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设计对于传统书店转变的意义

2018-05-07 07:05张慧
科技视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吧室内设计书店

张慧

【摘 要】一个民族的阅读量影响它的公共品味、文明和文化素质;一个城市文化品位及文明程度取决于公共文化水平。当网络普及之后,人们的阅读模式、交流方式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则完全改变。在今天的中国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反观一下传统书店基本是以书本陈列为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相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人们来说毫无阅读的轻松感和专注感。人们在看似省钱省力的方式下面为自己与真实鲜活的世界浇注了一道铜墙铁壁。传统实体书店在面临着各种压力尝试各种努力下回报和付出依然没有成正比。这些依然无法改变网络书店、电子资料等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和社会文化血脉则变弱的现状,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本文尝试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书店转变的意义。

【关键词】室内设计;书店转变

中图分类号: TU2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5-0149-003

【Abstract】The reading quantity of a nation influences its public tast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al quality; The level of cultural taste and civilization of a city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public culture.When the Internet became popular, people's reading mode,communication mode and knowledge system were completely changed.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an sit down and read a book in China today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and the bookstore is called a window to reflect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a city.On the contrary,the traditional bookstores are mainly book display,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way, which i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read.In a seemingly cost-saving way,people pour a wall of iron into their real,living world.Traditional brick-and-mortar bookstores are still not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ir efforts to reward and pay for their efforts.These still can't change the network bookstore,electronic data,such as the impact on the entity bookstore and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eak,this is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 this article try to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ior design change the meaning of the bookstore.

【Key words】Interior design;The bookstore shift

1 室内设计的意义

室内设计确定为独立的专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室内设计的专业诞生的直接动因。室内设计依附于建筑内部并随着建筑风格的演化而发展。并且已经由原来的装饰主义发展为如今的内建筑空间的设计。因为其本身的多系统科学的交叉性决定了它边缘科学的特性,导致了其艺术美学多形态并存状态的产生。室内设计的总体水平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同时代文化、经济、技术等实力,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虽然室内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不晚,但是上个世纪的80年并未完全发展起来,由于国家建设部门对于该专业的认识有限在国内100多个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之后,整体行业的具体实施操作状态有些混乱,这些情况在一些文化交流相对固态的中小型城市中尤其明显。

其后伴随着工业时期的发展,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人们在平衡技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开始了包括室内设计行业的迅猛的发展,开始向服务型经济大幅度过渡。如今中国室内设计市场虽然依然有受到甲方意志左右的情况,但是已经有些更有远见和学识的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开始学会引领设计风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人才、新兴技术、前卫理念流入国内市场,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现代派和地方主义之外,已经不断有更新意识的作品呈现出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意识与世界室内设计虽然仍有差距,但是也开始涌现更具民族特色和更具国际同性的室内设计潮流。

2 书店室内环境问题分析

也许随着政府力量的介入它也会由买书之地演变成文化体验交流之地。书店特色服务要比浏览哪些毫无感情气息的信息词条有意思多。让人们在短暂告别工作的假期里人们希望会有更多选择。书店在地理位置、環境设计方面等工作可以说是“硬功夫”,将服务做好也是一项不能缺少的“软实力”体现。书店的整体平面布局需要独具匠心,它设计水准关系到读者心理接受程度。书店提供给读者不是发奋图强而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书店的设计自然是要时尚、实用和大气,不过人性化的设计是书店设计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够适应如今内心更加孤独、细致、柔软、敏感的读者。

常规的书店空间当中可能对于书本的陈列考虑较多,相应对于书店当中对于人们的休闲娱乐性活动行为给予空间考虑则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人在到现下一些较为文艺的休闲空间体验和感受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不太舒服的感受。90后的休闲活动轨迹通常遍布于教室、网吧、宿舍、公园、广场、健身房、咖啡馆、食堂、餐厅、电影院、KTV、商业综合体、时尚服装城、小吃一条街、游乐园、动物园、汗蒸足疗等。而对于类似书店休闲活动空间的有咖啡馆、图书馆、书店等,90后对于它们的空间体验过程当中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些问题:1.公共空间区域常常会较为吵闹,人们互相之间会对其他人们行为活动造成影响;2.对于空间中存在的书本的翻阅程度不高,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把目光回归停留在手机、电脑、平板等等电子产品之类的物品上,即使有人对于纸本书籍偶有兴趣也仅仅是停留在娱乐生活休闲性的杂志上面,对于深层次思考的书籍更是很少会去翻阅,书本更新速率较低;3.在室内装潢等方面的成本较高,而本身的书店的特定休闲功能则被减弱,同时也造成了诸如学生之类的低消费人群的消费成本;4.休闲空间内部的导向系统不明确,给部分人群的正常活动不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方便;5.诸如洗手间、洗澡间、垃圾桶等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到位,在设计、布置、后期维护方面不能完全跟上运营的步伐,卫生问题堪忧;6.服务的态度、水平、手法等等也不能完全尽如人意,有些过于冷漠有些则会过度服务打扰到客户;7.小型空间在隔断的考虑上缺乏细致,造成一些小型包厢空气流通性不强,给人很闷的感觉;8.有些休闲空间的家具选择和设置不当,使用过程当中不能符合人体工程的原理,以至于有不太舒服和座位太少的感觉;9.一些灯光的设置不太适合书店此类休闲空间,过亮或者过暗都会让眼睛不舒服,对于阅读环境整体感受造成影响;10.书店等休闲空間商业气息过浓,对于人们的消费包容性较低,有强卖(比如饮料等)的嫌疑,让一些消费能力较低人群望而却步;11.一些书店地点选择有点偏离人们生活轨迹,会出现较远的情况;12.在交通上对人们的生活导向不是非常积极,比如公交车的设立不是非常便利,自行车等小型车停车地方管理欠妥,汽车等中大型车的设计滞后完全缺乏商业综合体应有的体量感,这些问题在旧城区尤其明显;13.南通城市的餐饮较为发达,但是一些较为流行的店面依然在人流的分散与管理上面缺乏更为细致的考虑和管理,以至于有上菜慢、没有座位的问题频有发生;14.其他。等等。

将以上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可以将书店现阶段状态的问题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书店地点选择问题。除去在人气位置的选择方面需要有合适的位置选择之外,在交通(公交路线、停车等)便民方面也需要有考虑和引导;

书店内部设计的硬件设施问题。书店的空间上对于人们有声区域和无声区域的划分问题、隔音问题、家具问题、采光问题、书本问题、导向系统设置问题等等的舒适性、持久性、时尚性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的更为细致;

书店的软实力问题。书店的服务水平和对于各个层次人们的消费能力包容性是对于敏感的学生一族较为在意的问题;

书店的后服务性问题。在书店做了半天或者一天之后,人们的饮食问题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

在解决以上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的几个原则:

在书店地点的选择问题是整个书店大环境的选择,地点选择的重要性对于成功运营书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先决问题,没有之一。它的成功选择对于后期运营中诸如人流问题、宣传问题、交通问题、后续服务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也许不用重新去创造一个空间,选择依附一个本就比较成熟的商业空间可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可行的方法之一。总体而言,我们的地点选择倾向于青年人口较为密集、交通便利、周边商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位置;

书店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让人们悦享读书乐趣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在解决后续问题的时候将书店的悦读功能减淡,后面部分的内容不应该影响到读书模块中人们读书的质量。简单言之,书店的后续功能的其他休闲娱乐模块(微型烘焙室、微型电影院等)不应喧宾夺主,成为取代书店本身的悦读功能地位。不能在活动过程当中出现诸如声音、光线、行为性造成对读书区域人们读书活动的影响。在这里模块区域的设置、安排和分隔应该考虑到悦读行为本身需要周围环境安静这一简单朴实的特点;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注意坚持以上两个原则以后,相信对于书店的后期设计会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3 书吧是书店转变的其中一个方向

“书吧”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当中应运而生,它剔除掉书店以销售书本为目的的直接性和图书馆的严肃性和乏味性,保留了读书本身的娱教性、传承性和安享性,所以书吧成为了人们为了休闲“悦读”的一个地方的概念。在厌倦了传统的休闲娱乐项目之后,也许“书吧”会成为读者的滋养心灵、娱乐休闲的另一个更具有文化意味的选择。书吧是一个拥有“阅读、贩售、休闲、交友”等等功能的一个综合性场所。回忆一下“吧”文化的来源应该是和英语“bar”有着莫大的关联,而聪明的中国人则将这个本是语气助词的文字演化成精彩纷呈的“吧”文化:网吧、陶吧、氧吧等在人们常态文化概念中“吧”也有轻松休闲感觉。在“吧文化”的大气候下产生的“书吧”自然是不同于以往的书店。我们应该尝试将书店或者图书馆严肃的气氛减淡,放下以往书店“阳春白雪”的高姿态,与读者的时尚休闲融合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种方向。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北京的三味书屋可以说是比较著名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味书屋能够第一个开架卖书、第一个在书店里开讲座,它和一些其他的书店差别还算是比较大的。彼时三味书屋一进门要下几个台阶,可能有显出“君子就下”的意思;有人会在下雨时关照读者将伞放在台阶上;也有人会帮旅客看着重重的肩包。三味书屋内部尺寸比较宽松,主要有几张深色桌子拼在一起可以让四周坐人,上面放杂志。屋子四壁都是书架,这样普通身高的人使用起来也觉得比较舒服。如今书屋墙上挂上了照片,图书替代了原先的深色方桌。书店静好的气氛让在这里每本书其实都有它闪闪发亮的时刻更让有些较为文艺的书遇见了理想的读者。

上海,“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她是如今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独立直辖市是高端时尚人士的必至之处。可是,上海人却从未忘记文化的发展,他们开立了多书店,尽管新新人类们总是拿着ipad、iphone摆弄骚资。可仍是阻挡不了社会未来栋梁们渴望知识的步伐。比如很少打折却又一应俱全的季风书店可以作为沪城高品质书店的代表。季风书店的位置选择的很是小巧,在陕西南路地铁站里。《独立书店》里对于季风书店给予过这样的描述“地面交通直达的地方往往都是对时间的浪费和精神的折磨,而地下铁蜿蜒兜转,总算是给渴望读书的人找到了一条捷径”书店可以这在喧闹的闹市口,可以设在静谧的树荫旁,也可以设在充满书声琅琅的学校旁,爱读书之人哪会考虑这些个条件,有书便是最大幸福。因为其间的环境布置也十分宜人,可以被评为上海十大小資去处之一。

作为南京历史最悠久、最著名、最大的一个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以“好书总在先锋书店”的读书理念,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的经营模式,搭建一座更符合年轻人心态的交流公共性平台,打造了一个文化创意书店品牌。图书种类多,分类详尽,书店两边有精致的玩具和工艺品,所有东西都价廉物美。书店的人似乎心有灵犀地不忍发出太大的动静,因为不愿破坏这个寂静的氛围。人们坐在椅上静静阅读甚至席地而坐。在这样的气氛中,捧一本书,静静地嗅着淡淡的墨香,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忽悲忽喜,除了手中的书,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在先锋书店读书的人,大多是旅客和附近居民,他们都愿意保持着绝对的安静。不爱读书的人在这样浓厚的读书氛围下,也会被感染而静心阅读。在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到处都有捧着电脑、智能手机的人。可是若要沉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的地位依旧无法被取代。

书店向来被视为城市的产物。既然如此,某些少数位居城郊边缘地带而享有天然景致与人文风貌的小镇书店无疑也就更加显得出尘了,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正所谓“遗世隐居看山岚,入世卖书讨生活”。记得小时候家旁有一间两层的小书屋,一楼卖书,二楼卖影视光碟。也许我心中参照小时候家门口的书店:它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华丽,只要供喜爱读书、渴望知识的人们一个栖身之处。书店的门前有干净明亮的落地橱窗、并排放些椅子,也可以再放一些比如青年文摘和读者之类的大众杂志。店里可以卖些饮料以供读书之人享用,座位也可以多一点。开书店如果只是为了赚些钱财真的是一件辱没斯文的事情。如果能够再有一座欧洲风格的旋转楼梯,定是为书店增添了不少文艺色彩,二楼设立一个儿童书吧,放一些儿童座椅,摆一些启蒙教育读物,儿童的欢乐时光就在此了。二楼的一角放一些打折的书刊,为那些热爱读书却又经济拮据的工作者们,也为那些零花钱不多的儿童们。或许可以再放一些文具用品,买书的同时可以顺带一些回去。

5 书店转变的其他注意点

而对于书吧空间的设计,首先要对作为主体的读者有所研究。毕竟从中国的教育现状来说,电子教学并没有完全替代传统的纸质书本的教学方式,所以对于当今社会的大部分的人群对于书本应该是有较强的接受度的。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年轻白领阶层、在读学生、文化艺术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以及爱好者等等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可能性读者。而这些可能性的读者就是我们研究的群体。

从书吧的选址开始要在读者人群行动方便的辐射范围之内。比如纽约的“史传德书店”在其他竞争者都纷纷倒闭时依然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除了经营有道之外,它的选址为人流众多的风景观光区和素质较好的中产阶级住宅附近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设计的书吧空间符合读者的品位喜好,能够吸引他们并且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趣味特点、文化品位和生活行为习惯。比如像伦敦的“厨师书店”、“旅行书店”、纽约的“爱狗书店”、费城的“如何做书店”、明尼苏达州的“女性书店”、“同性恋书店”、拉斯维加斯的“赌徒书店”等都是个性主题相当明确的书店。我想如果能够将读者喜好的一些关于旅行、美食、宠物、摄影、设计、手工、电影、文字等等能够做到具体而且舒服的分类,相信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书本在此时也会成为一本本的经验集册,相信有了特定的文化场景,书本的阅读和销售也会不那么的突兀。而做此类空间的设计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当下读者的各种特点——比如爱炫耀、相对敏感、聪明、喜交朋友、爱享受等一系列的特点,才能让读者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消磨在这个空间。而这个空间也必须要能够给内心柔软却又希望和同伴一起的心理提供交流平台和空间。再比如由剧院改变而成的“雅典人书店”中金碧辉煌的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度高贵的事情,这让读书这件事情脱离了苦海无边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本身也是一件较为享受的事情,也许能暗合现在读者爱享受、爱炫耀的心理。

6 结语

在从以人为本的生活角度重新理解“室内空间”这一概念的同时,如今的中国室内设计为更具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也对于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吧空间的室内空间设计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虽然关于此方面的理论文摘不属于多数,但是依然有书吧设计者的潜意识在进行着书吧室内设计。更何况书店的设计并不能完全和书吧设计分离开来,它们对于后来的书吧室内设计并不能说完全没有经验借鉴意义。独立的民营书店可以说是反映城市人文风景、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人们也可以从书店的生存状态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回归书店,为自己的心灵充电体验买单。比如前段时间关于三联书屋24小时营业的逆流之举让自身的营业翻倍,其自身成为各色人们聚集的地方,并且三联书屋因此获得政府的100万的奖励资金。我想这应该我们做此项研究的一个良好风向。

【参考文献】

[1]杨茂川.空间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张绮曼,郑曙光.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钟芳玲.书店风景[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4]孟昭水.“吧”字及“吧族词”文化现象透视[J].西南名族大学学报,2007(03).

[5]梅雪姣,张鑫昕.书吧的“悦读”与“体验"——北京地区书吧调研报告[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书吧室内设计书店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书吧里的故事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