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2018-05-02 05:34宋春丹
金秋 2018年1期
关键词:杨尚昆刘源西楼

文/宋春丹

主持人/纯朴 记忆邮箱:yuminjie611@163.com

从1945年到1965年,杨尚昆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是中南海大小事务的总管,也是著名的“孩子王”“总辅导员”。

“中南海三盏灯”之一

每周六晚上7点多,位于中南海甲区的春藕斋就开始热闹起来。春藕斋位于颐年堂旁,毛泽东平时经常在这里召集小型会议。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为休息和娱乐之所,会举办小型舞会,放映电影,或者请空政文工团等来演出。

演出的声音一传出来,附近的小孩就赶紧往那儿跑,自动坐在前排,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则坐在五六排。

几乎每场活动,杨尚昆都会在场。罗瑞卿之子罗箭觉得他像“阿庆嫂”,总是在忙忙叨叨地张罗。谁家的人来了,谁家没来,他都要清点到。

杨尚昆很喜欢逗小孩子。一次,任弼时之女任远征正入神地看演出,突然有人用手挠她的耳朵,她一甩手打了过去,结果一回头,看到是杨尚昆。

1951年,西楼会议室和其他几栋青砖楼在中南海西大门南侧建成。每周三、周末或节假日的晚上,面积比春藕斋大一些的西楼会议室就变成了舞厅兼电影厅。小朋友们都来得很踊跃,因为小茶几上有糖果、花生,吃完糖还可以把漂亮的糖纸攒起来。

平时,杨尚昆常去看望老干部,每家的孩子几乎都认识,很多小孩子想看电影或者想吃好东西了都去找他,杨尚昆每个都能叫上名字来,大家喜欢围着他。有时候周恩来觉得吵闹,就会板起脸来:“这怎么回事?谁家的孩子?”孩子们都吓得不敢出声,顿时安静。杨尚昆则很少发脾气,总是笑盈盈的。他偶尔会用四川话讲:“你咋个惊抓抓咧(你怎么一惊一乍的)?”

参加舞会时,杨尚昆多数时间在一边看,很少跳,夫人李伯钊舞姿娴熟轻盈,和毛泽东搭档得很好。舞会结束后,通常由杨尚昆宣布:“放电影!”电影放完,通常已近午夜。杨尚昆回家后要继续办公、看文件或听汇报,几乎每天都在后半夜才休息,是著名的“中南海三盏灯”之一(另两盏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

60年代初经济困难,中央下令禁止举行舞会,春藕斋和西楼不再举办娱乐活动。

“老总,你这么吃不行啊”

西楼会议室被一道屏风分为两部分,一侧用于政治局开会,闲时放电影、办舞会,另一侧是特灶餐厅。刘少奇、朱德、彭德怀、杨尚昆4家住处相邻,都在这里用餐,由各家厨师做饭(没有子女的彭德怀很少来)。

平日里,孩子们都在寄宿学校上学,到了周六晚上,餐厅就热闹起来。朱德家人口最多,除了自家的孩子,建国后又从四川老家接了兄弟姐妹的11个晚辈来京读书。吃饭时要开两桌,盛菜得用大脸盆。

康克清为了保证朱德的健康,吩咐厨房专门给他开小灶,做一荤两素3小碟的菜。孩子们吃的则是用猪油在锅里蹭一下之后熬出来的时令大锅菜。菜一上来,康克清会招呼:“来,分一分!”话没说完,几乎已被抢光。为了多捞点菜汤,男孩子还为此打起来。朱德看孩子们眼巴巴盯着他的菜,总是不忍心,会分给小一点的孩子,自己就着泡菜吃。杨尚昆看到说:“老总,你这么吃不行啊。”朱德说:“看见没,我这儿一群蝗虫。”

杨尚昆的大儿子杨绍京通常不在家,杨家只有夫妇俩和二儿子杨绍明、小女儿杨李4口人用餐,一般总有两三个菜,荤素搭配,比较精细。杨尚昆时常会嘱咐厨师在节假日时多放一些油,多炒一些菜,然后端到朱德家餐桌上,口中说着:“哎,我来尝一尝你们家的菜。换着尝一尝。”其实,朱德家的菜早已见底。杨尚昆将菜一放下,孩子们就上来一抢而空。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带头,毛、刘、周、朱的工资都降了12%,降为每月404.8元。朱德要维持一大群孩子的读书、交通、伙食费,手头比以前更紧巴了。有时,康克清跟杨尚昆见面,会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能不能赊一点?”杨尚昆说:“这没问题,要保障!”杨尚昆和中办打过招呼:朱老总家人多,实在还不上,可酌情免去一点。但朱德和康克清坚持要还。

改革开放后,杨尚昆出任广东省省长,朱德的外孙刘建去广东看他,说起西楼餐厅的往事,杨尚昆笑他:“你们家这些孩子们看到你爷爷的菜,还有我送的菜,眼睛都是红的。”

“总辅导员”

建国后曾任统战部副部长金城的女儿金戈专程去杨尚昆的老家重庆潼南参加杨尚昆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我心中,杨尚昆就是我们中南海少先队员的总辅导员。”回忆往事,金戈感慨系之。

中南海的孩子们,年纪小一点的大多就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一点的就读中直育英小学和八一小学。杨尚昆担任了育英小学的名誉校长,还曾亲任辅导员。他常抽空来看望师生们,冬天突然降温,也会来过问取暖情况。

寒暑假,学校指定家住得近的孩子组成少先队小队,自己制订假期活动计划。家住中南海的小孩组成了中南海小队,金戈是小队长。

1951年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杨尚昆带着中南海小队去玉渊潭公园玩。那时的玉渊潭公园很荒凉,孩子们采集树叶,捉蝴蝶,准备回去做标本。还分成两拨,玩“抢红旗”的军事游戏。杨尚昆坐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两军对垒、冲锋陷阵。中午,大家就地野餐。杨尚昆打开准备好的一个个橄榄绿纸盒,里面有午餐肉、压缩饼干、奶酪、罐头,一人一盒。

1954年起,中央实行暑期办公制度,北戴河成为暑期办公地点。

北戴河的行程安排都由杨尚昆负责。几次去北戴河,徐建林(又名徐小焱)都是随母亲侯波一起乘坐毛泽东的专列。在他的印象中,杨尚昆极为尽职尽心。在去北戴河的列车中,他从不和人聊天,或是自己找地方休息,或是一直坐在毛泽东包厢外走廊上的翻板凳上,就像卫兵一样。到了北戴河,杨尚昆更为忙碌,他要分配住房,布置浴场,安排水手班战士和服务人员。

徐建林的家住在勤政殿旁边,离杨尚昆在万字廊的家不远。一次,徐建林和杨绍明躲到了杨尚昆的床底下,正在午睡的杨尚昆被吵醒,二人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杨尚昆只说了一句:“调皮啊!”出来后,他们才知道,外面早已乱成一团,工作人员找不到他们,以为掉进了万字廊下面的水里。

徐建林回忆,一次他和胡乔木的女儿胡幸福在游泳池玩,遇到清场,就躲进了更衣柜,听到外面没了声音才出来,溜回游泳池。毛泽东一个人躺在水面上,看到他们,招呼他们过去。他们一时得意,就表演起了“跳冰棍”,坐着藤椅往水里跳,引得毛泽东直发笑。工作人员当着毛泽东的面没敢出声,他走后,就让徐建林和胡幸福罚跪,还汇报给了杨尚昆。杨尚昆没有批评他们,但从此以后,游泳池清场一定会检查衣柜了。

孩子们的“杨爸爸”

刘少奇与杨尚昆是邻居。在杨李的要求下,刘源和很多孩子都叫杨尚昆“杨爸爸”。

刘少奇对孩子要求严格,四子刘源13岁就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列兵,在小西门站岗。杨尚昆几乎每天饭后散步时都绕道去“查哨”。刘源的二哥刘允若失恋,刘少奇请杨尚昆“以组织名义”与刘允若谈话;刘源的姐姐想转学,不敢与刘少奇谈,就去找杨尚昆倾诉。刘源小时学画,杨尚昆看了点头说:“画得不错,就是缺个印。”不久,他替刘源刻了两枚章。

在自己家中,“杨爸爸”也是一个爱家庭爱生活的人。他爱热闹,最喜欢一家人围坐茶话。在家休息时,如果儿女都没回家,他就会觉得冷清;暑期结束时,看着北戴河海滩上由热闹变得人迹稀少,他会感到难受。学校放假,他让妻子带孩子们去杭州走走,但他们都不肯,怕他寂寞。

平日里,杨尚昆常陪女儿妞妞(杨李小名)去游泳,带她去养蜂夹道理发。有一次,他批评了犯错误的宝贝女儿,女儿大哭了一场。他在日记中写道:“因批评妞妞,动了气,心情很不平静,洗澡后许久不能入睡。”

1965年7月25日,杨尚昆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星期日,也是十余年来第一个孤独的星期日,因为伯钊同儿女们都走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妻子李伯钊生病住院时,他寝食难安。1985年4月17日,李伯钊去世,医务人员要将她的遗体推进太平间,杨尚昆发了火:“她尸骨未寒,让我们再多坐一会儿!”这是杨绍明第一次看到父亲当众发火。后来,杨尚昆在妻子的骨灰盒上刻下8个字:“终生伴侣,永恒怀念”。

“文革”后,复出的杨尚昆担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直至国家主席。晚年他回忆自己的中办主任生涯时曾说:“我在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是起个‘听用’的作用。打麻将不是有一张可以当做任意一种牌使用的‘听用’吗?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也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还说:“‘听用’起什么作用?我想大概起个甘草作用。甘草是中药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辅药,一种调和药,一剂药里加上一点甘草,就能使这剂药更好地发挥疗效并减少副作用。过去,我常为一年四季忙到头、年终却总结不出几条成绩想不通,现在我体会到,起个甘草作用就是成绩。”

猜你喜欢
杨尚昆刘源西楼
过关
春花秋月望西楼
生命摆渡人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请移开那些小树
“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杨尚昆三次回乡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修篱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