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降”耦合性分析

2018-04-25 05:06廖慧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廖慧玲

摘 要: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用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科学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数理分析的方法,把看似矛盾的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得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驱使资本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率,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降”具有耦合性的,表现为两者存在内在理论支持的确定内在联系进而导致的趋同性。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一般利润率;劳动价值论

1 引言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亦引起了党和政府部分的注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資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阐述隐含了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对收入分配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及审视。如何真正地做到“两个增长、两个提高”同步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利润率下降一般规律下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进行研究,这对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改革以及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议题为: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下降”是否具有耦合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

2 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曾指出“利润的高低与工资的高低成反比”。新古典经济学摒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从边际原理出发分析收入分配问题。

早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来进行的。新古典经济学曾把要素相对份额保持稳定作为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即“卡尔多特征事实”。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劳动收入份额逐渐下降,这一特征事实饱受质疑。而对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解读,也不乏真知灼见。新古典经济学家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白重恩和钱震杰,2010;周明海等,2010);(2)技术进步(Blanchard, 1997;Acemoglu, 2003)和资本产出比的变化(Bentolina and Saint-Paul, 2003;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b);(3)要素市场扭曲主要表现为产品市场的垄断、要素的谈判能力和制度等因素间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白重恩等(2008)认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4)全球化因素以及贸易自由化也显著地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Harrison, 2005;蒋为和黄玖立,2014)。

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借鉴。而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原理的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优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再生产均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把劳资双方的收入分配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

有学者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研究,认为生产率的快速提高造成了我国合理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对增加消费需求的作用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的抑制作用(刘盾等,2014)。而姬旭辉和邱海平(2015)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方法对我国的剩余价值率做了测算,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的延长促使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此外,也有学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研究,认为生产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以及生产关系所对应的分配关系向不利于劳动者方向发展从而根本性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齐昊,2011)。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进行分析,都揭示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3 矛盾与解释:利润率下降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3.1 利润率下降的一般规律:争议与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不变资本会不断增加以及可变资本比重将不断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提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平均利润率可以表示为:

r=MC+V=MVCV+1=μφ+1(1)

r为平均利润率,M为剩余价值,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μ为剩余价值率,φ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不断积累将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

3.2 劳动力收入的约束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劳动者的收入是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水平甚至之下的。劳动力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家要进入生产过程,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就要购买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这一制度下,作为社会认可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收入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的水平甚至以下,劳动力的价值量就是劳动者收入量的基本约束。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劳动收入份额可以表示为:

LS=VC+V+M=1CV+MV+1(2)

结合利润率公式(1),我们可以推算出利润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式:

LS=MμMr+M=1μ1r+1(3)

从公式(3)上来看,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r越小,[(1/r)+1]越大,1/[(1/r)+1]越小,也就是劳动收入份额LS也会越小,利润率下降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不矛盾的;而矛盾可能出现在公式(3)的分子上,当平均利润率r越小,剩余价值率μ越小,1μ越大,劳动收入份额也就越大,利润率下降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就会出现矛盾。

为此,我们陷入了一种矛盾当中,一方面,均衡利润率是不容置疑地是趋于下降的;另一方面,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劳动收入份额也是下降的。从模型上来理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r的下降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LS的下降,这两种判断会同时存在吗?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吗?两者之间的“双下降”是否具有耦合性?

但在这种看似不会同时出现的两种下降——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实质上深刻地解释了收入分配的矛盾运动,并推动资本主义体系不断向前发展。利润率下降的规律驱使资本家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率,导致本就低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步降低。而这两者之间的耦合性则表现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存在着理论支持的确定性内在联系,进而导致它们在时间趋势上具有趋同性。

一般利潤率下降的规律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潜在驱动原因。资本为了逃离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继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因此,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即可解开上一节所提出的矛盾,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带来的利润率下降,与工资份额下降不矛盾。当然,考虑到资本有机构成对生产率提高,对相对生产价值的影响,又会出现新的矛盾。

4 结论与讨论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力价值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一般利润率的下降规律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影响,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这种影响的机理,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予分析。这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尤为重要。尤其在新常态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需要着手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尤其是资本在高积累、追逐高利润从而更偏向于使用物化劳动(如机器等)来代替活劳动的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才能更公平地发展。

从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来考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在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认识的同时,丰富了对一般利润率下降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规范的数理解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利润率下降的同时,也有些因素起着相反的作用,抵消部分利润率的下降。因此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利润率下降“只是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它的作用,只有在一定情况下,并且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会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可能在短期来看,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但从长期而言,两者的内在机理与内在联系使其出现“双降”的耦合性。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3).

[2]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12).

[3]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

[4]姬旭辉,邱海平.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J].当代经济研究,2015,(6).

[5]蒋为,黄玖立.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4,(5).

[6]刘盾,施祖麟,袁伦渠.利润拉动还是工资拉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4,(2).

[7]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4).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57.

[9]欧阳峣,刘智勇.发展中大国人力资本综合优势与经济增长——基于异质性与适应性视角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10]齐昊.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非典型”事实:马克思主义的解读[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

[11]魏下海,董志强,刘愿.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5).

[12]Acemoglu, Daron.Labor-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Vol.1,1-37.

[13]Bentolina S and G,Saint-Paul.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s to Macroeconomics, 2003,Vol.3,1-33.

[14]Blanchard O J and Nordhaus W D and E S. Phelps.The Medium Run[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7,Vol.2,89-158.

[15]Harrison, Ann.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Z].2005.

[16]Kaldor N.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M]. Macmillan,1961.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个短板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