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黔地瑰宝

2018-05-08 08:15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钗大方石斛

本刊记者/肖凌霄

◎野生天麻

生长在石缝树干花朵绚烂的“救命仙草”石斛,颇具神秘感“神仙播种,深山发芽”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天麻,蔓延在沟前谷底的星星点点的小野草头花蓼…… 这些生长环境形状疗效各异的中草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地域标签——贵州道地药材。

何为道地药材?

任何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适宜生长环境。特定的地域所产的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

中医历来讲究药材的来历,所谓“药源不明,治法不灵”。从古到今,但凡正规的中药店,都会派人到特定的地区去采购药材。鉴于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为了保证用药有效安全,避免错用、误用,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观察比较和临床实践,逐渐建立了“道地药材”这一概念。

“道”是古代中国相当于现代省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道地药材最通俗的理解,就是特定产区的优质正品药材,例如东北长白山的人参、宁夏的枸杞、四川的黄连、贵州的天麻等等。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不但非常适宜多年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非常好,中药材产业十分丰富。

贵州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现有中药品种4800多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

川广云贵,道地药材。贵州省的中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道地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贵州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贵州道地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

◎黔东南台江县革一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培育的天麻种子 肖凌霄 摄

◎天麻种子发芽 肖凌霄 摄

◎天 麻

道地药材上品 天麻

天麻自古以来就是封建帝王、宫廷贵族的御用保健品。作为古今医家常用的名贵中药,天麻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天麻功效主要包括治疗和保健,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一些名医把天麻的功效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

《神农本草经》中称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列其为中药上品;《本草纲目》中称“天麻久服可健步轻身”。

天麻在民间被誉为“夜郎神草”。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三大产区之一,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较高,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誉国内外。

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大方天麻在贵州天麻中属于佼佼者,其主产于贵州高原大方县九龙山脉的深山丛林中和世界罕见的国家天然5A级景区百里杜鹃丛林中。这里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植被常见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灌丛、灌丛草坡等,特别适合天麻生产。

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17%,是药典标准的5倍多;富含硼、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区,是实实在在的“富硒天麻”;重金属铅、砷、镉、汞、铜等含量全部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农药残留量也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草药普查”中,明确指出大方是贵州省内“野生天麻主产区之一,而且质量优良,外形美观”,“不但数量大,从理化、药理成分上来讲,都比任何地区产的天麻含量高” 。

除了药用,在大方当地,天麻作为蔬菜鲜食也很有名。 20世纪80年代,大方县酿造厂、天麻酒厂制成保健型饮料天麻酒,产品具有醒脑镇静、明目清心、镇痉止痛等功效。

大方天麻的历史渊源

大方天麻作为珍贵名产,其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道地药材,其名气又堪与东北人参媲美。

大方属历史文化名城,是明代著名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里。大方天麻生长在这里,不仅博采了大方优越的自然精华,还秉承了厚重的历史渊源。

大方天麻从明代起就是进贡皇室的珍品,拥有600多年的进贡历史,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素以“滋补之王”称号驰名中外。

◎贵州省药业发展公司、省药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星在介绍台江药材基地情况 肖凌霄 摄

早在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当时贵州的水西宣慰使、著名彝族政治家奢香夫人,就将大方天麻与大方漆器、乌蒙马一起作为“皇室贡品”进贡朝廷,这也是大方天麻走出山区、走向全中国的开始。据《大定府志》(方物篇)药类记载,明清两代“上贡朝廷”的药品就有天麻、麝香等10余种,清代,天麻作为大方地产名贵药材运销省外,并于光绪年间出口。

日本著名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一书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权威著作《中华本草》在天麻项下也注明:“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中)国,并出口。”

大方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为“中国天麻之乡”。

现代生物栽培技术保护道地天麻资源

“天麻天麻,天生之麻;老天爷播种,土地爷发芽;人要种它,那是白搭。”由于天麻是一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的繁殖、生长和营养一直是生物学界的不解之谜。虽然人们早就有栽培天麻的尝试,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揭开天麻生长神秘面纱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徐锦堂教授。他在1959年就开始了天麻的栽培研究,30年后他发现,天麻在种子萌芽阶段与一种紫茸小菇的真菌共生,到了生长阶段又能同化侵入的蜜环菌,由蜜环菌供给营养。因此天麻的生长受到蜜环菌分布的影响,天麻的道地产区其实就是蜜环菌的道地产区。揭开了这个秘密,迅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栽培技术解除了道地野生天麻的资源枯涸危机。

据统计,21世纪以来,大方天麻年产量5吨左右,最高年产达10吨。原来全部是野生,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野生天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栽培天麻已成为解决药源的主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天麻在大方百纳九龙山人工栽培成功后,逐渐有农户进行人工培植,数量不少。

人工药物栽培的出现,使人类具有了较为稳定的药物来源,且产地范围也有所扩大。而且,随着药物栽培的成熟,栽培品种往往取代原来的野生品种,成为药品的主要来源。药物栽培不仅能使药物的资源得到保存与发展,能够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药材来源,还扩展了药物的应用种类。

石头上的金钗石斛

贵州赤水山中有一种野花,每年五月绽放,花朵白紫相间。据说这种野花需要长满三年才会开花,而且每一根开花的茎一生也只开一次,这就是赤水的市花----金钗石斛花。

◎ 金钗石斛花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自《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开元年间,《道藏》就把石斛、雪莲、人参、首乌、茯苓、苁蓉、灵芝、珍珠和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神农本草经》将石斛列为“轻身延年”圣药;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

全国有石斛类别几十种,贵州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具体特征为金钗石斛偏药用,开紫花;铁皮石斛偏保健,开黄花,两者野生都属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随意采集。赤水金钗石斛为多年生草本,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功效,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等。

赤水金钗石斛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极具观赏价值,属名贵兰花品种之一,因其茎状形如古代人们用来绾住头发的“黄金发簪”首饰,故得名“金钗石斛”。

数十年前,赤水金钗石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由于金钗石斛生长在石头缝中和寄生树上,繁殖能力低,无节制采摘加上市场需求量增加,导致野生石斛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0世纪80年代初期,赤水市开展人工栽种石斛试点,传统栽培面积不到20公顷。赤水市为了能使这一珍稀药材得以发展和壮大,1997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金钗石斛列为赤水后续支柱产业;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在赤水市建立“国家级石斛生产基地”,规划发展原生态石斛栽种面积2000公顷,这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金钗石斛基地。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赤水金钗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构架道地药材培育王国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黔东南台江县革一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贵州省药业发展公司、省药材公司与台江县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医药产业园里,宽敞明亮造价不菲的玻璃大棚铺满了山谷;旁边,好几台挖掘机轰隆隆忙着开荒辟土。

贵州省药业发展公司、省药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星边走边如数家珍:大棚里培育的是天麻种子,已经发芽了,过段时间就移植出去种植;挖掘机施工的地方是药材加工厂和晾晒场;山谷两边的山坡将种满药用鲜花;用自产的新鲜药材制作养生药膳。在他的构想里,今后还将会圈养机器人管理的奶牛,而奶牛吃的也是中草药。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培育种植生产为一体的全国一流药材基地,也是观光科普休闲的新型景区。

当然,这只是贵州省药业发展公司、省药材公司要在全省构架的道地药材种植王国的其中一个据点。省药业发展公司的母公司贵州省黔晟国资公司,是集科研、种植、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国有控股公司;台江地处苗疆腹地,生态植被完好,环境气候适宜,且长期以来台江群众具有中草药种植传统和基础经验,可因地制宜在全县推广中草药种植产业。企业和政府,两两合作,互惠互补,共商药材种植和精准扶贫大计。

经过艰苦选址,严格验证,2017年底,基地日夜赶工,目前已见雏形。贵州省药业发展公司、省药材公司计划在省内20个县建立这样的药材培养基地,既是精准扶贫项目,更是道地药材栽培发展。

道地药材焕发生机

与天麻、石斛的“高大上”不同,贵州道地药材头花蓼是生长在山乡田野的普通小野花,普通得几乎让人忽略。潮湿的路旁沟坎,山坡山谷,都是它默默生长的地方。它的疗效很普通也很普遍:全草入药,熬汤吞服,治尿道感染、肾盂肾炎。

贵州威门药业集团子公司兴黔公司以种植头花蓼和铁皮石斛为主,种植基地遍及安顺市、贵阳乌当区、毕节等多个省内市区。每到夏日,这些基地的铁皮石斛和头花蓼一片绚烂:大棚里的铁皮石斛花犹如只只美丽的蝴蝶翻飞又停留在枝头;而露天连片种植的头花蓼气势十足,紫红色的花海飘着药香,翻波滚浪。

目前,贵州威门药业集团在多彩贵州城建立的“道地药材博物馆”即将开馆。这既是打开窗口向各地游客展示贵州丰富的药材资源及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也是另辟蹊径打开路子让贵州道地药材以高品质走向全国。

贵州道地药材,这些带着泥土气息和自然芬芳,带着历史痕迹和祖先智慧的山中精灵和瑰宝,经过科学保护、人工繁殖和流通,得到很好发展,焕发了生机,避免了一场后人只能在博物馆撷取破碎记忆的灾难。

猜你喜欢
金钗大方石斛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2021,可爱一点不好吗?
OFFICE LADY之精美大方型美妆必备单品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金钗石斛中生物碱与多糖含量的测定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种新的大方管铝型材挤压模结构
妈妈,你大不大方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