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发力

2018-05-08 02:39蒋君芳张明海
中华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市域天府绿道

蒋君芳 张明海

通信网络构建城市核心

《总规》提出强化“五中心一枢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功能,包括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以及强化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将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扩能双流国际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客运能力达1.5亿人次/年。其中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客运能力9000万人次/年,2019年建成一期工程,客运能力达4000万人次/年。双流国际机场实施扩能改造工程,客运能力达6000万人次/年。

实施“四铁融合”,通过蓉欧快铁、出川高铁、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和市域地铁深度融合,支撑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实施“蓉欧+”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港,织密国际、国内两张网,实现蓉欧班列稳定加密开行。通过“两纵一横”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构建“148”高铁圈,实现成渝城市群内1小时可达,到西安、昆明、贵阳、武汉等“1+8”中西部城市4小时可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通过城际铁路、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及市域铁路,构建“1+7”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市域内规划37条共1696公里城市轨道线网,构建全市半小时交通圈。

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构建国家高速公路枢纽。构建“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实现成渝城市群内3小时可达,西安、昆明、武汉等中西部城市8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20小时可达。

发挥国家通信节点优势,构建国际通信枢纽。积极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国家信息网络重大基础设施,增强国际通信枢纽功能。

“四定原则”实现精明增长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将坚持四定原则,科学配置要素,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坚持以底定城,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锚固绿色空间底限。全域划定三区三线,其中三区指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1%、22%和37%;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分别占市域面积的8.4%、18%和30%。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2847平方公里,在2020年国土规划规模基础上零增长。

坚持以水定人,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上限。从需求端预测,成都2035年人口规模为2400万至2600万人;从供给端预测,即以资源承载能力对发展规模的约束考虑,成都2035年可承载2300万人。因此规划确定,至203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

坚持以能定业,以能源资源的供给约束和节能减排为前提,确定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

坚持以气定形,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改善通风环境。中心城区延续扇叶组团式布局,东部城市新区呈带状组团式布局,全域构建“8+26”的两级通风廊道,并严格管控通风廊道边界,强化廊道地区用地、产业和建筑管控。

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

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成都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天府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建五级绿化体系,建设公园城市。

《总规》提出构建市域“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两山是龙门山和龙泉山;两网是岷江水网和沱江水网;两环是环城生态区和二绕生态环;六片是都彭、崇温、邛蒲、龙青、天府、金简六个重要的生态绿隔区。

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描绘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加快实施全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形成串联城乡的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区域级绿道 1920 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总计16930公里,是目前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也是城市优质生态资产。

增加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加快建设城市公园,其中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以天府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成都将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类别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扩大成都历史城区范围,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66平方公里;增加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的数量和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占历史城区的面积比例由 7.2%增加到28.98%。

与此同时,发展天府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成都将深入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打造“双核两带十九片”文化创意集群和200条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国际性文创产业生态圈。

成都将把天府锦城建设成为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老城中优转型示范区,定位为成都千年立城的历史文化源点、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核心区域、践行“城市双修”理念的优化转型典范。

依托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风貌。筑“三轴、四心、多片”的整体景观格局。“三轴”指3大景观骨架,包括东西城市景观轴、城市中轴线景观轴、东部城市新区景观轴;“四心”指4个重要的景观核心,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区中心、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简州新城城市中心;“多片”指展示天府文化形象、体现时代特征的重点景观区域。

猜你喜欢
市域天府绿道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