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问暖偕傩旰傺镏酒

2018-05-03 03:29林恩成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社评正气冷漠

林恩成

“沉默是金”这话不错,但沉默不一定就是金,甚至是害,处理不好就会像“癌细胞”那样扩散,形成“集体冷漠症”。这种群体性的道德失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个体的见死不救更可怕。试想,一人有难,你袖手旁观,我不愿出手,他见死不救,彼此影响,引来的将是更多的看客或笑客。若是班集体,没有正气,奋发优秀更无从谈起。

当下,我们班主任老师也会遇到部分学生对情感欠缺反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不喜与人打交道,即使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法与之建立真实的、更深刻的情感依赖等冷漠现象。

其实,“冷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闲事为妙。”“同桌爱打瞌睡,就由他们睡吧,何必要提醒?”“假如有什么闪失,我赔不起呀,纵有千张嘴,也说不清。”“班干部的事情,我才不做!”“老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配合没必要?”“我是交了学费的,教不好,爸妈会找他们算账。”“如今好人做不得,好人也做不起,省点力气。”

凡此种种,令人感到这或许就是“育”的根源所在。正如马云在2016年“在为100位乡村教师颁奖”时说过:中国教育是“教”得好,“育”得不好,“学”得好,“习”得不好。所以,我们老师更应在“育”上下功夫,做到多问暖而少嘘寒!

美德情感的养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经历人生的迷茫,由对人际关系的不当处理转向逐步成熟,历经诸多循循善诱和学生个人的有效实践。

1、情感交流多问暖

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老子的经典《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而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确不错,我们班主任要如水,面对团体,就一定要以柔克刚,平时,可以换位思考,多想想别人,多关心亲戚朋友,明白敢做敢当的包容力量等。如:运动会上,有同学摔倒受伤,你身在其中会怎么样?假如是自己受伤,没人来帮扶你,你会怎么想?要培养“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要有与队友们共同进退,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心态来热心参与团体活动。

2、人文关怀扬正气

人文修养是社会精神,社会风气的好坏与文化又不可分离的关系。落后腐朽的文化使人颓废,先进新生的文化使人积极向上。若是学生看过《平凡的世界》的电影版或电视连续剧版本,会懂得亲情的重要;看过《一公升的眼泪》会懂得当下的自己比很多人幸运,也学会去关心那些需要我们照顾的群体;看过《OPIECE》懂得了什么叫伙伴情谊;分享过新闻评论(社评)会懂得坚守道德与责任的重要。曾有老教师说,“校园是生命的起源地,是万绿奔放的摇篮。”我则认为,校园是万爱的集散地,也是珍爱青春亲情的大船!美美滴带着爱上学,带着爱回家,带着爱成长!只因有爱心的地方一路飘舞,青春焕发,处处欢笑,时时共鸣,我们则收获快乐!善者更善,恶者变善,人生贵如斯,那成长的过程才最快乐!

3、适当惩戒少嘘寒

对待那些对自己的行為无羞耻感无道德感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冷漠”。社会或学校应该建立一些操作性强的制度来换取热心助燃正气,如对“冷漠”看客进行适当曝光或对一些漠视重大犯罪行为的“冷漠”者施以惩戒。这样才可以扼制这种让正义“蒙羞”的可悲场景的出现。相反,活着,得爱着。把爱带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才不至于失去快乐!而活着才算真正地活着!

总之,扬正义的背后是以教育和文化为依托的。无论新闻社评、传统文化或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老师要设法让“冷漠”者爱上了看似没有生命的人文东西,唯有多问暖,他们才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但请记住,冷漠而已,这该是小事,若被人加以热情而过度地嘘寒问暖了,那才得小心。

猜你喜欢
社评正气冷漠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突然之间
东霞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回答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