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山传统建筑砖雕的美学运用
——以祖庙建筑砖雕为例

2018-05-01 19:01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雕塑家528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祖庙砖雕纹样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专业雕塑家 528000)

三雕两塑艺术(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是岭南民间手工艺之一,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上,尤其在明清时期,用这些民间雕刻工艺装饰建筑物甚为流行。其中,砖雕作为岭南传统建筑艺术构成部分,一直发挥着不可忽略的美学效应。

本文试图通过对祖庙砖雕艺术的造型分析,简要梳理岭南砖雕造型技巧,空间构成,装饰功能等的元素。旨在为当下造型艺术创作吸取传统艺术养分的可能。

一、传统砖雕在建筑中的作用

砖雕的发展主要分为“地下”与“地上”。“地下”为墓室砖雕,“地上”为砖雕佛塔、庙宇与民居砖雕装饰。墓室砖雕,经过了宋代极盛之后,至元代逐渐衰微。而作为建筑装饰构件的砖雕则异军突起,明清两代,是砖雕发展的鼎盛时期。砖雕的应用极其广泛,宫殿、宅院、村落、园林,都有精美的砖雕作品传世。佛山祖庙建筑的装饰完善正是经历了砖雕发展的鼎盛时期。

1.审美装饰

美学趣味自古至今都与人类生活发生密不可分的相生关系,传统建筑砖雕只是建筑装饰的其中一个表现方式,砖雕的形式呈现看似繁杂,形式精美的建筑装饰是人对精神粮食渴望的一种表现,在居住环境中追求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添加精美的外在装饰形式,为居住空间注入精神层面的愿景,也拓展了居住环境的意境空间。

传统建筑砖雕装饰多数集中在门楼、门罩、影壁(照壁)、墀头及墙壁等等的建筑重要位置上。尤其在门楼门罩的装饰上,人们总是比较极力推崇,因为中国人非常重视“门”的文化,而门楼正是建筑的门面,更是主人的脸面,无论采取什么的装饰形式,都是人们极力看重的建筑装饰部位。装饰题材都以吉祥寓意的图样为主,全部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此同时,在居住空间中尽量注入有温度的人文元素,让生活处于有美好愿景的空间里,这就是传统审美装饰在居所里与人产生的效应,与人的精神需求发生呼应的作用。

2.崇拜、教化、祈福愿景

在祖庙建筑砖雕中,以人物为主的题材表现基本都以戏曲人物形象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这与明清时期全国戏曲文化在民间盛行乃至形成坚固的民众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岭南建筑砖雕装饰中,此类题材的表现较为普遍。镶嵌砖雕的位置也十分突出,一般是在门楼、门罩、大门主墙壁等较显眼的建筑部位。

如镶嵌在祖庙端肃门南侧围墙的“海瑞大红袍”和镶嵌在崇敬门南侧围墙的“牛皋守房州”的两组砖雕壁龛是以历史名人故事题材的砖雕艺术精品。此类建筑装饰都具有崇拜、教化、祈福愿景的软功能,对行走于该空间的人群都有一定的意识共勉。“海瑞大红袍”讲述的正是众所周知的明朝清官海瑞的故事,“牛皋守房州”讲述南宋名将牛皋抵御金兵,战守房州的故事。题材共同之处都是引导人性积极向上的一面,都具有激励的向导教化作用,加上岭南砖雕的精美装饰形式,在功能性的铺排基础上,更增加了人居空间的审美趣味图像,间接映射了当时民众的生活需求与精神向往。

小反刍兽疫病作为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健康羊一旦染病,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应积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全面实行免疫接种、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诊断、控制源头、控制疫情、加强疫情监测等有效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避免疫病的进一步扩散,确保牧区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祖庙建筑砖雕的工艺

1.制砖工艺

砖泥选取粘性强,质地细腻的黏土,经过反复搓揉、阴干、烧制等工序,要求雕刻过程中不崩、不断、不裂。砖泥选取基本都挖取深层优质的粘性强的细泥,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质地为标准。再经过碎泥,及几道澄浆,随后进行练泥,进行砖胚成型制作,砖胚经过阴干后,进窑烧制,最后把烧成的青砖放到水中细磨光滑。

2.造型工艺

砖雕造型一般分为窑前雕与窑后雕两种基本成型技法。窑前雕,就是在入窑烧制前进行形体塑造,跟泥塑的做法基本一样,这种做法在砖雕行业中俗称“捏活”。窑后雕就是在烧制完成的青砖上进行形体雕凿。该做法俗称“刻活”,而“刻活”,相当于石头雕刻,即是直接在烧制完成的青砖上造型。祖庙建筑砖雕主要是以窑后雕的方式呈现。相对于窑前雕技法,窑后雕成品率大大提高,且在砖的硬质材料特点上,更能体现雕刻的韵味。

砖雕的呈现方式有单层雕、多层雕(贴砖法、堆砖法)。单层雕主要体现在浅浮雕或镂空雕上,砖的堆砌只是在一个平面上,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形体雕刻,立体感、空间感的塑造依照浅浮雕的原理法则进行制作,单层雕的方式在砖雕艺术中运用非常普遍。多层雕方式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多层雕基本分为贴砖法与堆砖法,贴砖法,即是在砖雕的平面上进行局部的增贴装饰雕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型的立体感,甚至在需要的部位加上一层及多层的雕刻,强化了造型的空间纵深感。堆砖方式更讲究整个作品三维立体的空间布局关系,整个作品的现实纵深空间至少做到前中后的空间关系甚至更丰富的空间节奏构造关系。更直观地感受立体感与空间感在视觉中的丰富性,加上造型技法的丰富处理,更加饱满了整个作品在视觉上的享受。

造型技法其中包括:

(1)阴刻线,阴刻线大都集中在头饰、衣物及具体花纹装饰上,以线作为表现方式,在每个整体造型中丰富了图像的视觉元素,为图像装饰加强了线的魅力。

(2)浅浮雕(压地隐起),普遍用于大形体上具体的装饰纹样中,为繁琐的装饰纹样进行了层次的规划,空间透视的画面刻画等的图像处理,在大形体中的具体装饰纹样进行体积的造型处理,这个技法主要运用在形体具体细节刻画中,在确立大形体的基础上,浅浮雕的方式为砖雕增添了繁杂而有规律,有层次性的视觉图像。

(3)高浮雕(剔地起凸),大都运用于每个大体块的雕刻中,直接决定整个砖雕作品的构图营造,在空间的节奏关系,体量大小的比例关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高浮雕的雕刻应在砖雕制作流程的中期工作部分,至少应在刻样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窑后砖雕的工序流程具体应有七道:修砖,上样(在砖面上绘制样图),刻样,凿坯,细刻,修补,打磨)。高浮雕的技法在砖雕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常规而普遍的制作方式。

(4)透雕(将底板或背后镂空的浮雕),透雕技法在砖雕艺术中也属普遍的表现方式,尤其在窗的装饰上比较常见,窗洞装饰利用透雕的手法表现,具有通透性,对与外面景观具有遮蔽作用的同时,在透雕装饰的窗洞中又与外景观产生了一定联系,在每扇不同形状的窗洞中,在视觉上,外景观都以不同构图的景色图像与宅院内发生紧密的关系,以达到借景及通景的效果,以达到人对自然崇敬的情感呈现,在计成《园冶》中这样形容漏窗在传统建筑的作用:“工精虽砖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可想而知,为了达到这个装饰功能,透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5)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体轮廓,并将轮廓以外的部分凿刻铲平),该手法多用于细节纹样装饰上,主要是对平面的装饰纹样进行立体的空间及体积关系处理,丰满了图像的装饰内容,例如佛山祖庙人物砖雕上的衣物纹样装饰,在繁杂的衣物纹样中,抽取了它的纹样规律,在整个人物大形体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纹样装饰雕刻,注重线的表现,同时,把线以外的空隙进行凹下一层的平底雕刻处理,增加了纹样体积及空间感。减地平雕在整个砖雕制作中,普遍运用到纹饰表现上。

(6)圆雕,具有比高浮雕更多欣赏视点的立体造型,基本都还是依附在墙面砖雕的呈现方式为主,很少见到没有背景底板而单独呈现的圆雕形式的砖雕。以圆雕镶嵌在墙面上的方式,在建筑砖雕艺术中成为较常见的方式,圆雕的技法基本都用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图像雕刻部分,至少利用在砖雕中的前部和中部空间层次的物象雕刻中。

三、祖庙建筑砖雕的造型特点

1.图像构造

砖雕作品《海瑞大红袍》与《牛皋守房州》,整幅作品均采用传统对称的装饰法则,篇幅呈横向长方形,图像的铺排基本按照中轴线划分为左右对称的构图,整幅作品的图像构造可以用密集来形容,但经过条理的归纳,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有序。

2.图像塑造

在整体呈现的图像来看,选取了戏剧人物与场景作为基本的表现元素。人物塑造基本按照传统戏剧人物造型特点,不同的身份匹配不同的脸谱与服饰。场景的营造也充分借鉴了戏剧舞台的元素,在整个砖雕场景的塑造来看,虽然是借鉴了现实戏剧舞台的样式,相比之下,砖雕的呈现更加丰富与宏大,在砖面的方寸之间运用细致的装饰刻画,空间的宏大营造,使得图像的呈现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祖庙砖雕的技法基本运用减法的塑造方式,根据砖的硬度,利用雕刻工具进行刻、凿、磨等的技法进行雕刻造型是窑后砖雕的基本造型方法。图像的精美呈现,全依靠精湛的工艺技能,严谨的造型态度,单看花饰装饰雕刻就可以感受到图像的繁而不乱,有井有条的图像呈现。人物造型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在繁琐的装饰上不失整体,每个人物的角色特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感就像一台庞大的舞台表演,华丽而不失古朴。

在整个塑造中,注重“刻”的韵律,每个形体在刻的过程有意无意地留下了在砖面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例如在人物的塑造上,脸部经过艺人娴熟的技艺,简洁的刻凿,就已经把人物的特征与精神面貌表现的恰到好处,衣纹的雕刻也明显地说明了精湛的刻画,每条衣纹的刻凿痕迹都能让你联想到艺人的刻刀在砖面上灵动游走的景象片段。虽然衣纹都以刻线的方式处理,但都没有显的平面化,而是层次感丰富,空间感,体积感都有一定的表现。整体的塑造虽注重“工”而不“腻”,尽显石刻的韵味。

四、结语

佛山建筑砖雕作为岭南建筑装饰“三雕两塑”之一,具有不同以别的材质魅力,在砖的硬质材料上尽显传统雕刻的“工”与“意”的完美呼应,无论从建筑学、社会学、还是造型美学的角度,都应引起重视,关注传统文化资源,发掘与解读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当下的文化发展诉求,如何进行合理的运用,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肖海明.《佛山祖庙》.文物出版社,2005.10.

[2]毛晓青,王彩霞.《中国传统砖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2.

[3]张道一,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砖雕》.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01.

[4]孟强.《苏式砖雕》.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2.

[5]计成.《园冶》.广陵书社出版社,2015.12.

佛山祖庙建筑砖雕《牛皋守房州》全景图

佛山祖庙建筑砖雕《海瑞大红袍》全景图

祖庙·黄飞鸿武术纪念馆-砖雕局部 南海·和顺·上布村 两幅门头砖雕

猜你喜欢
祖庙砖雕纹样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