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效果试验初报

2018-05-02 07:52戴佳微张顾旭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00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株率赤眼蜂株数

武 雯 戴佳微 张顾旭 王 春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00;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 00)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是草莓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以幼虫取食草莓叶片为害,危害严重时田间仅剩下光秃的叶柄,在上海地区主要发生于9月草莓移栽后至11月下旬。

目前草莓生产上以化学药剂防治夜蛾类害虫为主,但农药残留极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对田间生物多样性也会造成威胁,而采用天敌防治技术则可妥善解决此问题。天敌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有利于大棚草莓的绿色健康发展,可成为生产无公害草莓产品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草莓、蔬菜上害虫的相关研究,但鲜见相关研究报道,且技术尚未成熟,更未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几年,不少商家推出了相应的赤眼蜂天敌产品,主要剂型以赤眼蜂卵卡为主。在此背景下,笔者研究了释放赤眼蜂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的效果,以期提高草莓生产上利用天敌防治夜蛾类害虫的水平,并确保上海市草莓生产无公害。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赤眼蜂卵卡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测报灯为佳多虫情测报灯。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新营村震球蔬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进行。试验设处理:(1)赤眼蜂释放棚。根据虫情测报确定赤眼蜂释放时期,在田间斜纹夜蛾成虫羽化高峰期开始放蜂,在放蜂大棚内选择草莓中部叶片,将赤眼蜂卵卡粘在草莓叶片背面即可。分别于2016年9月6、9、26日放蜂,每667 m2放1万~1.5万头;9月22日每667 m2喷施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30 mL。(2)常规化学防治棚。9月8日每667 m2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普尊)45 mL,9月22日、10月5日、10月23日每667 m2喷施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30 mL。(3)不防治棚(CK)。各大棚田间生产管理措施均按当地生产规范进行。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田间夜蛾类幼虫的调查

采取棋盘式多点取样法,于清晨在每块田定25个点,每点定2株,共调查50株,每7 d调查1次,定期调查记录草莓的总株数、有虫株数、总虫数、虫伤株数,计算有虫株率、虫伤株率、防治效果。计算公式: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虫伤株率(%)=(虫伤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活虫数-药剂处理区残留活虫数)/空白对照区活虫数]×100。

1.3.2 测报灯虫量记载

于每天早晨将虫情测报灯中诱杀的夜蛾成虫倒出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夜蛾类害虫灯下测报情况

根据灯下夜蛾类测报数据(见图1)掌握虫情,并调整具体的放蜂日期,由于9月初斜纹夜蛾和甜菜诱蛾灯下诱蛾量已处峰值,所以选择在定植期释放赤眼蜂2次(9月6、9日各1次);同时,9月25~27日灯下诱蛾量也相对较高,所以选择在9月26日再次释放赤眼蜂1次,总体上放蜂时间把握较准确。

图1 灯下夜蛾诱虫数情况

2.2 对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效果

据调查,各处理有虫株率和虫伤株率情况见图2和图3。

图2 各处理有虫株率情况

图3 各处理虫伤株率情况

9月6、9日连续2次释放赤眼蜂,因为田间活虫查见较少,无法计算防治效果,但从田间各处理虫伤株率情况来看,赤眼蜂释放棚与常规化学防治棚、不防治棚的虫伤株率相当,且在9月22日前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分析原因:赤眼蜂防治棚可能除有本地夜蛾类害虫产卵以外,田间还存有草莓幼苗移栽时携带的害虫,且携带过来的害虫以幼虫为主,故释放赤眼蜂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此时田间虫伤株率较高,且需兼治蓟马、飞虱、蚜虫等害虫,故于9月22日施用艾绿士防治1次。常规化学防治棚使用普尊防治夜蛾,而此药剂对大龄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差。

9月26日第3次放蜂后,赤眼蜂释放棚在第3次放蜂后13 d残虫防效为40%、21 d残虫防效为80%、28 d残虫防效为100%,常规化学防治棚在第3次放蜂后13 d残虫防效为38.67%、21 d残虫防效为50%、28 d残虫防效为80%,见表1。赤眼蜂释放棚的虫伤株率接近或稍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棚,防治效果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棚,可见释放赤眼蜂对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有一定效果。

表1 赤眼蜂对夜蛾类的防治效果

10月中下旬开始,不防治棚的虫伤株率下降幅度较大,应与农户疏叶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对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有一定效果,在仅施用1次杀虫剂的基础上,赤眼蜂释放棚的虫伤株率接近或稍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棚,防治效果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棚。但本研究因调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卵比较困难,2016、2017年连续2年均未能在田间观测到寄生卵,赤眼蜂对卵的寄生效果较难明确,且第1、2次释放赤眼蜂时,有移栽草莓苗携带幼虫的干扰因素,故在第3次放蜂前使用了1次杀虫剂,导致赤眼蜂的释放效果不能完全明确。同时,在9~11月期间,草莓上还有蓟马、飞虱、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混发,因此,草莓主要害虫的整体防治需要兼顾多种害虫,故对天敌防治技术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株率赤眼蜂株数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防治韭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①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