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

2018-05-07 02:4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志心肌梗死情绪

丁 洁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 邓州 47415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发作速度快、致死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患者出现这种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救助,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程度[1]。急性心梗死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发作速度快,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医情志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笔者以我院2年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表现: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低血压、休克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着发热情况,研究对象均符合这些临床病症[2]。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严重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具有严重功能障碍、肝肺疾病的患者。按照两组等量对比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6.3±7.6)岁,女性38例,男性42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梗死治疗,按照标准严格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针对异常情况,要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进行急救治疗[3]。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观察患者的心理问题,依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出合适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包括情志疏导、情志相胜、情志宣泄、情志转移、中医疏导,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情志疏导: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依据患者的心理情绪现状进行疏导,可以将疾病腹脏功能与情志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让患者了解情志护理的作用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调控自身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

情志相胜: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绪来对抗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克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也要积极向患者传递“喜胜于悲”的观念,让患者了解中医情志治疗的作用,让患者能够主动保持比较积极的情绪,以此来帮助其摆脱悲观情绪。

情志宣泄: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宣泄,如倾听患者的忧愁、烦恼,让患者进行情感宣泄,防止出现气血不畅的情况。

情志转移:护理人员可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闲话家常或者进行轻松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疏导:中医有五禽戏、太极拳活动等活动可以舒张血脉,运行气血,并且在活动中可以配合放松性的音乐进行使用,让患者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提高生存质量[4~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根据抑郁SDS和焦虑SAS自评表对急性心梗死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根据生存质量测定表进行评分。

本次研究的评分均有我院副主任级医师进行,小组共计3人,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计选取的80例急性心梗死患者,对患者进行等量对比,因此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行中医情志护理,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总例数(例)SDS评分(分)SAS评分(分)生存质量评分(分)对照组4052.32±4.0250.16±1.5554.1±3.2观察组4040.16±1.5526.58±2.5572.3±3.5P<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引发而至,中医认为寒邪入体、情志不畅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指出:情绪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会影响人的心肺功能以及精神情绪,患者情志不佳,则会引发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致使情绪不宁,给患者的临床治带来阻碍。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纾解患者的情志极为必要。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分别是(40.16±1.55)分和(26.58±2.55)分,生存质量评分为(72.3±3.5)分,观察组的心理情绪以及生存质量远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是建立在中医“七情”的研究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情绪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医学正传》指出,人的七情变化会对人的心肺功能以及精神状态产生影响,人体情绪不好,则会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引发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这在急性心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医情志护理则是引导患者的情绪,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促使患者气血平和,精神饱满,由此来提高疾病治疗的质量和效率[7]。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上,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1 孙晶.中医情志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意义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63.

2 黄昆源.观察急诊 PCI 与择期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6):841~842.

3 李君.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的效果影响分析.今日健康,2015,9:139.

4 马会芳,法宏宇.中医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心理医生,2015,21(12):191~192.

5 蒋志明.探究接受皮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00~501.

6 陈容妹.中医情志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医药前沿,2015,1(24):283~285.

7 付文丽.急诊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体会.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1):168.

猜你喜欢
情志心肌梗死情绪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