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8-04-26 16:48张冬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互联网

张冬梅

摘 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危机 有效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危机

1.正确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意识被污染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等特点,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又由于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信息准入标准缺乏统一性,各种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在网络上发生激烈的碰撞和交融,给学生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扰。西方国家利用本国网络技术的优势条件,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输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侵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职院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辨别能力差,自控能力弱,自律能力较低极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尤其是那些“庸俗、低俗、媚俗”内容的侵蚀,黄色信息的泛滥,非法的诱惑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学生思想意识受到毒害,丧失正确的“三观”,引起思想混乱。

2.身心健康、学业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的开放和封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给大学生生带来一定的危害,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空间的距离,网上沟通频繁,现实寡言少语,疏离了大学生与外部交流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情感交流,阻碍高职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障碍,产生人格和情景的分裂,回到现实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性格孤僻偏激,冷漠自我,任性懒惰,集体观念淡漠。网络带给人们快乐和自由,也使自控力不强的高职学生长期沉迷虚拟世界中,形成“网瘾”,无心投入到学业中,荒废了学业,黑白颠倒,缺乏身体锻炼,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大学生道德素质弱化

一方面,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来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极易造成道德则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

另一发方面,互联网中含有大量的虚假信息、网络欺诈,需求诱惑、病毒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和聊天这使大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信息污染,同时,贴吧、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也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有些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力差,抵抗力弱,一些负面的舆论得以迅速传播和仿效,冲击现有的道德规范,对健康、积极、正确的东西认同感降低和消减,导致道德意识弱化,道德底线下降,表现为:使用网路污秽语言;自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集体观念淡薄;急功近利,注重个人利益,价值取向扭曲;学术惰性和学术不端;炫耀攀比严;网络恶搞,责任感不强、诚信度下降;严重的从事网络肮脏交易;网络行骗,网络偷盗,网恋婚骗,充当黑客扰乱社会秩序,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成为新常态,职业院校应适应这种新常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1.修缮校园互联网文化顶层设计的过滤器

互联网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发挥思想教育事务导向功能,必须做好网络文化顶层设计长期监管体制,搭建和链接“五位一体”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文化的管理模式,利用各种向上的、积极的、正确的、主流的网络渠道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具体包括提升网络法律道德意识、筛查网络信息、远离网络不良诱惑等。要以“技防”手段防范网络污染,要以“法防”措施约束网络行为,建立起网络信息污染的“防火墙”,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环境,防止有害信息及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侵入网络,最大限度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腐蚀。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技术的阵地建设

利用互联网+与各种现代技术相结合,贴近人们现实生活,从而更准确的监控,引导用户意识形态动向。主要有互联网+公开课的研究,互联网+慕课的探索,互联网+易班应用建设,互联网+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的开发,互联网APP客户终端的应用研究等,思想教育从“一元教育”到“多元教育”,便单一化为多样化。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领地,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

3.用网络生态呵护大学生

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特点,研究他们喜爱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恰当的形式将新媒体融入校园,倾力打造积极、健康、绿色、人文、富有时代和使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开明的新心态走近大学生,接受、接纳、介入、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听取大学生的心声;以文明的新语态与大学生交流,了解大学生新潮热捧的时尚语言,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增强亲切感;以乐见的新形态引领大学生,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微领袖”让他们成为网络媒体的“喉舌”“舆论先锋”。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互动式交流,向大学生“粉丝”宣传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直接将“大道理”转化为都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4.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师生“双向”建设

互联网+成为实施“两课”教学任务的新领域、新阵地、新形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两课”教学在网络时代的新规律,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网络技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拓展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思想变化调整教育方式,善于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加强思政教师的责任心教育和阵地意识教育。

另一方面,重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精神和能力,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强化职业学生的网络责任感,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自觉塑造良好的网络人格形象,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绍华.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88-120.

[2]张建学.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64-65.

[3]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05.20.

[4]孙淑彩.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86-88.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互联网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