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旅游分区与协作发展研究

2018-05-11 01:52乔秋敏魏伟新
老区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区书院景区

乔秋敏 魏伟新

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决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化和深度开发[1]。白鹿洞书院旅游发展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是三种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从宏观的整体角度,以系统的观点分析白鹿洞书院的布局,探索旅游区协作发展方式[2],发挥景区朱子文化的资源特色,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回味历史、品尝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心理要求。

一、白鹿洞书院旅游分区的原则

功能分区是根据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区的旅游功能进行合理建设。对白鹿洞书院旅游功能的划分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突出文化功能

根据旅游资源的品位及文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白鹿洞书院旅游分区突出“古典、教育、生态”文化主题,着力打造具有理学风韵、建筑风情、生态文化并存的“千年书院”文化品牌。

(二)空间布局合理

各片区以书院庭院相隔,以道路相连,功能各有侧重、相互协调。要求同一主题的旅游项目在空间上形成连续区域,以体现规模效应。

(三)注重保护原则

白鹿洞书院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身发展优势明显,对景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有序保护利用,使景区的旅游活动与环境达到一种共生关系,以此提高景区的可持续性。

(四)创造体验氛围

旅游区有各自的旅游功能和主题,在同一时空,应尽可能使各区功能相异。现代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参观游览,还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等刺激形成体验快感,并最终享受旅游全过程。白鹿洞书院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

二、白鹿洞书院旅游功能分区

白鹿洞书院景区位于五老峰脚下,建筑面积占地7000平方米,原始森林3000多亩。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将景区进行如下功能分区:书院文化接待区、书院生态观光区、书院休闲度假区、书院文化体验区。

白鹿洞书院景区功能分区图

(一)接待区

此分区位于书院门口,作为景区的 “大门”,应向游客营造良好的景区氛围,展现景区的主要吸引点,让游客对景区的游览充满向往。目前此空间不够静逸,停车场离景区门口太近,的士拉客现象严重,商家摆摊设点没有秩序。景区大门要有古朴建筑点缀,引导游人渐入佳境,如增添李勃、朱熹等人的大理石雕像,尽量和书院相得益彰;门口杂乱物品要及时清理;进山处至大门口路两侧可以培植竹子增加幽静氛围。

结合接待处目前的处境以及其应有的功能,建议由政府投资建立游客接待中心,中心可以分为服务区、办公区、附属区三大区域,建售票处、信息咨询处、旅行社接待点、旅游商品销售展示处、游客休息处、游客投诉处理处、医疗服务点及其他服务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讲解服务、投诉处理、医疗保障等“一站式”服务。

(二)观光区

此分区为景区前部,包括现有的白鹿洞书院、碑廊、先贤门、紫阳书院等景点。这里目前只在静态上呈现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作为景区的主要展示区,要充分体现景区特色,并集中展示书院的教育文化。为此,此区可进行如下修缮:

1.营造有声有色的白鹿洞书院

书院需要清幽的环境,而过于清幽的环境又会使书院显得非常冷清。在观赏碑廊之余,如果耳畔能够响起悠扬悠长的古典音乐,加上现场诗画创作,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建议将《游白鹿洞之歌》进行歌曲编作,并增添《春涧流水》、《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云水禅心》等古典音乐的播放。

2.书院静态文化的活化改造

古老的建筑、深邃的理念、苍劲的刻字、繁多的图书,都是“静”的文化。为了增加旅游乐趣,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增加动画体验,如碑廊的3D动画展示、书法临摹及现代创作、创意书画。另外,应该增加符合书院格调的植物,如紫玉兰,杉树等,使白鹿洞书院意趣横生。

(三)休闲度假区

此区位于白鹿洞书院的南边。包括现有的春风楼、延宾馆、规划中的学田、书院茶楼等景点,主要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

1.会议休闲

在白鹿洞书院举行陶渊明国际文化会、庐山国学研讨会等,通过丰富的景区文化活动和相关体验项目来增加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

2.修身养性

白鹿洞书院处于四山一水中,环境清幽,鸟鸣水涧,是学习和养身旅游的佳地。在贯道溪左岸有一条青石板路,两周古木参天,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环境雅静,体现白鹿洞书院“隐逸”的特色,可为游客提供田园化的精神家园。

3.品茶论道

利用贯道溪,巧设曲水流觞,大家分坐小溪两畔,论古驳今、畅谈人生。

(四)体验区

此区为景区东北部及南边部分区域,包括现有的礼圣殿、先贤殿、文会堂、高美亭等景点。作为游客进行体验活动的功能分区,目前开发较为欠缺。为了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可在分区内设以下内容:

1.学堂再现

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引导游客读朱熹等人的名作,同时开展品茗论道活动,利用礼、义、御、书、术等内容设置国学大冲关,强化书院的教育价值及乐趣。还可以根据客人兴趣开展:

我论书规。参与者可以对白鹿洞书院的院规进行现场辩论。

神算子。中小学生可以在这里用算盘进行算术,速度快且准确率高者可获得名人墨宝或书院相关书籍。

我爱记诗词。比赛内容为中国古代诗词,随机出题,即兴接龙。

我是书法家。进行字帖临摹,形似且神似者为胜。考试通过者,可获取白鹿洞书院特有的学习纪念章。

2.敬拜先师

通过古代教育礼节的重演,重振教育界的严谨学风。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通过声、象、形、色再现古人敬拜先师的宏大场面,燃起现代人对老师的敬仰和对文化的崇敬之情。

3.体验学田生活

所谓学田,即古代国君、官府甚至私人给学校之田,为古代书院的经济支柱。在这里,游客在学田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水稻、花生、各类蔬菜等农作物种植。待到收获期,游客可来采收,或由书院代收寄于游客。全过程既能满足游客体验田园化生活要求,还能体验古人劳逸结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4.成年礼

汉族成人礼延续数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礼记》有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行冠礼,是一个人步入成年人的象征。冠礼的意义在于对受礼人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无论在为人方面,还是处事方面,自己都要担任起责任。在白鹿洞书院进行人生之礼,沉浸在千年学府熏陶之中,感受千年学府的魅力,对于青少年而言是文化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

三、白鹿洞书院旅游功能分区协作发展

(一)接待区要规范有序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交通、停车场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书院品位,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愿意来、游得畅。加快道路扩容步伐,完善交通功能,提升景区品位,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开放包容、文明友善的旅游景区。

倡导旅游诚信经营,规范旅游商业行为。开展联合旅游执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整治窗口行业和旅游行业市场秩序,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不定期对白鹿洞书院景区的农特产品、云雾绿茶、特色小吃等经营户进行检查。发现商品包装标识不合格、无生产许可证、无生产日期、经营户计量器具不合格等现象,责令店主限期整改并组织开展复查。

(二)观光区要净化,提供温馨服务

树立 “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突出人性化”、“注重精细化”的优质服务理念。对景区环卫工作采取分片负责、落实到人的方法,全日保洁,并实行定人定时巡查,做到日产日清,确保景区路面、水面、游览步道、栏杆等设施整洁干净,确保厕所的干净卫生,并对景区内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设立分类垃圾箱,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处理,配套垃圾收集和处理站。在景区全面实施游客温馨工程,提供开水、导游图、旅游咨询、入厕等免费服务项目。在景区入口的游客服务中心配置免费行李寄存柜,并在游客集中的场所设置免费手机加油站。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和游客投诉处理中心,让游客玩的放心。

(三)体验区和休闲度假区要优化

清初名士戴南山曾在《意园记》中描述中国士人理想的精神家园,“山数峰,田数亩,水一溪,瀑十丈,树千章,竹万个”。白鹿洞书院是理想之园,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部分森林被砍伐,学田已被毁。白鹿洞书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境优化:

1.环境优化:林木是中国古代营建环境艺术的重要方面,白鹿洞书院山林植被茂密。白鹿洞书院院内外应多植松竹莲桂,松以寿长之生生不息、竹以正直之节节攀高、莲以高洁之君子态为儒家所崇尚,而桂则与贵谐音,“折桂”成为科举入仕的象征。书院房屋前的水缸,可以植入睡莲,养红鲤鱼,既有防火功能,又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枕流桥东面大片曾作苗圃的平坦空地,可种桂树林,突出古代读书人人仕而贵的寓意。

2.水域改善:尽管白鹿洞书院院落环境“美在其中”、“妙在其中”,但有所弱化,尤其是在水环境方面,其历史人文环境未能充分体现。“得水为上”,首先要改善书院的水环境。现今,贯道溪因上游水源不足而水面变窄,秋季时几近枯流,溪旁自洁亭、枕流亭、钓台亭等重要的点缀不复存在,院内莲池也已不存。可在书院往东的贯道溪下游设滚水坝,在保持贯道溪水流动的同时保证贯道溪充盈的水量,并形成小型瀑布。此外,溪两旁的景观也应进行相应的疏浚和美化改造。

3.建筑美化:太极亭、莲池等相应的古建筑应予恢复,亭柱饰以与亭名相关的哲理性楹联,尽可能表现原有的人文环境。扩大与院墙之间空地北侧山坡竹林,以遮掩卫生间,卫生间只从旁隐出一角以示存在。此外南边的碑园,应该给碑做一个遮风挡雨的碑亭,入口以半园的形式打造,增添美感。

白鹿洞书院作为庐山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教育研究价值。通过广泛收集资料与实际调查,初步确定白鹿洞书院功能分区,实现白鹿洞文化及旅游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文化生态系统和重要景观。同时对景区内不合理活动进行规范,使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3]。通过不同的功能定位,实现不同功能区的联合发展,不同景点互为补充,使白鹿洞书院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苗以柱.区域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唐铁顺.旅游目的地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

[3]卢云亭.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

猜你喜欢
分区书院景区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某景区留念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