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分析

2018-04-26 10:29曹允波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

曹允波

摘 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虽是极大促进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发展,但也同时让企业的管理面临了新的问题,对此,若企业针对自身使用自动化设备尚未做好维修与管理方面的准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则势必将阻碍企业生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0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还让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工业生产也随之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如今,自动化设备虽已在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占到了极大比重,且因设备的大量普及而使得生产过程对人的依赖性大幅降低,但就管理方面而言,目前,我国在对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

1 当前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维修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在针对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点弊病:一是自动化设备需要适当的维修,但维修越是频繁,其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然而,当前许多工业企业的维修人员,其技术水平并不过关,不仅难以快速找到运行的故障,甚至还会严重影响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性能;二是企业在添置了自动化设备后,其将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检修计划存在盲目性,致使企业的正常生产亦因此受到干扰,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三是由于预防性维修制度的缺失,导致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故障,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1]。

(2)维修与管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风险。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企业在针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内容方面均不完善,尤其是在实时故障检测与诊断方面均与实际需求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如此一来,势必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 自动化设备维修及管理的创新路径

(1)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的标准和目标。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目的在于确保设备运行安全与平稳,以确保企业的生产效益。至于具体的维护过程,可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现象、延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对此,基于此思想的指导,针对自动化的维修与管理,应在确保设备平稳运行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年限。当然,要想切实达成以上目标,便需维修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构造、功能等各方面均有一个细致的掌控。

(2)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条件。自动化设备无疑均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且包含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敏感度极高,因此,对自动化设备而言,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将直接决定该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在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环境的温度、湿度或是清洁等各方面均可能对设备运用造成重大影响。对此,技术人员在维修自动化设备时,应务必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如此方能在提高故障排查准确率的同时提升维修的效率与效果。

(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相较于传统设备,自动化设备最主要的区别便在于其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当然,正是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才相应地给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建立起专门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让设备从出库到消耗的全过程均有据可查,而维修管理人员亦可借助此系统掌握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维修人员对故障预估判断的能力和精准度[2]。

(4)状态检修的应用落实。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都一致采取着计划性的维修机制,简言之,即针对设备的维修与检测尽量安排在计划的时间内进行,从而有效避免故障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检修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检修機制应有所改善。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先导科技应用中,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当引起企业的格外重视,以促使传统的周期性检测逐步演变为实时监控。当然,企业的生产监控中心也当基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而建立相应的运行状态检测系统,以完成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搜集,从而为维修人员判断设备故障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设备维修的准确性与维修效率。

(5)形成科学的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针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企业应制定专门的维修管理制度。其中,为了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企业应相应地拓展出与之相关的功能。如查询技术状态功能,该功能可将设备的分类属性一同记录至系统后台,可供维修人员随时查询每台设备的维护、养护以及巡检等记录;此外,在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企业还应将其具体划分为日常与定期维护两大部分。其中,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对设备的维护基础,观察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确保设备的卫生与清洁等。而定期维护则是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有磨损情况便应尽快予以修复,及时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做好相应的维护信息登记。

(6)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进一步确保自动化设备的正常工作,企业除了需确保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外,尚需保证生产正常秩序不被打乱。对此,为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提供保障,企业当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此一来,既有助于提高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自动化设备可能潜在的故障或隐患,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进一步确保企业的生产效益。

总之,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虽是让我国的自动化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因自动化设备故障所引发的企业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故为切实维护企业发展,企业更应加强对自动化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如此方能维护企业的生产安全、高效,继而保证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鹏飞.矿山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及维修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23(03):64-65.

[2]李素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258.

猜你喜欢
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
浅析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