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易得,同志难求

2018-05-12 02:40潘彩霞
37°女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夏黄炎培佳人

潘彩霞

他的落寞,触动了她心底的弦

1937年,师范毕业后从教的姚维钧辞别母亲和家乡,一路辗转香港、广州,最后到达贵阳,考入为避战乱、从上海迁来此地的大夏大学。

在大学里,她和进步同学一起,投入如火如荼的抗战宣传。虽然年届30,但她并没有把个人问题放在心上,对另一半,她有自己的主见。

1941年12月,大夏大学的演讲台上,一位圆脸大眼、性情敦厚的先生正在作抗日演讲,熟悉的上海浦东乡音,浑身洋溢的爱国主义激情,让台下姚维钧心底的爱国圣火更加熊熊燃烧起来。

他是黄炎培,受邀来大夏大学作宣传。对他,她仰慕已久。他一直是她的偶像,也是她心底的秘密。使君有妇,爱再热烈,也只能埋在心底,她只跟随他的脚步,走上教育的路。

可是此刻,她悲痛着他的悲痛,除了国家大难,一年前,为抗日奔走的他收到留沪爱妻病逝的消息。人群之外,她看出了他的忧伤和落寞,心底的弦被触动,埋藏近20年的情感复苏了。

几天后,回到重庆的黄炎培收到一封信,信中说,想拜他为师,并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这个叫“姚维钧”的女大学生,他没有任何印象,只客气地回信说“师事不敢当”、“炎固乐与青年为友者”。

通信就此展开。同样离别家乡为救国奔忙,同样的忧国忧民情怀让他们靠得更近,红颜相伴,尺素锦笺鸿雁递,黄炎培逐渐走出悲痛,相互间的关切与欣赏,让他们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升级为密切的异性朋友。

精神相知,灵魂共鸣

夫人去世后,登门说媒者众多,对此,黄炎培一一婉拒。他需要的,是事业上理解他,情感生活上又能与他“火烈烈”的诗心相契合的女子,所以,当姚维钧寄来一首《沁园春》时,一读之下,他竟情不能自已。

她的才情和词中流露出的憧憬让他非常感动。回信中,他以一篇洋洋洒洒的《论家庭再造》,表明了自己的认真态度,并附一小笺,表达了鲜明的爱意。男女之情与家国之情激情合奏,青春之火再次迸发。

在与姚维钧的通信中,黄炎培绝无虚饰,始终至情至性。尽管,他从未见过她,尽管,他们之间隔着30年的时间长河,但这份感情让他珍惜。

爱,有着无法言喻的美。月圆之夜,他们相约同一时刻异地赏月各写所怀,一个在贵阳,一个在重庆,对着头顶的月亮许下白头之约。情到深处的他炽热奔放,她也享受这恋爱的甜蜜,但她又是智慧和理性的,坚决要等见面后让他了解到她的缺点才肯接受他的爱情。毕业前夕,他为她寄来一笔钱,她婉言谢绝,并附书信说,“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贪”,“请成全我良心上之主张”,坚持原封不动奉还。

阅人无数的黄炎培折服于姚维钧的品格,8个月,百余封书信,多首诗词唱和,他已认定,他们精神相知,灵魂共鸣。

1942年8月,姚维钧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佳人虽姗姗来迟,见面却是惊喜,她一头短发,服装简朴,甚合他意,巧合的是,她的身形竟酷似发妻。对于爱,时间既是分钟,也是世纪,他再也不想等待。6天后,婚礼即举行,在告亲友书中,有8个字赫然在目:“佳人易得,同志难求。”

24载灵珰酬唱

她32岁,他63岁,她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是声名显赫的著名民主人士,然而,他们不是一颗心撞击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在碰撞、在交流。

婚后,姚维钧一边在巴蜀中学执教,一边承担起抚育未成年继子女的任务,黄炎培忙于公务常常晚归,她便在居住的张家花园山坡上眺望等候。

抗战胜利后,黄炎培主动奔走于国共和谈,姚维钧全力支持他。然而和谈失败了,黄炎培被列入暗杀名单中,家庭一度陷入危险。

建国后,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盛情相邀下,72岁的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姚维钧放弃自己喜爱的教师工作,做了他的秘书。公务之余,他们于书桌旁书文写字,葡萄架下吟诗赋词。

她为他生育了4个子女,陪他走向事业的顶峰。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岁月,他特意订制了紫红色纸夹,他们分别重新抄录了婚前婚后的书信、诗词,并收集成册,取名“灵珰百札”。

后来,黄炎培被打成右派。政治高压下,他们仍相知相惜。1965年,黄炎培病逝。姚维钧“代夫受过”,遭受拳脚棍棒,人格侮辱。1968年的一个风雪夜,不堪凌辱的她追随已先她而去的丈夫去了。

世事沧桑,终归要化作云淡风轻,唯有《灵珰百札》,像一道激流,融化冰,解冻河,让蝴蝶翩翩起舞,那是他们合奏的爱之歌。

(田曉丽摘自《各界》2018年2期)

猜你喜欢
大夏黄炎培佳人
竹杖之谜
——从张骞在大夏所见谈起
霞映佳人是云肩
书店之美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2015中国大学生男足冬训赛暨第28届世界大夏会选拔赛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