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

2018-05-07 02:4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康复训练

潘 秋 咏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卫生院 广州 511380)

目前,临床常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但可恢复髋关节功能,还能缩短卧床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低下,术后恢复较慢,若术后未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常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1]。故此,本文将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并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65~80岁,平均(69.7±5.2)岁。排除心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偏瘫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在术后1~2周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在病床上开展被动训练,如屈伸足踝、足踝旋转、贴床屈膝等等,出院后指导患者坚持进行功能训练。观察组于术后24h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具体操作如下:(1)心理康复指导:术后患者常担心早期训练活动会发生切口裂开、关节脱位,且术后早期活动常会产生疼痛,老年患者多不耐受,对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安全性、临床作用及必要性,从而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并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观能动性;(2)早期功能训练指导:术后24h后,先按摩患者下肢肌肉,改善患侧局部血液循环,随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关节被动屈伸和主动背伸训练,以收缩股四头肌和臀肌;术后2d,指导患者开展肌张力训练,指导患者在全身放松下进行双上肢肌力、扩胸活动,以避免发生心肺系统并发症,指导患者家属做下肢按摩,从足踝向髋中心行挤压式按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第3~4d,训练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下肢抬高训练,每次训练8~15min,每日2~3次。术后5~7d,指导患者练习主动屈膝、屈髋训练,并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主动下肢抬高训练;术后8~14d,指导患者站立训练,再逐渐自行扶着病床、病室外走廊扶手行走活动,下床活动每次10min,每日4次,再视患者康复进程,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3)术后2周持续训练指导:由护理人员在旁协助,在以不损害关节功能为标准下,由无负重行走过渡到负重行走,并进一步培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待患者出院时,告知术后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旋内收,定期到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1.4 评定标准

(1)经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2],共4个方面,总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良好;(2)经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制定的SF-36评定量表评定生活质量[3],共有 8个维度,总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期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各时期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时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4264.33±4.0578.13±3.7183.05±3.27对照组4257.24±4.1262.74±3.8271.57±3.54t12.24115.02510.187P<0.05<0.05<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SF-36总分为(89.3±4.2)分,对照组SF-36总分为(72.4±4.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4],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消除患肢肿胀、减轻疼痛,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先通过心理指导,使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从而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各项康复训练。通过早期、分阶段、系统地对患者开展早期功能训练,活动下肢肌肉和髋膝踝相关肌肉及关节,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关节长期制动而出现肌肉肌腱组织黏连、挛缩,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行走能力和自理能力,以此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5]。有研究证实[6],早期对髋关节功能训练,对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可提高肌肉强力收缩能力,避免其他部位发生骨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周、1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早期康复指导有助于早期恢复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及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程菊红.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97~98.

2 田凤英.早期康复护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6,54(8):154~156;160.

3 李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18.

4 吴静.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260~261.

5 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外医疗,2014,14(22):173~174.

6 林梅.人工全漆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129~130.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康复训练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