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策略

2018-04-26 06:49朱向福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朱向福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互联网+”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以高校教育者视角出发,主要探讨“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转,并以“互联网+”为依托提出了一些改善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实践管理

经济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如何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强,且有着创新型思维模式的人才是各个高校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应用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积极引进“互联网+”的技术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传统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关教材。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模式,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的应用型高校依旧继承传统的高效模式,以大量的理论知识的教授为主,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有些应用型高效过分的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而忽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充足,且没有相应的实践使得学生真正对于知识融会贯通。与此同时,在应用型的高校里,也缺乏相应的教材来指导实际教学,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依据,教学的过程不能形成体系,比较混乱,教学的内容要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更新,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比较低。

(二)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落后。在传统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等,在课堂上,基本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授理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不合理的单向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关注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也没有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情况,更不可能激励学生在实践方面对于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学习。长久以往,应用型高校逐渐丧失了其最基本的教学方向,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脱节的,具体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过分的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不加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即使是做相关的实践,也是验证性的实践,始终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或是走出校园,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脱节,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投入社会,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工作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的一方面是,很多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与社会实际不相符,尤其是一些为了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专业教学,严重的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到的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对其未来的就业非常不利,更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策略探讨

面对我国目前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状,可以尝试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引入“互联网+”的技术模式,据此对于高校教学的理念、模式和具体的实践都进行相关的改进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國应用型高校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关于课程资源库的组织搭建。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相应的课程资源库的组织搭建,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地方的发展输入综合能力较高的新型人才。首先,可以根据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建立优质的教学团队,使用“互联网+”的模式,改变以往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将课堂的概念进行延伸,创建课程资源库,使得高校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及时有效的共享,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的改进教学的模式,根据地方发展的具体需要,合作探究,编写完善符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需要的教材,来指导课程的进行,并且形成相应的电子教学材料和课件等,及时的上传到学校的课程资源库中,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将关于本专业的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信息整理编辑,上传至开放的课程资源库内。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完善,不仅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传播,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提升,并且由于更加的切合实际,对于地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积极地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先进模式的指导下,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将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微课、网上课堂的出现,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的便捷,不再受传统的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第一时间就获取最优质的学习资源。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相关的网络平台将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出主要的内容、问题等进行上传,方便学生及时的预习,并且激发写生积极的思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就课程的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互联网+”的模式之下,应用型高校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教学的重心向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转移。可以鼓励学生就本学科内容进行实验,并且及时的将实验的进度上传到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远程对于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学科竞赛,针对同一学科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也可以设置一定的竞争机制,各个小组可以查看自己的竞争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探索的需求。

在学生实习的阶段,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远程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实习的心得。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设置实习日志,要求学生每日打卡填写自己的实习内容,教师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也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性[4]。

(四)关于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目前的应用型高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只是关注其成绩和分数了,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社会实践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入“互联网+”的模式之后,就能够更加全面的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比如教学资源库和相应的实践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在后台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学习的时长,也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实践项目的进度等,还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次数及质量等。通过“互联网+”模式下的这些管理机制,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有助于教师能够设计出完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不断的成长进步。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模式下建立的管理评价机制,也能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性格情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进而在对于学生进行学业评估时,能够更加关注到学生的全方面,使得评估呈现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一面,有利于学生学业评估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學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学业的不断进步提升。

在目前的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应用型高校引进“互联网+”的技术模式,有利于完善传统教学实践管理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将课堂还给学生,丰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高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促进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敏,方小教.“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1):117-120.

[2]方玲.“互联网+外贸”下的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巢湖学院学报,2017,19(1):143-146.

[3]刘扭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31-33.

[4]佚名.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106+10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