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

2018-05-09 07:20钟白玉翟志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浅部染色法显微镜

徐 艳,钟白玉,翟志芳

浅部真菌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而临床上用于真菌感染快速诊断最主要的方法是KOH湿片法,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临床检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笔者就浅部真菌感染为例,采集标本行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取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疑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共105例,其中手足感染46例,甲真菌感染12例,体部感染42例,头面部感染5例。

1.2 方法

75%乙醇消毒患处,每例取2份标本 。1份行KOH湿片法,载玻片上滴1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乙醇灯火焰上方微加热,用棉签轻压吸去多余溶液,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另一份行荧光染色法,采用溯康真菌荧光染色液(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重庆林睿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载玻片上滴1滴荧光染色液,盖上盖玻片,轻压,吸去边缘多余染色,室温下放置数分钟,通过250~400 nm滤镜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

2 结果

荧光染色法可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染呈亮蓝色的菌丝或孢子,与背景反差较大,非常清晰(图1)。而KOH湿片法背景杂乱,不易观察(图2)。观察结果显示105份标本中,荧光染色法检出85例阳性(80.95%),KOH湿片法检出58例阳性(55.23%),统计学分析显示χ2=15.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部位真菌阳性率比较见表1。

图2 KOH湿片法镜下所见

表1 KOH湿片法与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一直以来KOH湿片法都是临床上用于真菌直接镜检最简单、快速又经典的方法,但是对检验人员的临床经验有要求。另一方面KOH湿片法没有经过任何染色,菌丝或孢子与标本本身颜色一致,压片时有气泡,标本不易溶解。特别是有的患者就诊时涂抹了药物,脂滴非常明显,诸多方面的因素均影响了真菌直接镜检的阳性率。

真菌荧光染色法通过荧光增白剂与组织中可能存在的真菌细胞壁β-多糖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在紫外光的激活下,可使真菌显示出荧光。通过250~400 nm滤镜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或孢子呈亮蓝色,与背景反差明显,结构清晰,相比于KOH湿片法更容易观察。而KOH湿片法背景相对杂乱,特别是在极少量菌丝或孢子时容易漏检。且荧光染色法只需要1滴染液,不需要如KOH湿片法一样火焰上方加热,角质溶解速度较KOH湿片法有较大优势,大大提高检测效率。笔者通过对105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同一部位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0.95%)明显高于KOH湿片法(55.23%),且在检测过程中显色快,敏感性高,易于判断,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这一结果和文献报道的结果是相一致的[1-4]。其主要缺点在于试剂成本略高,且需要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

本文通过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的对比研究表明,对于真菌直接镜检,荧光染色法不失为一种快速、高效、准确诊断浅部真菌感染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韩德, 刘原志, 朱俊浩, 等.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6, 11(4):240-242.

[2]陈锐君, 佟韬, 李超, 等.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效果比较 [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6, 11(6):378-380.

[3]张伟宏, 王丽娅, 韩雷, 等. KOH湿片镜检法与CFW荧光染色法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比较 [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45(2):193-194.

[4]赵志伟, 张蕴莉. 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75-77.

猜你喜欢
浅部染色法显微镜
更 正 声 明
《用显微镜看大象》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田腰尔压锡矿浅部标志带特征及成矿预测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显微镜下看沙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