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书家之藏书看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2018-05-06 18:07王健武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藏书家

王健武

摘 要: 古往今来,私人藏书家在保存经典书籍、文化资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传承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选择的特色藏书方法与图书馆建立的特色数据库极为相似,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藏书家 特色数据库 创新服务

古往今来,各国的藏书家们在保存经典古籍资料、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上所做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就拿我国来说,六经中的《尚书》,如果没有伏胜的收藏,那么早已失传。

我国书籍典藏浩如烟海,但是经历了“五厄”、“十厄”等多种厄乱,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无法挽回的。正是有了历朝历代的藏书家,有了他们的辛勤搜辑收藏传承,有了他们的悉心回忆口授笔录,很多珍贵典籍才不至于失传,让我们今天仍能一窥历史的旧貌、一睹祖先的光华,并且成为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藏书家们居功至伟。

1.藏书家在历史上的功绩

早在我国秦朝时期,公元前213年,秦朝的仆射淳于越因建议恢复分封制,触怒了秦始皇。丞相李斯虽为淳于越的好友,但是他们在分封制和郡县制问题上意见相左,结果是二人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李斯认为读书人泥古不化是祸乱百姓,妨碍国家稳定的祸因,而根源就在于那些肆意“争鸣”的《诗》、《书》、诸子百家等书籍上,因此建议秦始皇将其统统销毁。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办法,颁布了焚书令,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淳于越因力阻焚书而深陷囹圄。

没有了阻力,焚书令迅速得以实施。一时之间,秦境之内,浓烟滚滚,许多载有历史原貌的典籍瞬间化为灰烬。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的结果,《史记·儒林列传》载“六艺从此缺焉”。

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情势之下,依然有人敢于违背禁令,千方百计地保存典籍,冒着杀头的危险把书藏起来,不使其灭绝,伏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济南人伏胜,相传是伏羲氏的后人,当时在秦都咸阳做博士,掌管书籍,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因为他提前得知了秦始皇的焚书令,赶紧安排家人把书藏在了房屋的夹墙里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当数伏生珍爱的《尚书》。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可见秦始皇焚书之时,甘冒杀头危险藏书者不仅有伏胜一位,但为什么只有伏胜得以留名呢?

在现今的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有一座二酉山,山上有一个二酉洞,洞中有一尊雕像,雕像的人物即为伏胜。传说当时伏胜除了自己私藏书籍外,还从自己管辖的秦宫书籍中挑选出了千余册藏书偷运出咸阳,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藏在了二酉洞中。这批藏书中包括诸子百家的典籍,使得秦前文化得以保存下来,也使得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不至于出现断层。因为这一举动,伏胜被后世人尊称为伏生,也被冠以中国最杰出的藏书家之名,二酉洞因此被尊为中华文化的圣地。爱书成癖的藏书家危难时刻显身手。

2.藏书家的那些事

明末清初的文史学家、纨绔得让人无法遗忘的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在他的眼里,有缺点、有嗜好的人才能够愉快地交朋友。

能成为收藏家者,都是有“癖”之人,无“癖”者根本就没有入“家”的资格。收藏书籍和收藏其他任何物件一样,无“癖”非以为“家”。

2.1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藏书家

在百度的词典里:藏书家是指收藏具有一定规模、文献价值较高、具有阅读、研究、保存等价值的中外书籍的人。

关于藏书家,作家董桥在《藏书家的心事》一书中这样反证:把书当工具的人,家里虽有几架子书,都不算“藏书家”。

在此书中,他举例: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一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曾刊登曼比(A. N. L. Munby)的“Book Collecting in the 1980s”,家里明明剪存了这篇好文章,后来在书店里看到加州书商印刷的单行小册,限印六百七十五本,每本编号、纸质印工都算一流,虽贵,还是忍不住买了下来,这样的人藏书未必太多,却是真正的“藏书家”。自己明明不懂园艺学,对种花种菜兴趣也不浓厚,但看到Sara Midda的精装本:In and Out of the Garden,全书百多页文字和插图都是七彩手写手绘,装帧考究,想都不想就买下来,这个人必是“书痴”。

2.2藏书家轶事

古今中外,藏书家众多,围绕他们的轶事也就多了。

明嘉靖时期,流传过一个“美人换书”的故事。

藏书家进士朱大韶藏书成癖,尤其酷爱宋版书。吴门一书商手中有一卷宋版袁宏的《后汉书》,并且宋朝名士陆游、刘辰翁、谢叠山等人都曾在此书中留下了手评,此书品像颇为精美。

朱大韶得知后,愿出高价收购,书的主人却只提出交换的要求:要书可以,拿家中的一位美婢来交换。原因是那位婢女不仅容颜出众,而且通诗书、工画艺,色艺俱佳。朱大韶权衡再三,终于忍痛割爱,拿美婢换了书。

美婢得知此事十分伤心,临行前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无端割爱出深闺,尤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

朱大韶换书回来看见此诗,追悔莫及,从此郁郁寡欢,终至成疾,不久就此辞世,辛辛苦苦收藏的一批书先后散佚,成为其他藏书家之珍宝。

同样生活在明嘉靖年间的王世贞,曾经官至刑部尚书,尤喜藏书。他修建了占地70亩的弇山园,里面修筑了小酉馆、尔雅楼、藏经楼专门用来藏书。

一次,王世貞遇到一个书商在卖宋刻本的《两汉书》,一见之下,爱不释手。但书商要价奇高,手头银两一时又凑不足。王世贞唯恐错过,情急之下,竟然用自己的一座庄园换得了该书,并且又专门修筑了“九友斋”存放此书。

清朝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王世贞条目专门赞道:“得一奇书失一庄,团焦犹恋旧青箱。”

2.3中国古代藏书家的藏书方向

书是人藏的,因此藏书家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藏书方向。

以王世贞为例,他的几处书楼就藏有图书三万余卷,不仅藏书数量众多,而且他收藏的很多书籍都具版刻精良的特征,除此之外,墓志铭、朝报都是他收藏的方向。《五杂俎》中载有:“王元美先生藏书最富,二典之外,尚有三万余卷。其他即墓铭、朝报,积之如山。”

明嘉靖时期另一藏书家进士范钦,累官至兵部侍郎。自嘉靖九年起开始收藏图书,到嘉靖四十年时,修筑起了自家的藏书楼天一阁。天一阁中收藏的不是动辄使人倾家荡产的宋刻精版,而是致力于收藏当时的近代史资料,藏书范围包括:明朝的实录、邸抄、揭帖、招供、地方志、进士登科录、乡试题名录、诗文拓片、名人的传记及诗文集等数类的书籍。从建立天一阁起,范钦就为自己的藏书楼定下了藏书方向。

通过经年的悉心搜辑,天一阁共计有藏书七万余卷。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些藏书,范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藏书管理条例。这些制度在天一阁作为私人藏书阁时期(自天一阁创建至1949年),一直得到范氏族人很好的执行,并且得到历代族人的不断补充完善。因此,历经四百多年,其间虽经过多次战乱、盗窃、台风等天灾人祸,到1949年初,仍有一万余册藏书得以幸存。其后,经过政府的支持,又在天一阁管理人员努力下,征集和回收到天一阁已经散佚的部分书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加之不少藏书人的捐献,现今天一阁的藏书共达到三十余万册。

2010年,天一閣以馆藏善本为主的3万册藏书完成了数字化建设,实现了天一阁藏书数字化建设工作零的突破,为读者在线查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

2.4中国现代藏书家的入藏方式

在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系统中,私人藏书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诸子百家为著书立说、聚徒讲学而藏书;封建诸侯为治国强兵而藏书,私人藏书起源于学术研究、治国安民的社会需要,各家各派为寻求前景出路而授徒立说,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经世致用的实用原则。

当今的私人藏书虽然含有学以致用的特点,但更多地体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收藏特征。

吉林省藏书家杨庆祥喜欢收集珍稀版本,有些资料在当下就已经难以估量出文献价值,如他收集的上至1945年的第一份文件,下至今天一直延续从未中断的吉林省政府文件,藏书界公认为保存最全的收藏品,价值连城。还有如《永乐大典》、《西洋全史》这样的珍本图书,令一些高级别的图书馆也徒兴感叹。

吉林省的另一位藏书家上官缨收藏的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沦陷时期的书刊,被称颂:“为我国现代文学外延的扩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藏书家的入藏方向与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中国古代藏书家们在书籍入藏、藏书方向、场馆建设、藏书制度建设等方面曾经为图书馆的工作起到过良好的参考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术再也不是古时那样手抄誊录的传统模式了,书籍的出版量更是突飞猛进,呈几何级数的发展。以我国为例,每年出版量大约在30万册。这么庞大的增量,个人的收藏显得微不足道。尽管如此,私人藏书事业仍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分析他们藏书的特点,发现一个共性,就是都体现了个性化的特征,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他们的藏书如果千篇一律,就会失去特色,进而失去应有的价值,如同集邮,偏门、冷门、稀少的最能增值,藏书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对于各大专院校的图书馆来说,藏书如果也是大同小异,毫无差别,就会给读者带去困惑,使之迷茫,图书馆也会迷失服务的方向,不能起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

目前,全国有许多图书馆事业陷入日渐式微的窘境,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私人藏书队伍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趋势,这一矛盾的现实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人员感到十分汗颜。

自建特色数据库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摆脱困境点燃了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

如今,几乎每个图书馆都在开展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家图书馆藏书的方向显然是不一样的,音乐学院图书馆的藏书重点在与音乐相关的书籍,美院图书馆的藏书侧重在美学、艺术方面,军事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就偏向于军事、战争史,党校系统图书馆侧重于政治、哲学、党史、党建等领域。正如藏书家藏书方向五花八门一样,反而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为我们自建特色数据库,从深层次挖掘图书馆的潜力找到了发力点。

参考文献:

[1]陈素梅.于亚芳.中国当代藏书家的风采[J].图书馆学刊,2013(6):142-143.

[2]胡先媛.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私人藏书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133-137.

[3]董桥.这一代的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4]谢国桢.江浙访书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藏书家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用户数据统计挖掘与展示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沦陷时期苏州藏书家情况散札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