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企改革现状的制度创新分析

2018-05-10 16:51马磊
中国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国企改革

【摘 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妨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国企改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分析,通过开展制度创新,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企;改革;制度创新

一、前言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进行更快的发展,就要对国企进行有效的改革,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我国能否形成竞争性微观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经过20多年不断地改革,国有企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顺利的进行发展。为了有效改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不利现状,就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方式,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国企改革现状中的问题

1.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存在着体制矛盾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的理论基础之上,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企改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减少政府所带来的行政干预、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以及增强企业的活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存在较大的矛盾性,严重的制约了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理人,其多元化的目标函数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很难保持一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势必会掺杂不少政府所带来的各种约束规则,而忽视了国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根本目标。同时,政府是公共产权的实际代理人,拥有选择和监督经营者的投票权,但是并没有剩余索取权,也就是说他们的监督水平高低与其收入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关联。作为企业经营监督者的政府官员,如果其没有较高的自制力,就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通过自己的权利干涉国企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存在抽租行为,进而造成政府官员腐败的出现。

2.国资委成立所带来的新问题

(1)通过国资委将政府职能进行有效的分解,进而能够将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宏观调控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离。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国资委要受到国务院的管理,这就可能造成政府通过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干预,进而造成政企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

(2)國资委的职能定位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国资委既具有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职能,又具有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职能。通过将多种职能融于一体,虽然能够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所造成的弊端,但是也会造成不少场合的角色冲突,由于国资委既是出资人,又是监管者,这就给其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效运作缺少操作层面的考虑,实际操作仍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激励经营者将企业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的措施是奖金加提成、赠送企业股票以及提供优厚的退休安排等福利,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国资委能否采取以上措施以及采取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值得深思,如果出了问题是由谁来承当,是否有能力承担。

(4)国资委本身的监督问题,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理人,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和增值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国资委所拥有的控制权与过剩索取权并不对称,这就造成了国资委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所担负的监督责任,也就无法对国企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国企改革现状的制度创新分析

1.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发挥制度效率

为了能够改善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政府职能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充分的融入到市场之中,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就要真正的做到政企分开,这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体制上的障碍和政府部门存在的某些官僚主义作风,会对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要有负责的态度和务实的改革精神,要能够正确看待一时的利益冲突,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国企改革的失败。

(1)要将政府与企业的经营脱钩,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程度,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进而将行政性的干预降低到零,从而真正的实现无为而治。

(2)要对政府机构实行有效的改革,彻底改善政府部门严重的官僚作风,有效提高办事效率,进而尽可能的降低给企业带来的转嫁制度成本,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使政府和国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2.继续推进公司制改革,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

在国有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的改革过程中,要对产权、权责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根据国企改革的实际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对两权分离的思路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结合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丰富公有制的具体形式,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化。

(2)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和制衡机制,要着重突出以下三方面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完善总经理负责制,进而将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进行紧密结合,确保管理者具有完全的经营决策自主权。同时,还要适当保留对管理者的监督权,避免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滥用职权;其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建立监事会制度,敦促国企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还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职工要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提高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情,突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作用,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抓紧培养企业管理经营人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具有经营管理者和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既属于生产系统,又隶属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双重目标的交叉,有可能忽视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培养一批懂政策,懂管理,懂经营的企业管理经营人才,进而能够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实施。

3.积极实施配套改革,降低改革成本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总体改革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积极实施配套改革,降低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成本。为了有效的降低改革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风险成本,主要有技术风险和意识领域方面的风险以及未知的风险,国有企业要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减低风险成本。

(2)降低国企负担的成本支出,在国有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成本负担非常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因此,要对国企负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减少其中不必要的开支。

(3)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带来的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降低国有资产的损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国企改革现状,可以通过将制度创新有效的融入到国企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为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明强.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D]. 杭州:浙江大学, 2017.

[2] 路璐, 盛宇华, 董洪超. 供给侧改革下国企改革与创新效率的制度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10):32-40.

[3] 董玉红, 王锡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J]. 改革与战略, 2017(11):180-182.

[4] 张建. 国企改革视野下双层股权结构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7.

[5] 高晨倍. 混合所有制、制度環境与研发创新行为[J]. 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7.

[6] 辜胜阻. 改革优化制度供给 激发国企创新活力—来自近40家央企的调研建议[J]. 中国人大, 2016(19):21-24.

作者简介:

马磊(1977—),男,籍贯:山东邹城,学历:本科,现有职称 :经济师,研究方向:国企改革、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国企改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