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8-05-04 08:40赵丽红
青年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灌输式互动教学方式

赵丽红

摘要:【目的】了解互动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40名女生参与本次调查,组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使用考试评估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3.7%,对照组为66.6%,研究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8.6±0.5)分、(94.5±0.7)分,对照组为(83.8±1.2)分、(90.5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社区护理学》课程;“灌输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最为基本的形式,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关系到最后的课堂教学质量。《社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受“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形式,导致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被压制,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很即重视接受性,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创造空间、自主意识等都被限制。这样一来,就与高等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高等教育并不只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为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综合实践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以,《社区护理学》课程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可以应用互动式教学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内,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级护本40名女生作为对象,这40名研究对象均参与四周实习。分为5个小组,三个对照组、两个研究组,每组8名学生,对照组学生共有24名学生,年龄在19.4到24岁之间,人科之前的成绩在80.4~85分之间;研究组共有16名学生,年龄在20.1到23岁之间,入科之前的成绩在79.4~80.5分之间。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有可比性。

(二)調查方法

针对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贯彻《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教师负责讲课,学生则负责听讲,不过分凸显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不展开案例剖析,教师只是灌输知识点。研究组则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制定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1.病案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了解,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拟定完整的病案,并且在制定病案过程中设计合理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问题提前准备好,利用网络社交渠道发给学生,例如微信、QQ等,小组内的8名成员结成学习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提前展开自学。研究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每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择学生代表表达小组观点,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可以对表述的观点进行补充。在陈述完观点之后,研究组成员按照不同的意见展开辩论,例证自己提出的观点,并且对其他小组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出对应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听取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整理与记录,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思路,在思考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和临床思想进行融合,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也要听取他人提出的观点,构建浓厚的课堂氛围,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吸引他人观点的长处,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完善与巩固,在课堂的最后阶段由教师进行整合,展开归纳与点评。

2.课堂即时讨论

《社区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提问一课堂交流一总结归纳”为主。首先,教师要先对案例背景进行介绍,简要介绍案例中病患的临床特征,随后向学生进行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设计与《社区护理学》相关的问题,并且向学生提问,将学生讨论的重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展开深入讨论,开发学生分析案例的思维;针对课堂中的不同观点,教师也要善于归纳、总结,确定讨论的重点,通过言语上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人的讨论问题;最后,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之前提出的所有观点进行归纳,即点评、总结环节。其中需要注意,教师要充分结合理论和临床实践,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模拟教学

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模拟,分别扮演病患以及社区医务人员,创建虚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虚拟案例情景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主观视角面对问题以及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突发性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模拟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区护理学》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三)评价指标

1.教学效果评价

当学生的实习结束之后,需要展开教学效果评价,一般是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这两种形式来实现,考试过程中对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等展开综合评价,以评分的方式加以表达。其中,理论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即视为合格;护理技术操作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5分即视为合格。

2.教学满意度评价

这一评价主要是将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为根据,展开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评价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安排;(2)教学方法;(3)讲课模式;(4)教师态度等,评价等级则分为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则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加以表示,展开T检验,以计数资料组织卡方检验。对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以P<0.05来表示。

二、调查结果

(一)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过程中,研究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8.6±0.5)分、(94.5±0.7)分,对照组的成绩则分别为(83.8±1.2)分、(90.53±0.3)分,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二)教学满意度评价

通过调查可知,研究组的教学满意度是93.7%,对照组则为66.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一)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以往《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其主体为教师,课堂教学期间并没有形成双向关系,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并沒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不高。虽然这种方法有利于护理知识的大量传递,帮助教师树立权威性,然而对于学生却没有体现出极大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主体地位,针对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深入探索,压抑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既可以发挥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主体观念,做课堂的主人,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社区护理学》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示,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组最终成绩要显著高于实验班(P<0.01),这证明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也可以利于现代化工具搜索课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社区实践进行充分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社区护理学》知识,将知识融会贯通。该教学方法和合作性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互动式教学模法有利于加强人际沟通水平

此次调查过程中,通过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其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践应用中则强调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互动过程中真正克服学生内心的恐惧心理。学生可以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互为补充,树立与人交往的自信。护理专业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人,需要和社区中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社区又是十分广泛的空间,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在社区中组织调查以及健康宣传活动,实现学生和居民的友好流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人际沟通水平。

此外,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着重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好。然而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需要学生翻阅大量的资料,课前制定具体方案,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并且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方式,突然改变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增加学习负担。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继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灌输式互动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