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2018-04-27 05:42隐先生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韩世忠观鱼曲径

隐先生

2017年秋,一位友人来苏州寻我谈天,在闲谈中聊到了大诗人苏舜钦。友人对他的诗词十分欢喜,并且想方设法从我这讨走了一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的《苏舜钦集》。肉痛这本书的同时,也感叹他竟是如此的喜欢苏舜钦,既然如此,何不带着他游览这与苏舜钦有着莫大渊源的沧浪亭呢?于是我们冒雨前往。

绿荫里,往事沉浮

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也是沧浪亭最初的主人,曾担任集贤殿校理。苏舜钦在做官时受人诬陷,被贬为平民。心灰意冷的他,于庆历五年携妻子南下,辗转来到了江南富庶之地——苏州。

他早年间路过苏州时便十分喜爱苏州盘门一带的风景,再次来到苏州的他带着不同以往的心境在府学东边寻到了一块弃地。那里草木茂盛,附近还有荒芜的池塘与建筑。他便花费积蓄将其购得,加以修葺,在水池旁边造了一座美丽的亭子,这便是最初的“沧浪亭”。

进入沧浪亭的大门就可以看见绿荫茂盛的藤架和不远处通幽的曲径。见到这样的美景,心中也多了一丝了然,难怪就连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也作了一首名叫《沧浪亭》的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相传沧浪亭之中也曾经藏有过一大笔的财宝,苏舜钦去世后,沧浪亭换了好多任主人,后为北宋名相章悖所有。章悖还在沧浪亭北面购得一座洞山,动工时发现地下都是一些嵌空的大石,大石里面竟然是五代时期广陵王所藏的宝藏,章悖取出宝藏后,将洞山加以扩展,两山相对,于是沧浪亭变成了一座较大的园林。

沧浪亭到了南宋的时候,就变成了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府第,韩世忠命人在庭院中原有的两座石山上造了一座石桥,使整个庭院更添了一道雅致的景色,这座石桥也被人称为“飞虹”,而沧浪亭也改名为“韩园”。韩世忠在当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韩园”也因为他而名声大噪。

到了元代,沧浪亭已经破败,变成了一座荒废的园林,直至元仁宗在位时,才由僧人宗敬在其遗址之上建立了一座妙隐庵。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第三年,胡瓒宗在妙隐庵的基础上建造了韩蕲王祠,也就是韩世忠的祠堂。二十二年之后沧浪亭才得到了真正的重建,那时有一位散文大家名叫归有光,他见到了沧浪亭重建之后的美丽景色,不由地也作了一篇《沧浪亭记》。

古代文青谈天明道

到了清代,沧浪亭又再一次地被人修复,并且还把临水的沧浪亭移建到了小山丘之上,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用隶书题“沧浪亭”三个字作为匾额。沧浪亭到了此时,已经与我们现在见到的沧浪亭十分接近了。

沧浪池止

文征明

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从此脉沧浪。

春风依旧吹芳杜,陈迹无多半夕阳。

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

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

明道堂,位于园内假山东南部,是一间很宽阔的厅堂,在清代建造。这里曾经作为文人们谈天讲学的地方。明道堂名字的由来,也还是从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中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这座明道堂位于整个园子的最中央,站在堂前看向背面,就会看到屏风般的小山和苍翠的乔木,十分静雅。

雨天和沧浪亭更配

雨天站在明道堂南面的屋檐下,看着淅淅沥沥的雨,想着沧浪亭由古至今的沧桑变化,心情在平静中带着一丝惆怅,这种难以明说的感受,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会真正体会到。雨水洗过的小竹林透着一股由内而外的清新,将雨天的不快和忧郁一扫而空。

沧浪亭是典型的苏州园林,所以曲径通幽也是必然的,走在雨后的园中,时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五百名贤祠,此祠乃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这些人物雕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雕工细腻,栩栩如生。

从古至今沧浪亭多次遭到毁坏,又反复地重建与修葺,但其基本格局仍与当时相去不远,到现在还能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清乾隆年间,《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就居住在沧浪亭的边上,在《浮生六记》里也美轮美奂地描写了他带着妻子去沧浪亭赏月的情景。

沿着曲径慢走,就可以到达围墙之外的观鱼台。这处观鱼台的景致不但十分漂亮,还可以观赏水下的游鱼和近处的飞鸟,远近皆有所赏,在此小憩片刻,甚是惬意。观鱼台的凉亭中有一块刻着苏舜钦《沧浪亭记》的石碑,坐在亭中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闲云野趣,仿佛穿越古今,不知身在何处。

看累了鸟儿与鱼儿,沿着曲径继续前行就回到了院中,可以看到一处雅致非凡的西水轩,在这河边的西水轩里坐上半刻,听着水流的声音,仿佛就能听见渔夫对屈原說的那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亭游览完,友人却站在西水轩边迟迟不肯离去,直至日暮闭园才随我而出,也不知他是在想着苏舜钦还是欧阳修呢?

猜你喜欢
韩世忠观鱼曲径
兵王韩世忠(五)
兵王韩世忠(四)
羁粤感怀步胜公韵
曲径
清明
陈观鱼的关停生活(中篇小说)
笔架山下观鱼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三境型”植物群落研究
第6期 生态食材有机荟
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