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三国人之性 品古白话之韵

2018-04-28 05:08张学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雄关羽三国演义

张学伟

在明珠璀璨的中国文学宝库中,《三国演义》是耀眼的一颗。对于这样一部有长度、有深度的作品,名著导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纵观全书,它蕴含着讲信义、建功业等思想,对学生有思想导向作用,同时它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方式也堪称经典。基于此,教学时我抓住关羽、诸葛亮,曹操三人,借助一衬、二品、三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认识人物的个性并感受古白话的韵味。

识三国人之性

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名著阅读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古典名著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就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要素之一,因为名著中的人物性格丰满,采用简单的贴标签式的方法难以深入每个人性格的深处。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诸葛亮、曹操的性格分别是忠、智、奸,但这又不是他们性格的全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既把握住他们的主体性格,又认识到他们性格的丰富性,这些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1.一衬一品识特性

衬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国演义》的作者很善于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特性。教学中,我将与三个人物特性相关的典型衬托场景筛选出来,让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一是以华雄之死衬关羽之猛。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关羽的“猛”,教学中,我出示了《温酒斩华雄》的片段,让学生阅读后评价华雄的功夫。学生用“勇不可当”来评价他。这个词华雄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在关羽出战之前,他不仅打败了威名赫赫的孙坚,还斩杀了诸侯阵营中好几员大将,以致无人敢战了,其勇猛可想而知。然而,这样一位猛将却被关羽三招两式斩于马下,关羽之勇也就跃然纸上,不言而喻了。

二是以周瑜之难衬孔明之智。学生读《三国演义》时,都对诸葛亮的智慧钦佩不已,但作者是怎样突出其智慧的这个问题,却很少有学生认真思考。说到诸葛亮的智慧,不能不提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瑜。周瑜也智慧过人,但他的智慧在诸葛亮面前却常常无用武之地,比如《草船借箭》中,面对周瑜的刁难,诸葛亮转造为借,提前并超额完成了任务。教学中,我让学生读这个故事,他们很容易就认识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比周瑜更胜一筹。

三是以许攸之问衬曹操之奸。“奸”是《三国演义》赋予曹操的主要性格特征。为了让学生体会其“奸”,我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许攸问粮”。许攸投奔曹操时,一问军粮,曹操说可支撑一年;二问军粮,曹操说可支撑三月,许攸笑称曹操奸诈,曹操附耳低语军粮只能支撑一月;当许攸将截获的书信给曹操看时,曹操不答几日之粮,只是抓住许攸的手说“子远助我”。读完这个片段,我告诉学生许攸是曹操的旧友。学生顿时明白,曹操对诚心来投的旧友尚且如此,被称为“奸绝”也就名副其实了。

这三个片段不仅把关羽、诸葛亮、曹操的特性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准确地把握了这几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而且为后面进一步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奠定了基础。

衬托固然是让学生认识人物特性的重要方法,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三国演义中的衬托,大多是通过故事来呈现的,而读故事既是让学生认识人物特性的途径,又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通过品故事让学生认识人物的特性必然要成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两种呈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特性。

一是典型故事展特性。《三国演义》中,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很多,但这节课的目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让他们通过故事认识关羽、曹操、诸葛亮的特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把最能突出人物特性的典型故事呈现给学生。我选择《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许攸问粮》《曹操施恩留关公》等故事,正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因为这些故事能恰到好处地突出人物的特性,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

二是关联故事串特性。教学中的故事不仅要有典型性,还要有关联性。金圣叹曾说:“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大凡名著,故事与故事之间总有一条线索将零碎的情节连为一体。循着这条线索,读者能层层递进,逐步理清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特性。然而,这条线索常常是内隐而不是外显的,这就需要教师将其寻找出来,并引导学生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曹操、关羽、诸葛亮的特性,教学之始,我讲《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关羽的勇猛。因为其勇猛,才有了《曹操施恩留关公》,要知道,如果关羽不勇猛,曹操何须“施恩”,关羽的“忠义”又怎能凸显?再比如,讲《草船借箭》时,我通过一个“借”字牵引出《借东风》《借荆州》,让学生在“三借”中逐步体悟出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在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故事中,人物的特性逐渐丰满,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渐趋深刻。

2.全书整合识人性

前文已经提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性都很鲜明,这是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如果学生只能看到这些特性,那么他们对人物的认识就会有失偏颇。比如曹操,如果学生读完《三国演义》发现的只是曹操的“奸”,那么他们就还没有真正读懂这个人物。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整本书的高度,对相应的人物做出“人性”的解读。教学中,我用《曹操施恩留关公》让学生认识到曹操的爱惜人才;用《六出祁山》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用《大意失荆州》让学生感受到关羽的刚愎自用。这样一来,曹操、诸葛亮、关羽的形象就丰满而立体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就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品古白话之韵

《三国演义》是古白话小说。作为古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把文言文的“雅”和白话文的“俗”融为一体,既有文言文的简明精粹,又有白话文的浅显生动,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语言的韵味,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用猜测法明“简”韵

《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既简练,又精准。写关羽的外貌时,作者用了这样几句话:“平顶身高在九尺开外,五绺长须足有两尺多长,飘飘洒洒,煞是好看!往脸上看,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关羽的外貌特征、形象特点交代得清清楚楚。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这种简练语言的魅力,我先出示这段文字,让学生猜猜这个人是谁,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关羽。为什么能轻易地猜出来呢?学生反复阅读后发现,这段文字语言虽然不多,但字字精当,犹如一幅素描,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人物的特征。这样一来,《三国演义》语言简练的特点就不知不觉地深入了学生内心。

2.用说书法听“神”韵

说书,又称说话,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技艺。《三国演义》是具有“说书体”性质的通俗演义小说,它的语言秉承了民间说书的艺术基因,除了简洁精练,还生动传神。这种特点为我在课堂上采用“说书法”提供了条件。教学中,我采用说书法“说”句子、“说”故事。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带领下,学生进入了课堂,走近了人物。同时,《三国演义》展现出的古白话的神韵就在我的“说”中呈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初步品味到了古白话的韵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华雄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去世
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代我斩华雄
闲话关羽护嫂
三国演义
关羽获奖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