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的深度学习

2018-05-12 12:12张潇月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摩天大楼积木大楼

张潇月

教师应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及作品的观察与分析,从幼儿对当前建构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建构水平,以及对建构物的认知水平出发,综合考虑当前建构主题能否实现拓展与深化,进而判断建构作品何时应拆。

一、对幼儿的表现及作品的观察与分析

1.分析幼儿的表现

首先,在“大楼”的搭建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建构主题的确立对幼儿是适宜的,且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正因为主题对幼儿具有吸引力,所以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积极主动探究,并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与坚持性。其次,从幼儿的搭建行为来看,“大楼”的建构带给幼儿的挑战主要在“楼”的高度和稳固度方面,幼儿通过合作搭建的方式采用架空和垒高为主的建构技能实现了“大楼”的搭建。再次,从幼儿与作品的互动可看出,在“大楼”建成后,幼儿与作品的互动明显减少,仅以修复和观赏为主,游戏并未深化和拓展。

2.分析建构作品

建构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最终会产生一个有形的成果,即建构作品。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建构作品的造型了解幼儿的建构技能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作品的完整性和细致程度了解幼儿对建构物的认知水平。从教师的描述可知,幼儿搭建的“摩天大楼”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而稳,且幼儿后续并没有围绕“大楼”开展延伸活动。笔者推测:首先,以“高”为主要特点的建构作品在造型上属于单一建构物,因而其功能的实现和美感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其次,幼儿能搭建那么高的“大楼”,可见其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平铺、堆高、架桥与围合等基本的建构技能。如果可以进一步分析积木的排列方式、架桥的多维性和围合的层次性等更为细致的指标,则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建构水平。此处因无法看到实物所以无法进行观察与评价,但这值得教师深入分析。最后,幼儿对摩天大楼的认知停留在最为直观的“高”的外形特征上。为实现搭高的想法而采用加固底座等策略,体现了幼儿对建构物结构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二、引导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冯晓霞教授对于幼儿的深度学习有这样的论述: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儿童的兴趣,而是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甚至引进“具有激励性而不是使其丧失信心”的“困难”或“问题”,使儿童的活动复杂化。关于建构作品保留时间的问题,应基于幼儿的游戏水平来考虑。幼儿的游戏意愿和情绪体验如何,是幼儿能否投入地开展游戏的关键。在幼儿充分显示出对游戏主题的兴趣时,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思考如何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深度学习,而不是将幼儿完成建构作品视为活动结束的标志。

1.延伸有关建构活动

建构活动的延伸有两种思路,其一是通过修改与完善建构作品,使活动更为深入;其二是通过丰富建构情景的方式拓展建构主题。案例中,在“摩天大楼”展示了近两周后,幼儿还坚持进区对作品进行维护与修复,可见幼儿兴趣仍在。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宝贵条件。但同时,教师发现在作品完成后,幼儿并没有自发开展相应的延伸活动,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以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在了解到幼儿对建筑物的关注仍停留在外形特征上时,可以通过图片、书籍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丰富幼儿对建筑物空间结构、内部构造、实用功能和美感的认知,引发幼儿对作品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也可以引导幼儿从更多角度去认识摩天大楼,如摩天大楼的周边设施、位置、交通等,以丰富幼儿的认知,拓展建构主题。

2.把握学习的机会

从案例描述可知,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冲突主要是由材料不足和场地受限而引发的。首先,教师应从自身角度反思建构区场地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所提供材料的数量与种类能否满足幼儿需要的问题。其次,在场地、材料数量受限的现实条件下,幼儿如何继续自己的建构游戏,这对幼儿来说是游戏中经常遇到的一项挑战。在“摩天大楼”的搭建占用了较多的积木而导致其他建构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給予幼儿挑战,引导幼儿思考有没有办法既保存“摩天大楼”,又让其他同伴也有积木可玩?如,由此引导幼儿修改作品,尝试用更少的积木搭出又高又稳的楼,这也许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结构力学的良好契机。再次,建构活动进行到一半发现积木不够用,以及幼儿之间在进行不同主题的搭建活动时发生的材料冲突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幼儿建构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水平有待提升,教师可借此引导幼儿通过做计划、合作画设计图等方式,增强对材料使用和搭建方式的计划性。

猜你喜欢
摩天大楼积木大楼
堆积木
Fantastic Dinosaurs神奇恐龙
未来已来8
摩天大楼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大楼
省电大楼
今天你喝可乐没?
摩天大楼的反恐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