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河道防洪与景观设计一体化研究
——以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设计为例

2018-05-04 11:07冯志强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凌河防洪景观设计

冯志强

(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水库管理处,辽宁 朝阳 122400)

随着朝阳市经济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环境得以显著的改善,各类现代化建筑的修建为城市繁荣带来了较多的力证。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河道逐渐变窄,相对而言,河流发生显著变化,洪水、内涝也随之增加[1]。城市建设中的防洪问题迫在眉睫,急需处理。特别是这些年,朝阳市经济发展迅速,使得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存在较多的差异。为适应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在城市发展中实施河道防洪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对处理城市内涝及绿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朝阳市大凌河规划治理实际情况,就河道防洪与景观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 基本概况

大凌河位于辽宁省,是其辖区内较大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与老哈河、教来河相邻,并紧邻努鲁尔虎山。根据实际情况及河流流域特点,将大凌河分为四段,即河源段、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各流域之间河床位置等相关情况差异较大,对防洪工作应重点分区域进行考虑。大凌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防洪能力差,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其类设施设备不配套,防洪线不达标常导致区域内经济及人们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②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薄弱,水体流失及沙漠化严重,一系列生态问问题导致地区部分去也干旱缺水,自然灾害频发对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③大凌河流域虽然近些年政府投资建设了部分水利工程,为保证水资源供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基础设施薄弱,对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使得其对人们生活及生态平衡造成威胁。④目前大凌河流域周围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水体环境严重受损,排放量严重超过其水体的纳污能力,水质恶化,影响生物生存及生态发展。⑤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河道采砂管理不严格,造成水环境破坏严重。综合以上分析与考虑,为保证城市的发展及与现代化接轨,对大凌河流域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理,其工作迫在眉睫。

2 河道防洪与景观矛盾冲突分析

2.1 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与现有设计理念相矛盾

对于河道防洪设计而言,其首要原则为安全,其次为美观及保护生态物种,相关人员普遍认为过洪能力越强越安全。设计中普遍通过增加过洪通道而增加其深度与宽度。但对于景观设计来讲,更多的是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人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基于以上分析,城市防洪与景观设计的主要差异在于防洪注重安全,而景观讲究尊重自然,两者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导致设计等相关理论存在矛盾。

2.2 设计方面的矛盾冲突与说明

城市防洪设计的主要设计方法,主要采用水力计算的方式,对整治河槽的设计流量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合理计算,以实现防洪设计的要求。而对于景观设计,更多的主要是对设计场地进行地理地貌及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分析与规划后,提出适应的设计理念,做出合理的设计。总之,两种方式,设计理念及计算方式的差异导致在设计中存在矛盾。

2.3 工程实施及实践中的矛盾与冲突

由于设计方法与主要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矛盾,在工程实践中,防洪主要以筑坝、筑堰及改道为主要方式;而景观实施主要方式为利用植被等对空间进行营造。这种实施手段由于未与防洪设计进行综合考虑,部分设计因素考虑不全导致景观施工后经不起洪水的冲击而失去其原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常见的防洪设计,未考虑防洪与周边环境与景观的结合,忽视了防洪标准,造成景观风雨必回等情况,影响严重[2]。

3 防洪堤景观设计整合策略研究

3.1 防洪堤景观设计新理念及原则

大凌河河道治理工程基本要求是保障辽西地区防洪安全、恢复辽西生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治理中应重点考虑河道治理与保护,逐步实现河与水、河与自然、河与经济社会、河与人的和谐,把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景观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土地保护有机结合,治理大凌河,减少洪患,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以实现综合治理的目的。基于此,对城市防洪及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河道治理,首先应该满足防洪要求。通过堤防建设、险工治理等工程措施解决沿河重要城镇长期以来存在的防洪设施落后、防洪标准不足问题,确保沿河重点城市、小城镇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3]。②生态要求,以接近自然、模拟自然为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工程与生态相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并同生态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生态措施的防洪功能。③景观环境,护岸应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而建设现代化人文景观,使城市段河道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④人居环境,河道治理与保护需充分考虑河流对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河道建设营造优美、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此外,经济方便,工程造价和施工方便也是河道生态建设时需要考虑,利用适应性强、自繁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以利于规划顺利实施。

3.2 景观和防洪理念的规划布局

针对以上提及的大凌河流域治理实际情况,在新型景观与防洪理念规划布局下[4],对大凌河流域进行合理布置,主要规划布局原则应包括以下几点:①针对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侵占河道严重、河道天然行洪能力萎缩等问题,进行行洪区整治,划定行洪控制线,确定河道行洪区和主行洪区,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在主行洪区实施退田还河、河道疏浚、栽植护岸固滩林等治理措施,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同时有利于河道生态恢复。②采取分点、分步治理的方式,以城镇、重点保护单位为关注焦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路线,如上游采取综合治理方式,而下游则以防洪为主要任务,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其策略,集中处理现有存在的防洪薄弱环节,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③结合新的理念,防洪措施的实施应以生态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即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水土自然形态,减少对河道等的占用及扩大,促使生态保护。

3.3 防洪与景观治理的新措施

3.3.1 洪水处理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

对于防洪与景观治理,首先,合理设计堤防走向应作为首要任务,如从防洪设计理念上,在拓宽河道口的基础上采取减少对河流口岸的冲刷,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同时,为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减少土体及少占有土地为益。为保证河流的景观价值,除河道瓶颈处外,其余部位尽量保持原有形式,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小岛等景观设计,并减小由于河道的无限扩大对土地的占用及增加经济投资[5]。其次,充分利用滩地,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设计,如在扩大行洪断面的同时应考虑动物的栖息及生存空间;并在河滩区种植草皮等,以起到美化河道及减少对水流对河道冲击的目的。

3.3.2 合理规划河道及与景观的融合设计

对于河道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洪要求和景观生态要求,采用自然式、生物式或者结构式护岸护底工程保护河道岸坡,做到既能保证河道防洪安全,又能促使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6]。同时,景观设计应以河道设计方案为主要依托,通过合理设计与规划,逐步生态化,为人类休闲游憩提供条件,并可为鱼类、鸟类、动物等提供生态空间。因此,在安全防洪前提下,将防洪、景观、生态三者有机结合,融合防洪工程规划与景观设计的优势特征,在河滩护堤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保障了大凌河附近区域镇生态系统的平衡,具体设计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及与景观融合设计效果图

3.3.3 加强水体治理与生态发展统一与融合

大凌河水体是构成大凌河周边城区景观的重要因素,景观设计应依托大凌河水体环境情况,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创造合理的景观[7]。因此,要加强治水,重视治水与亲水并重的原则,实施对水体的保护与景观设计。例如,在水域规划方面,利用大凌河周边环境,减少对河滩及河道的占用,保留较多的开敞空间,以实现较好的城市与水域的视线通廊,并结合水生及湿生植物,形成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层次丰富的生态绿化景观。亲水设计方面,采用现代化的装饰技术及景观色彩,通过音乐喷泉、水池树阵、水幕电影等多种方式,营造供市民游人观赏,休闲的空间,并可保留大量原生态湿地岸线,对改善水环境及减少水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4 防洪与景观设计产生的效果分析

4.1 水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及生态逐渐改善

通过对大凌河防洪与景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对附近区域进行水质监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使用要求,水质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具体不同区域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同时,新的规划方案实施及投入后,大凌河流域防洪体系基本建立,水土保持功能及蓄水功能面明显提高,且对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及保证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一定作用,生态环境逐步得以提升,河流功能及水质得以改善[8]。

表1 大凌河水质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

4.2 城市景观环境得以提升及气候环境得以改善

通过治理,大凌河周边城市环境得以显著提升,已逐渐形成一条以大凌河流域为纽带的风景长廊,如凤凰山脚下,山环水绕,已成为大凌河开发重要的历程碑。通过近几年的改造,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空气质量指标明显好转,且气候变得更加适宜生态发展及居民生活[9]。通过加强污水治理及水环境监测与控制,为水生生物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城区环境改善情况如下图2所示。

图2 大凌河流域周边市区城市景观环境实景图

4.3 洪涝灾害明显减少及生态治理效果得以提升

对城区河道防洪及景观结合设计的核心是保护大凌河的生态环境及控制洪涝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对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即城市河道防洪与景观结合设计功能分区),主要对大凌河湿地、绿化和水体进行改造,保证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凌河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河道生态保护的功能,切实发挥潘河的防洪、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确保发挥大凌河的生态功能,为物种多样性提供场所,并结合现代化景观设计,增加喷泉,水幕等设施,为人们生活提供舒适环境[11]。

5 结论

大凌河流域河道治理保护工程关系到大凌河流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功能增强。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发生频率,增强流域整体环境景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如通过对大凌河周边环境实施防洪及景观一体化设计,区域内生态环境得以明显的改善及防洪功能显著加强。总之,城市河道防洪与景观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河道景观设计,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有助于城市河道的研究和河道生态改造及河道景观整体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倪晋仁, 刘元元. 论河流生态修复[J]. 水利学报, 2006(09): 1029- 1037.

[2] 迈克·布罗威, 祖·维伦, 邓位, 等. 生态景观设计40年[J]. 世界建筑, 2006(07): 28- 33.

[3] 岳隽, 王仰麟, 彭建. 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概念框架[J]. 生态学报, 2005(06): 1422- 1429.

[4] 朱晨东. 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 北京规划建设, 2003(05): 61- 62.

[5] 单庆, 王昕. 城市堤岸景观设计[J]. 南昌水专学报, 2003(01): 53- 57.

[6] 金云峰, 徐振. 苏州河滨水景观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02): 150.

[7] 张波子. 岗南水库水源保护浅议[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07): 74- 75.

[8] 郑孝燮.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八则[J]. 城市规划, 1994(06): 11- 14.

[9] 张朝辉. 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供水能力分析[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5(10): 31- 35.

[10] 朱汝堑, 李虹枚, 吴丽清.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防洪与滨河景观工程建设[J]. 东北水利水电, 2005(10): 13.

[11] 段俊虎, 崔景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中的实践[J]. 农业与技术, 2005(05): 97.

猜你喜欢
大凌河防洪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凌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模式研究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秋辞(组诗)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