复,以便对学生的想法和动态进行及时了解。

其次,构建完善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及时发布学校最新动态,为学生构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对学校、国家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培养他们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热情。

最后,建设好班级QQ群、微信群。高校的学生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托班级管理,目前看来,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主流。要充分发挥班级党员骨干的积极作用,创建群、讨论组,灵活采取多种渠道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