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CT影像分析

2018-05-07 02:4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胰管征象胰腺癌

王 霞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 许昌 461000)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是临床上较难区分的两种疾病,因此会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的情况。为了降低临床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误诊率,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文采用CT影像分别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中各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记为观察组,48例胰腺癌患者记为对照组,这两组患者均经放射科检查后得到确诊。在观察组的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在25~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7.29)岁,病程为1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37.83±12.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腰背痛、恶心、呕吐等。在对照组的48例胰腺癌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在27~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7±7.8)岁,病程为1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38.21±12.9)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疼痛、消瘦、恶心、呕吐和黄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的12h禁食,并在检查前的20min给予浓度为2%的600ml泛影葡胺,CT影像的检查采用Somatom Emotion64CT机,扫描时的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在180~220mAs之间,扫描时的层厚大约为5mm,层间距大约为3mm,扫描时动脉期的延迟时间是26s,胰腺期的延迟时间是50s,肝脏期的延迟时间是90s。进行CT扫描时先从患者的肝上缘开始,到十二指肠壶腹部的下方,扫描的部位包括肝脏、胰腺、胃和腹膜等,扫描完成以后,经患者肘静脉进行对比剂碘比乐300的高压注射,对比剂的注射量在1.5~3.0ml/kg之间,注射的速度在2.0~4.0ml/s。

扫描完成以后,观察两组患者CT影像检查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包括胰腺病变的边缘、肿大的情况、平扫的密度、胰腺的钙化程度以及胰管的扩张、假性囊肿等情况。间接征象包括胆总管的扩张情况和中断情况、胰周围脂肪和血管的受累情况、血管的转移情况、肾前筋膜增厚等。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采用χ2值进行检验并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直接征象

首先, 从两组患者CT影像扫描后的直接征象来看,两组患者的病变边缘的清晰程度、胰管的扩张、胰腺的病变、平扫的密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CT影像扫描的直接征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CT影像扫描的直接征象具体情况n(%)

直接征象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χ2P值病变区边缘清晰47(97.92)4(8.33)89.59<0.05病变区边缘肿大5(10.42)47(97.92)87.50<0.05胰腺钙化44(91.67)4(8.33)83.34<0.05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45(93.75)3(6.25)87.50<0.05胰管远端扩张均匀4(8.33)46(95.83)87.50<0.05假性囊肿40(83.33)3(6.25)77.08<0.05平扫密度不均匀2(4.17)46(95.83)91.66<0.05

2.2 两组患者的间接征象

其次,从两组患者CT影像扫描后的间接征象来看,两组患者的胆总管的扩张情况、腹腔内的病变情况、胰周围脂肪层的受累情况、胰周围大血管的受累和转移情况、肾前筋膜增厚等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CT影像扫描的间接征象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CT影像扫描的间接征象具体情况n(%)

间接征象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χ2P值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36(75)3(6.25)68.75<0.05胆总造词管扩张突然中断3(6.25)45(93.75)87.50<0.05肾前筋膜增厚34(70.83)11(22.92)47.91<0.05腹腔内粘连22(45.83)7(14.58)31.25<0.05胰周围脂肪受累4(8.33)39(81.25)72.92<0.05胰周围血管受累3(6.25)36(75.00)68.75<0.05转移征象0(0.00)38(79.17)79.17<0.05

3 结论

3.1 慢性胰腺炎的基本概述

慢性胰腺炎(CP)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和胰腺功能不可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有以下几点:分别是胰腺实质慢性炎症的损害和间质的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的扩张和胰管的结石等。慢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的反复发作、胰腺内和胰腺外的分泌功能不全等[1]。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发率逐年增高。

目前尚无关于慢性胰腺炎疾病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经有关人士对慢性胰腺炎疾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从慢性胰腺炎疾病的致病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梗阻、过量饮酒、严重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和高钙血症等[2]。

3.2 胰腺癌的基本概述

胰腺癌是消化道上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据了解,胰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诊断和治疗难度高等特点,经有关专业人员对胰腺癌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在所有的胰腺癌患者当中,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的高达90%,在众多的恶性肿瘤疾病当中,胰腺癌的预后情况最差,由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导致胰腺癌的死亡率较高。据悉,近年来,胰腺癌的病发率也在逐年升高。胰腺癌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消瘦等[3]。

对于胰腺癌的致病原因,除了大约90%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之外,具体的病因并不清楚,目前经有关专家对胰腺癌的致病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可确认的是吸烟、饮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等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环境的污染和家族的遗传有着些许的关系[4]。

3.3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情况来看,一方面,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常见症状颇为相似;另一方面,胰腺癌的诊断本身就比较困难,从而发生许多胰腺癌误诊的情况。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文采用CT扫描仪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进行扫描影像检查,并根据两组患者的影像扫描结果进行两种疾病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对比[5]。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在病变区边缘的清晰程度、肿大情况、胰腺的钙化情况等直接征象方面,还是在胆总管扩张的中断情况、腹腔内的粘连情况、胰周围血管的受累和转移、胰周围脂肪的受累等间接征象方面,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这表明可将CT影像检查应用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当中。

1 尹进学,王海林.影像学在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广州医药,2014,45(3):56~59.

2 吴建.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CT影像探讨.饮食保健,2016,3(19):204~205.

3 张明,徐晓,杨福东.探讨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49~50.

4 杨文兵,孟连英.CT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29~230.

5 李春宏,胡可明,苏凯.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价值.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156~158.

猜你喜欢
胰管征象胰腺癌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