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龙两优1031在龙岩市作烟后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8-05-05 06:21黄一赐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龙岩市大田分蘖

黄一赐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福建龙岩364000)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做生意。因此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对降低劳动强度,稳定龙岩市新罗区粮食产量具有一定意义。福龙两优1031系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种集团三亚分公司用福龙S2与龙恢1031配组选育的晚籼基本营养型两系杂交稻,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5009)。2016年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引进福龙两优1031在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九斗村进行烟后稻机械化生产展示试验,表现高产、抗病、优质、抗倒等特点,可在龙岩市新罗区作烟后稻和连作晚稻机械化生产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试验地点

参试品种为福龙两优1031。试验地点: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九斗村,海拔340 m,该田块整齐,排灌水方便,土壤肥力均匀。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机械插秧和手工插秧,不设重复,随机排列,统一肥水管理,各试验种植2 000 m2以上,成熟后选择好、中、差3种类型田块进行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抗逆性表现

播种期6月18日,插秧期7月17日,始穗期9月6日,齐穗期9月23日,成熟期10月24日,全生育期128 d,与宜优673相当,抗倒伏(2016年示范片中后期连续遭受3次较强台风影响,未发生倒伏),成熟期青枝腊秆,增产潜力大(表1)。

表1 福龙两优1031生育期、抗逆性表现

2.2 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与手工插秧比较,机械插秧的有效穗每667m2增加1.79万,每穗总粒数减少2.8粒,结实率减少0.2%,千粒重减少0.1 g,每667m2实割产量599.8 kg,增产33.3 kg,增幅5.9%(表2)。

表2 福龙两优1031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3 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

3.1 精量播种,培育壮秧

3.1.1 备足营养土 一般用于育苗的床土选择pH值在5~6的水稻田土,将取回来的田土进行晒干、拌肥、粉碎、过筛,形成大小直径在2~4 mm的小颗粒,尔后将加工好的营养土覆盖农膜进行集中堆闷,至土、肥完全熟化,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成苗率。一般每667m2的大田需要营养土100 kg左右。

3.1.2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水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育秧田,在播种前1~2 d按畦面宽140 cm,沟宽30 cm做好秧畦。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80。

3.1.3 精量播种 播种时应按秧盘数量进行精确定量播种,每667m2用种子量1.5~2.0 kg,每盘播种量75~100 g,每667m2插20盘左右。播种时要多次来回抛撒,撒匀,特别是盘边盘角不能有空、缺,盖土厚度0.5 cm左右。为防雨水冲刷和鸟、鼠为害,播完种后插上竹片,覆盖一层薄膜(当出太阳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掀掉薄膜,防止高温烫芽),待秧苗立针后便可撤掉盖膜。

3.1.4 水浆管理 播种到出苗阶段要保持秧盘湿润,畦沟半沟水,当秧苗长到1 cm以后再根据天气情况灵活灌水,晴天灌满沟水至秧盘底部,下雨天将畦沟水排干,移栽前5~6 d排干水炼苗,待秧苗4叶1心时可起秧移栽。

3.2 精细整地,提高机插质量

3.2.1 大田质量要求 机械插秧移栽时秧龄短,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高,整个田面高低差不得超过3 cm,田面整平后视土质情况保持水层2~3 d沉实,待泥浆沉淀,作业时不陷机就可进行机插。

3.2.2 插秧作业 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要做到适时栽插,适龄移栽(中晚稻秧龄在20 d左右),合理密植,采用23 cm×23 cm的株行距,丛插2粒谷。插后1~2 d及时查苗补苗,将没插到位的边角及时补上,确保漏插率控制在5%以内。

3.3 合理施肥

施肥要求: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达到前期攻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的目标。生产上一般每667m2用碳酸氢铵30 kg、过磷酸钙30 kg作基肥,在插秧前整地时作全层施入;插秧后8~10 d用尿素15 kg、氯化钾10 kg进行第1次追肥,结合中耕除草时施入;抽穗前15 d用尿素5 kg、氯化钾8 kg作穗肥,促进穗大粒多,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3.4 科学管水

根据烟后稻机插时秧龄短,个体小,移栽期间气温高的特点,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适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烤田,薄水促穗,干湿交替至成熟”的灌溉模式,一般在插秧后灌活动寸水护苗返青;栽后5~7 d间歇灌水,以利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发根促分蘖;有效分蘖临界期及时排水烤田,因种烟后土壤养分较多,提倡重烤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根系活力和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孕穗至齐穗期保持薄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湿润管理,要防止过早断水,以免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减轻;收获前7 d排干水,便于机械化收割。

3.5 综合防治病虫害

机插田分蘖期长,分蘖势强,易造成群体过旺,要特别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通常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每667m2(下同)用30%爱苗15 mL或用30%已唑醇悬浮剂15 g对水喷施;防治稻瘟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或40%的稻瘟灵乳油100 mL对水喷施;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 g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喷雾防治。秧田期间用10%吡虫啉和25%吡蚜酮各喷药1次防治稻飞虱,以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3.6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一般情况下植株有90%以上穗基部充分充实并黄熟时,就可以开始收割,这样既可减少落谷,又可提高稻米品质,增产又增收。

猜你喜欢
龙岩市大田分蘖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放不下的老区情——记龙岩市老促会原会长谢克金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