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对策

2018-05-07 02:4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调配差错输液

付 梦 丽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静配中心 南阳 473000)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量多且比较繁杂,针对多个病区的长期静脉用药医嘱和即刻医嘱等集中配制工作,需要完成审核处方、排药、配制及成品核对等工作,在任何一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和事故,继而引发风险事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而针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实施防范措施,利于控制配制输液质量,减少差错量[2]。本次研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防范前后的静脉输液配制质量进行比较,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针对2015年1月~12月期间与2016年1月~12月期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制的输液总量和差错量进行分析。医院床位600个,药师4人,副高级职称1人,初级1人,中级护理人员3人,初级护理人员5人。

1.2 方法

1.2.1问卷调查

向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静脉用药调配管理体系是否合理、符合当前临床需求;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作量、岗位、工作高峰时间段需求;工作模式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应急预案是否贴近本院临床实际;药品管理是否合理、采购药品到发放药品流程是否严谨、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到个人。

1.2.2改善措施

针对2015年1月~12月期间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制的输液总量和差错量进行分析,了解发生风险事件的环节及内容,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如下:(1)完善管理体系: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以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并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对科室内各项工作操作标准进行讨论和制定,还需要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确保均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工作;另需要定期对科室工作进行监督,针对监督检查结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质量[3]。针对发现的特殊风险事件,必须立即通报整个科室,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发生同类风险事件。(2)优化人员配制:满足按需设岗和按岗设人的原则,并对护理及药剂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设定合理的排班制度。(3)改进工作模式:针对传统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低效、隐患等环节进行改进,依据质量体系要求制定工作模式,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必须及时与相应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处方改善合理;对于名称相近、包装相近等药物,应当分开存放,并在配置前认真核对药品与标签,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配置。(4)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分类,依据批号和有效期进行摆放,针对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必须进行备注,严禁配置过期或储存不合格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2015年和2016年的配制输液差错量,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静脉用药调配风险相关知识考核平均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15年和2016年的配制输液差错量对比分析

分析表1可知,2016年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防范后配制输液差错率为0.012%,显著低于2015年的0.053%,差异显著(P<0.05)。

表1 2015年和2016年的配制输液差错量对比分析(%)

时间总量差错量差错率2015年8025824290.0532016年806875960.012χ2--238.07P--<0.05

2.2 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份,均为回收有效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分别来自管理体系老化、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模式缺陷、药物管理制度均在局限性,共4个方面,认同率分别为58.33%、66.67%、58.33%、83.33%。

2.3 静脉用药调配风险相关知识培训前后考核分数比较

培训后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5.35±5.74)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79.21±7.65)分,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由于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存在工作流程复杂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出现风险事故,严重影响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导致发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的因素较多,如管理因素中存在人员配置不足、制度管理不足、配置量过大等,导致无法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难以有效促使其严格依据操作规范开展工作[5]。另外药品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属于常见因素,包括药品自身的特殊性、相似性及有效期,药品储存环境温湿度变化等。本次研究显示,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分别来自管理体系老化、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模式缺陷、药物管理制度均在局限性。为了有效防范上述危险因素的影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必须加强防范:首先需要针对过去调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管理问题、药品问题和环境问题进行针对性防范,树立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其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量大且比较繁琐,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工作细节,针对各个环节中易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才能够有效保证质量,而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对风险及引发因素进行总结,随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利于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保证用药安全性;而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还可以采取工作人员相互监督的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药物配制操作规程,控制微粒污染情况,针对需要避光的药物做好标签,且控制药物、注射器具等质量,对玻璃安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切割和消毒,减少瓶塞穿刺次数,控制加药种类等;另外可以通过建立差错报告制度,将差错情况如实上报,并进行原因的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加以防范。本次研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防范后配制输液差错率(0.012%)显著低于2015年(0.053%),表明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并加以针对性防范利于降低配制输液差错率,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而且研究期间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培训后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5.35±5.74),显著高于培训前的(79.21±7.65)分,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较多,而做好风险评估后并加以防范属于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利于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整体工作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刘冬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161~163.

2 蒋学林,蒋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失误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120~121.

3 康阿龙,查晶,高凤霞.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运行的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的建立.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6):443~447.

4 王金华,侯疏影,薄红.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效果评价.中国药业,2016,25(4):107~109.

5 向在永.我院PIVAS应急管理脆弱性分析.中国药房,2016,27(16):2251~2253.

猜你喜欢
调配差错输液
养猪饲料巧调配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大气调配师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颈枕输液袋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