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陆河乡村:硕士村官脱贫攻坚之旅

2018-05-10 16:50安知
女性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村孩子

安知

战胜挫折,经历考验

梁丽娜的老家在广西陆川县陆河村,与很多贫困村一样,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与小孩。2011年夏天,梁丽娜硕士毕业,本打算留在城市做一名人民教师。在回到村里找退休老支书办理党组织关系转出时,满头白发的老支书说,村里亟需像梁丽娜这样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这一席话语改变了她的决定,在无数学子选择留在灯光璀璨的大城市打拼时,而梁丽娜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做一名村支书。

因为这个选择与她心里一直坚定信念不谋而合—读书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日子。

梁丽娜的决定让父母一时间难以理解。父亲说:“我辛辛苦苦挣钱供她读那么多书,就是希望她走出这个山区,当我听说她要回村做村干部,工资才600元一个月,我真的很生气,有点想不通。”

母亲在劝阻无果的情况下狠狠抛下一句话:“你任性不听话,迟早有一天会哭都没有眼泪!”村里也有很多人对梁丽娜产生质疑,一时间梁丽娜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梁丽娜没有退却,她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厘清了选择:“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钱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当你作出一种选择的时候,必须做出取舍,必须要做一些牺牲。我想带个头,为家乡的改变做一些努力,我不希望我的家乡一直落后下去。”

2011年8月18日,陆河村举行村支部换届选举,梁丽娜高票当选为陆河村党支部书记。在刚开始工作时,梁丽娜坦言“真的很难”:一切从头学起,虚心向每一位干部前辈请教,认真地走访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努力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3个月过去,大到村里的人口、家户、土地,小到邻里情感与家长里短,梁丽娜都摸得一清二楚。

在考验来临时,梁丽娜展现出了有条不紊的处理能力。有一次,村里发生了土地纠纷,两个农户家庭一路吵吵闹闹来到办公室。情绪激动下,两家人几欲大打出手。梁丽娜大喝一声:“你们要打架,先把我打倒再说。”众人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梁丽娜马上根据自己熟悉的情况对两家进行劝说。后来经过多方协调与深入沟通,当事双方最终都对事情的处理感到满意。虽然事后梁丽娜说自己当时也是十分紧张的,但通过这件事,她在村民中也渐渐有了威信。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基础,思想是动力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梁丽娜深知教育对发展的重要性。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基础,思想是动力。想要产业发展得快、脱贫致富,知识与文化带来的进步思想是必要条件,而教育是进步思想的基础。

梁丽娜认为,要想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首先要改变乡亲们的教育观念,因此她特别重视陆河村的教育。但拿什么扶持贫困孩子的教育,教育扶贫又该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事关孩子的成长与陆河村未来的发展,梁丽娜日思夜想。

她经认真分析得出结论:“教育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境遇改善,还是有限。”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率令人担忧,又比如农村家庭普遍难以承受送孩子上大学的开销,甚至受制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家庭与孩子对学习的专业前景了解不够,也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实施。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村孩子拼命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工作,使得乡村更不重视教育,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无用论”。

这确实是个难题,梁丽娜打算做全方位的尝试。如何让乡村的孩子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梁丽娜采用了城乡孩子沟通的方式。2015年夏天,她努力争取到了一些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带领村里的学生去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孩子们走出大山,与北京的小伙伴们一起了解大城市,交流学习。夏令营活动结束后,梁丽娜每个月还会跟进,继续组织孩子们通过视频与北京的小伙伴沟通,这真正实现了城乡孩子之间的互动互助。“对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健康成长的引导、锻炼能力的机会以及全面发展的平台。”

此后梁丽娜还和村民一起,改造了学校,建起一栋二层教学楼和一栋教师周转房,让陆河村的孩子们拥有更好的读书学习环境。为了激励孩子们不断努力,梁丽娜还提出村委会设置成绩优秀奖学金制度,由她负责奖学金的筹备。种种举措,让孩子们爱上了读书,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增加“造血细胞”,发展特色产业

陆河村山多地少,传统农业发展的前景并不好,梁丽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以特色产业作为方向,她认为:“要增加群众致富的‘造血细胞,就要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在不断地尝试与思索之后,梁丽娜与村委干部决定采用“种养”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种植橘红和养殖陆川猪。

与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农村孩子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