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的人

2018-05-12 02:54王族
美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爪印布鲁圈套

王族

夹子

猎人埋设夹子前,会对猎物念叨一句谚语:“你们没有罪过,我们没有食物。”

夹子,是猎人对捕兽夹的简称,专用于狩猎。

所谓狩猎,其实就是人与兽类斗智斗勇,比如用夹子猎捕兽类,诱惑兽类掉进陷阱、钻进圈套等等,至于猎人埋伏等待兽类出现后将其捕杀,则是人类使用弓箭和枪械后才有的事。

人与兽类共处同一生物链,人为了活下去,就得吃兽肉。而为了吃上兽肉,就得用夹子猎捕野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猎人在埋设夹子时还会说一句谚语:看来它的皮毛成熟了。说这句谚语时,他们语气沉重,本能地流露出杀气。这句谚语的信息量很大,凡是猎人一听便明白,野兽经过夏季食草后,已变得膘肥体壮,到了可猎捕的时候。

因野兽大小不一,夹子便有了多种。常见的有捕熊夹、捕蛇夹、捕狐狸夹、捕兔子夹、捕黄羊夹、捕旱獭夹等。最大的是捕熊夹,其弯形扳机上带有尖齿,一夹便可使熊腿断裂;如夹击到熊的头部。则能致其瞬间毙命。最小的是捕兔夹,其威力不大,却能把兔子拖死。猎人收获最多的,是在挣扎和绝望中毙命的兔子。

有一人用夹子夹住了一只狼,那狼无望挣脱,便咬断被夹的那条腿逃走。从此,一只三条腿的狼,成为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猎人们每每安夹子时,总是紧张地向四周张望,如果地上有三只狼的爪印,他们会远远避开。一只狼能咬断自己的腿,如果人被它扑到爪下,后果不敢想象。

安夾子有学问,年轻猎人的夹子即使夹住了野兽,却仍发生让其挣脱逃走的事情。他们的夹子都不错,但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猎捕规律,常常便空无所获。

夹子

布鲁

经验丰富的猎人,一眼便可发现有利的环境。比如他们从不将夹子设置在树桩或石头上,那样更容易让野兽的挣扎受力,逃脱的概率更高。他们常常把夹子固定在草丛或土中,野兽一旦被夹住,便因无法向上蹦跳挣扎。死死被拖在原地,最多挨一天一夜便会死去。

白哈巴有一人,是牧民亦是猎人,他每去放牧总是盯着牧场后面的山坡看,看了三年终于看出了名堂。他说狐狸很狡猾,它们每每需要排泄时,总是要找到上一次排泄过的地方,将新排泄物压在旧排泄物上,目的是让人误以为那里只有一推排泄物,它们出现过一次后再未现身。狐狸的思维接近人,反而容易被人识破。那人悄悄把一个夹子安在那堆排泄物下,一只狐狸再次来排泄时,便被牢牢夹住。那人上山时狐狸已死去两三天,但它临死前把尾巴折过来,让自己卧在了尾巴上。它死得并不悲怆,像是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另一猎人的经历更有意思,他耗十年时间,终于摸清了狼的一个规律。原来,狼也有极为固执的一面,即它们每得到肉食后,必叼到上次啃食过的地方去吃。狼此举有两个原因,一是上次吃过的地方安全,此次可放心食用:二是它们认为熟悉的地方,好记又好找,所以它们便将吃剩的肉储存在那里。那人将夹子埋在一只狼藏储的肉中,几天后那只狼来吃肉,被夹子把头部夹击得粉碎,当场便毙命。那人从狼头上取下夹子时,无比惊讶地发现,狼眼中布满惊骇和恐惧。他想,狼在死去的那一瞬间,心里弥漫过怎样的屈辱和恐惧?对于狼来说,那亦是内心的火焰,从内心蹿至瞳眸,凝固成了最后的绝望。

大多野兽游走牧场和便道时,都有遵循以往足迹的习惯。猎人发现它们的这一规律后,便在沿途安下夹子,每每都收获颇丰。让人不解的是,前面已有野兽被猎捕致死,后面的野兽却重蹈覆辙,仍然沿记忆中的路线前行。于是,猎人们便守株待兔,捕获一批又一批猎物。他们为此总结出一句谚语:熟悉的路在你心‘里,等待你的夹子在路上。

也发生过猎人利用夹子,和野兽斗智斗勇的事情。比如狼群,成群结队经过一地时,后狼会踩着前狼的爪印前行,那样就会让人觉得只有一只狼在走动。因为众狼重复同一爪印,那爪印便显得深厚,一位猎人因此上了当,以为是一只肥胖的狼走过后留下的爪印。另一猎人告诉他原因,他才恍然大悟。他们沿那爪印布下十余个夹子,三天后便夹住了六只狼。它们虽然被夹子死死拖着,但却极力扑抓对方,要把对方咬死。起初那猎人不解狼为何那样反常。后来才知道在狼界有一个规律,如果一只狼被囚禁后无望生还,别的狼便要把它咬死吃掉。

那六只狼终未挣脱夹子,它们被猎人打死时,眼睛里还冒着怒意,似乎要扑过去撕咬另一只狼。

布鲁

有一年在博乐见到一蒙古族牧民,他虽然骑在马上。却并不拿马鞭,而是将一长柄木器摇来晃去,那马似乎害怕会被抽打,四蹄陡然快了很多。

细看,那木器顶端系有一个铁锤,明晃晃地透着杀气。当时心想。此物莫不是一件击打物?

向那人请教,他答曰,是布鲁。

我先前听说过蒙古族的布鲁,今天突然见到,便从那人手中接过,学他的样子挥舞了几下。明显的感觉是,其木柄长短适合,可舒适自如地挥舞。尤其是顶端的铁锤。每每挥出便传来重力感,似乎要急于击打向目标。

此物的攻击性很强。

那牧民要急匆匆离去,问他要去哪里?他说有很多人在山的另一边举行围猎。如果他去晚了,猎物就全跑了。我们不解,既然是很多人围猎,为何会让猎物全都跑掉?他说那些人的本事不行,说是围猎,其实是凑热闹,真正捕猎的人是他,他不到场,那些猎物咋来的还会咋回去。

此人很自信,但不知其本事究竟如何。

他说完便匆匆走了,我们盼望能从山那边传来消息,让我们知道围猎的情况。

下午,那人返回时与我们相遇,他的马背上挂着两只鹿角和一块鹿肉。原来,他赶到山那边时,能捕的小猎物,比如兔子、旱獭等都已被人捕获,唯独一只野猪咆哮嘶吼,既不攻击人,又不打算离去。一群人与一头野猪。便僵持在那里,似乎树上落下的一片树叶,都能惊得人心颤。

他断定,那头野猪是不能捕杀了。人们说起动物的凶猛时,都会说一猪二熊三老虎,况且现在的这头野猪已发怒,万万不可与它硬拼。他将众人劝退,藏在一块石头后用布鲁猛击石头,野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疑惑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去。

他为这件事遗憾,因为他已经两年没有见到野猪了,此次错过,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碰到。

我们闲聊,很快便说到了布鲁,他说布鲁是专用于攻击兽类的猎具,其出现时间在弓箭、套索和捕兽夹之前,是真正的猎具鼻祖。

这就有意思了,遥想使用布鲁的年代。游牧民族将布鲁掷出,上可击空中飞鸟,下可砸地上走兽,是何等厉害。不仅如此,布鲁还被用于防身攻敌,是当时的一种武器。其实,就布鲁的意义而言,它是较早出现的冷兵器。

匈奴和契丹都使用过布鲁,有据可查的是,匈奴的“沁型器”,契丹的“骨朵”,都与布鲁有承袭关系。如此说来,看上去冷冰冰的布鲁,给了人们肉食,给了人们安全,更给了这个世界一种文明。

说到这儿,他才说出今天围猎中的又一幕。他赶到围猎现场时,那头野猪并非与人们在对峙,而是大声咆哮着要扑向他们。他命令众人:亮出布鲁!众人便举起了布鲁。但野猪仍在往前扑。他又命令众人:集中布鲁。众人便将布鲁集中在一处。野猪看到布鲁的闪光汇聚成一片,便停止咆哮站在那儿不动了。真正的对峙,其实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

这么说,他用布鲁敲击石头迷惑野猪,则是后来的事。相比之下,发生在前面,众多布鲁一起发光的事情,要有意思得多。

他说起布鲁的来源,很早以前,人们骑马追逐动物,那时候还没有长矛和猎枪,为了对野兽一击即中,人们手握野兽的大腿骨,在马背上击打野兽。从那时起,人们掌握了两种使用大腿骨的方法。其一,在马背上将大腿骨抡起,用其坚硬头部击打动物;其二,用力将大腿骨投掷出去,将动物打晕或打死。坚硬的大腿骨,在人的智慧作用下。成为当时惊雷闪电般的猎具。

后来,人们为了加大打击力度,便依照野兽的大腿骨,设计出了布鲁。

至今,布鲁的用法仍为击打和投掷两种,而且其形状也很像大腿骨,握在手中灵活自如。

他聊得兴起,便说起马背上的鹿角和鹿肉的来历。那头野猪离去后,他们围住了一头鹿,但那只鹿很厉害,不但能躲过人们甩出的布鲁,而且能从人们头上跳跃过去。但它毕竟已被围死,跳出一层包围,很快又陷入另一层包围。他看了看那只鹿的蹄子,便让人们用布鲁去击打鹿的四蹄,每打一下便退后,让后面的人上去再打。如此频繁的攻击,让鹿乱了阵脚,加之四蹄一一被砸得粉碎,很快便倒在了地上。分猎肉时,因为他功劳最大,便得了两只鹿角,鹿肉也比别人多了两公斤。

石夹

圈套

问他如今使用布鲁的人多吗?他说,有人用,长生天给的东西,怎么能不用呢?人的眼睛是天给的,腿是地给的。肚子是肉给的,肉是动物给的,所以就一定有用布鲁的人。他伸出三个手指头说,现在的布鲁有三种,最大的是吉如根布鲁,用铜或铁打制的铁锤,用牛皮绳系在布鲁前面,专门打大野兽;其次是图拉嘎布鲁,把圆形的铅头、铁箍环和铜帽,固定在布鲁前端,用于直接击打动物;最后就是海木勒布鲁,多为镰刀形,专用于投远和投准的训练。

听他这么一说,便去看他的布鲁,是典型的吉如根布鲁。

聊得差不多了,他骑马离去。我发现那根布魯被他插在腰上,那小铁锤虽然在晃动,却不如被他持在手中威风。等马进入一片树林,那人和马便不见了影子。

过了一会儿,树林里传出一声兽类的嗥叫,我盼望响起布鲁的击打声,但过了很久,都悄无声息。

石夹

走进石夹的野兽,命只剩下一半。

此谚语说的是。用石夹捕猎的事情。

石夹是一种特殊的猎具,取之大自然,发力于其自身,往往一击便可将野兽捕获。

第一次见石夹,是在可可托海的一条小河边。一位牧民介绍石夹之前,先是介绍了黑貂。他说那一带的黑貂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给你打个比方,有多少石头就有多少黑貂。我细看,河谷中乱石林立,仅有几处是不被石头覆盖的沙地。便疑惑,在被石头霸占的一方世界,黑貂吃什么呢?石头是冷硬的,沙地不长一物,黑貂为何不去寻找活命的好去处,却死守这么一个艰苦之地?

那牧民说,黑貂的脾气怪得很,跑出去抓到老鼠、兔子和旱獭等,不论多远都要回到此河谷中,直至钻进石头下面才会松口气。所以说。黑貂的日子过得很紧张,像在荒野中放羊的人一样,总担心自己会受到侵害。

听他那么一说,便觉得黑貂以乱石为家,在艰苦条件下守着自己的家。

那牧民说这些乱石看上去不起眼,但如果用好了,就是最厉害的猎具——石夹。他神秘地一笑,让我看河谷中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不出什么,他便又得意地一笑说,你看不出名堂就对了,如果你一眼就看出了名堂,那我不就白费工夫了吗?我问后才知道,他利用板状和锤状的石头,在河谷中安了五个石夹。用他的话说,那是他的五只手,一旦黑貂出现,就一把抓住它们。

他眼睛微眯,似乎在看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不看。我疑惑,用石夹捕猎的人,都是如此神情吗?

他带我去看石夹,走近后才发现,一块平展的石板下大有名堂,那么大一块石板,居然只用一根撑杆顶着。他说这个撑杆不能太粗,否则挡了黑貂的路。它们就不会钻进人石板下面。我想摸一下那撑杆,他拦住我说不想要手了吗?那撑杆一碰就倒,石板砸下来,你的手就变成了肉糊糊。我细看那撑杆,果然其支撑处斜顶着石板,一碰就会砸下。

再看石板深处,才发现平铺有一根木棍,木棍上趴着一只兔子。想必那兔子已放得久了,散发着一股腐臭味。我不解为何要在石板下放一只兔子,那牧民说兔子是诱饵,腿上有一根绳子连着撑杆,黑貂一扯兔子,那撑杆就被拉倒,石板轰然砸下,黑貂一声惨叫后就会毙命。

我没看见兔子腿上有绳子,那牧民说黑貂狡猾得很,所以把绳子埋在了沙子中,那样才能让黑貂上当。

看似简单的石夹,却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人类善于运用智慧,万事万物无一不能成为猎具。有时候,甚至能成为武器,用于防身攻敌,效果俱佳。

我问那牧民,为何石夹只猎捕黑貂?他说也有松鼠、野鸡和兔子等误入石板下,被砸得肉身模糊,一命呜呼。它们没有价值,反倒会害得猎人重新设置石夹。后来,猎人们灵机一动,将死去的兔子用于当诱饵,很容易让黑貂上当。被砸死在石板下。

说到黑貂,人们喜欢的是它们的皮毛。每有黑貂被砸死,他们从石板下小心翼翼将其取出,第一眼要看的是毛皮是否完好,如果完好便可卖上好价值,如果受损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捕黑貂不易,有一次,他的一个石夹砸到一只黑貂身上。因为力度不够,加之地上的沙子松软,那黑貂便将腰弯下,将嘴和爪子齐用,挖出一道槽子逃之天天。

猎人使用石夹久矣,于是与黑貂之间便发生了很多故事。有一位猎人,碰到一只母黑貂带着刚出生的一只幼貂。闻到作为诱饵的兔子味道,便往石板下钻。母貂在慌乱中碰到了石板,于是像所有触碰机关的情景一样,那石板砸了下去。母貂在那一刻将幼貂护在怀中,它被砸死,而幼貂则幸免于难。猎人有讲究,如果野兽没有彻底丧命,他们则不会露面,,因为他们不让弥留之际的野兽看见他们的脸。母貂死了,那小黑貂像是明白了什么,嘶鸣着消失在了乱石中。

之后数年,那猎人房前屋后便经常出现貂爪,他想起那件事,便觉得那小黑貂已经长大,要找他报仇。

后来那人死了,坟前经常出现貂爪的印痕。人们每每提及此事,内心便一阵惊悸。

圈套

把一块肉放在圈套中。就能让野兽把头伸进去;把一块石头绑在一根木头上,就能把野兽吊起来。

圈套,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猎具。

在新疆阿勒泰一带,圈套又称为吊钩圈套、索套、铁丝圈等,但叫圈套者仍为多,叫得久了便成为固定叫法。人们每说出圈套二字,旁人便感觉到铁丝圈正在收紧,气氛马上会变得紧张。

制作圈套不费事,只需一棵树、一根木头和一块石头。猎人在木头一端绑上石头,将木头横插在树杈上,然后在另一端系上一个铁丝圈,再在铁丝圈与树身之间连接一根铁丝,把诱饵垂挂在那根铁丝上,一个圈套便宣告完成。

圈套是最古老的猎具,古人因为需要食用兽肉,便琢磨出这一借树木和石头之力,致兽类丧命的捕获方式。因为其制作方便,捕获率高,至今仍被猎人使用。

此圈套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圈套不同。人们通常所说的圈套,是一人运用智慧,将另一人引诱进某个事件中,令其丧失自我掌控能力,滑向命运突变后的深渊。这种情况下的圈套,是意念和思维运作模式,不需要具体物质。

而猎人们所说的圈套,则有具体指向,亦有固定的使用方法。比如制作圈套。首先要选树,而且必须是那种高大结实,且长有叉枝的树。

其次是选一根同样结实的木头,和一块大石头。之所以要选结实的树和木头,是因为圈套做好后,要靠其二者发力和受重,如果不结实,便经不起野兽的挣扎或撞击,会让猎人白忙活一场。

至于作为诱饵的肉,常常是一只兔子或长尾鼠,猎人在出门时就已经备好。

设此圈套,必须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有的野兽喜欢走熟悉的路,还有的野兽习惯在以前捕食过的地方,再次寻找能吃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圈套发挥威力的机会。如果圈套周围地形开阔,树木稀少,猎人就会设置障碍,逼野兽走向已变成圈套的那棵树。

作為诱饵的那块肉。时间长了会发出异味,这正是猎人之所望,因为野兽对腐烂发臭的东西敏感,远远闻到就会扑过去。

作用诱饵的一块肉,于是便变得像圈套的开关,一旦吸引了野兽的目光和嗅觉,它就打开了圈套的一连串密码,亦将野兽一步步引向死亡的深渊。

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刻,野兽看不到系于那根木头一端的铁丝圈,便将头伸入铁丝圈中,叼住那块肉向下扯,铁丝圈便脱开系肉的那根铁丝,死死套在了野兽脖子上。此时,木头另一端的石头受力下垂,那根木头斜升而起,将野兽吊在了半空。因为铁丝圈是活扣,野兽越挣扎便被拉得越紧,加之它们自身在向下垂落,最后便被勒死。

这就是古老的圈套,其爆发出的力量,让野兽很快就变成了猎物。

猎人会定期去查看圈套,大多野兽被吊起后,挨三四个小时后就会毙命。猎人将圈套卸下,抽出深深勒进野兽脖颈的铁丝,一次猎捕完美结束。

也有意外,一头哈熊(狗熊)挣脱了铁丝圈,但它却并不离去,而是躲在旁边的树林里,等待猎人上山后进行报复。它熬过几日,终于等到了猎人,它大叫着扑向猎人,猎人闪身躲过,才知道捕熊不成,熊反过来要用大掌把他拍成肉饼。情急之下,他躲到圈套一边摇动那根木头,意欲用铁丝圈去套哈熊的头。那哈熊深知那根铁丝圈的威力,嗥叫几声后转身离去。

圈套乃千年猎具,其杀气令那哈熊望而生畏,那位猎人亦在关键时刻躲过了一劫。

奇怪的是。自此再也没有野兽接近那里,也许是那只哈熊向所有野兽传递了某些信息,它们每每走近那里,便头一转绕道而去。

另有一位猎人,设置的圈套空放了几年后,便将其移回家中,准备选择合适的地方再次设置。不料家中的牛羊和马却都惧怕圈套。每每近前便惊恐嘶鸣,转身往远处跑去。那猎人惊叹,圈套这东西,任何动物都害怕。他扛起那根木头和铁丝圈,搬到村后的山冈上,家中才安静下来。

受此事启发,一位牧民在狼群频繁骚扰牧场时,做了几个圈套立在牧场边上,狼群便再未出现,整个夏天,牧场上一片安宁。

格扇

保护院子的是栅栏,保护羊群的是格扇。

格扇是柔软的猎具,却同样能让野兽毙命。

细看格扇,是将绳子织成丝网状,缠绕于木杆上,然后一圈一圈绕成陀螺状,一直盘旋至圆心。织丝网所用皆为绳索,织出密集的方格后,显得颇为结实。

如此柔软的格扇,猎物一旦陷入其中。便辨识不了方向。其足爪还会被缠住,最后被困死。

格扇是猎人发明的,他们长久与猎鹰同栖,与猎犬相伴,深知如何对付狼和狐狸。最早时,人们为了防止狼的侵害,便把羊圈的顶部封死,羊群虽然安全了,但因为羊圈密不透气,让不少羊患病死去。一位老人说出一句像谚语一样的话:封闭的羊圈,会让羊群得疥疮。于是,人们便在羊圈的顶部开一个通风口,将羊圈中的臊气抽出去。但这样就给狼提供了机会,它们从通风口跳下,疯狂撕咬羊群,有时候夜深人静,狼咬死羊后吞吃一番,然后从容离去。为了收拾狼,人们将格扇设置在通风口下,狼一跳下来,四爪便被缠在格扇孔中。人们听到羊圈中有动静,拿上刀棍去把狼打死。

格扇

格扇本是用于保护羊的,后来人们发现,它在柔软中蕴藏着不可预估的杀伤力,遂将其当作猎具。有一人用格扇去捕鹰,不料鹰的足爪太脆,他捉住后只是一扯,那鹰便一声惨叫,两只断了的爪子,像落叶一样甩来甩去。

另有一人,他的羊被狼祸害了不少。他恨狼。发誓哪怕再搭上几只羊,也要抓一只狼,活剥了它的皮,砍下它的头挂在树上,让所有狼都看看,那就是祸害羊的下场。他思前想后,将一只羊放在格扇中心,不给吃也不给喝,那羊又饿又恐惧,便大声咩咩叫。一只狼被引诱到格扇跟前。可看见羊的肉身,可闻见羊身上的味道,却无法扑过去把羊咬倒在地。格扇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站在外面便看不见里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跃跳进去。后来,那只狼蓄足力气,意欲一跃跳到那只羊身上,但它的弹跳力远远不够,轰隆一声便掉了下去。它紧张乱抓,爪子被丝网死死缠住。那人用绳子绑了它的嘴,并将四条腿也绑死,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剥它的皮。那狼疼得长嗥,但那人却不心软,一直剥到只剩下脚趾和鼻尖,才觉得解了气。那狼疼得晕了过去,那人以为它死了,便把它扔到了河谷中。当时正值冬季,那狼被冻醒后沿河谷逃窜而去。之后有人见过那只狼,它一身糊状。如同是从未见过的怪物。有鸟儿在空中看见它,都会惊恐地叫着飞走。

人们都觉得那人太残忍,并不是那只狼吃了他的羊,但他却认为只要是狼,皆要为他的羊抵命。在牧区有一句俗话:不管是狼吃了,还是没吃,它的嘴总是血淋淋的。那人那样做,大概便是这样想的。

人们认为那件事不是好事,从此都闭口不提。

但事情并未过去,那格扇有一晚发出隐隐声响,像在低声哭泣,又像在不停地哀怨。那人想起那只狼被剥了皮后疹人的血色。便不由得浑身颤抖。

第二天早上,他的羊死了两只。它们身上无一丝伤痕,但却已经死得硬邦邦的,不知是因何而死。

接下来的每晚,他的羊都会死去一两只。他找不出羊的死因,便想这样的怪事,与那只被剥了皮的狼有关吗?一阵恐惧让他浑身寒凉,再也不敢往下想了。

他无法挨下去,便赶着羊群,提前返回了村庄。奇怪的是,那格扇再未传出声响,牧民的羊也没有再死一只。

狼牙棒

杀伤力最强的猎具,是狼牙棒。

狼牙棒由棒头、棒柄和底钻三部分组成。其棒头上的锤,多用钢铁铸就,击打到兽类身上,可使它们身骨碎裂,倒地毙命。

而锤面的铁刺,则用于刺击猎物。但凡兽类连皮带肉被钩扯起来,轻则留下血槽,重则血肉飞溅,一命呜呼。

另有尖形底钻,装于棒柄的尾部,既可保护棒尾不致破裂,又可击敌和用于在地上插立。

狼牙棒出自北方游牧民之手,最早的用途是捕猎,在宋朝后传人中原,变成了击打类兵器。

如今,狼牙棒仍多被猎人使用,其击法主要有劈、砸、盖、冲、截、拦、撩、带、挑、抡、旋、磕等。

在阿勒泰见一人收集了十余种狼牙棒,但其棒柄仅两种。分别为接骨木和白杨木。狼牙棒出彩的地方在棒头的锤上面,因形状和分量不同,分别有松头狼牙棒、六梭狼牙棒、梭梭狼牙棒、短柄狼牙棒、袖珍狼牙棒等,有的用骆驼皮将锤包着,隐去了杀气;有的则嵌以饰物,显得颇为漂亮。

那人说,他爷爷一辈子用过十余个狼牙棒,每用一个都坚持两个准则:其一,外出或走亲戚必带狼牙棒,爷爷认为狼牙棒避邪,随身携带可一路平安:其二,遇到比人高大的兽类,必使用狼牙棒,其铁锤和铁刺对兽类的打击,往往致命。

他说狼牙棒不好用,爷爷练了十年,才敢提着狼牙棒出去打猎。因为狼牙棒都比较沉重,猎人砸出狼牙棒之前,已憋足劲用上了全部力气,如果一击砸不倒野兽,便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另外,还必须找准野兽的要害部位,比如头部,一砸就让它们头颅开花。血溅如飞。还有腿和腰,必须一击使其断裂。瘫在地上再无攻击能力。

狼牙棒是否顺手,关键在棒柄。那人的爷爷有一年骑马去打猎,因棒柄太短,挥出后并未击中目标,反而差一点砸到他的马身上。那马被惊得转身就跑,不过幸亏那马跑得快,否则那野兽扑来时,他就会被它的爪子扑倒在地,如果被它的大嘴一口咬住,用那人的话说,他就没有了爷爷,也就没有了后面的他。

那人的爷爷后来制作了长柄狼牙棒,遇到一只黄羊,他便骑马去追击。但他挥击出数次,皆因棒柄太长而没有力度,那只黄羊闪展腾挪,从他眼前逃脱而去。他摇头叹息,棒柄太短了不行,太长了也不行,把握不住长短的人,当不成好猎人。

因为是一只黄羊,那马没有受到惊吓,总想奔驰追赶,他好不容易勒住缰绳,它才老实了。

他思前想后,终于明白棒柄的长短,以一人身高为最佳。他拿一根接骨木量出自己的身高,做成了狼牙棒的棒柄。

再用,果然顺手,连哈熊也倒在了他的狼牙棒下。

奇怪的是他的那匹马,自从他换了狼牙棒,它便常常反應迟钝,在他攻击野兽时不能配合他。遇了几次危险,他便不再骑它,它闲在村中,见有人扛的狼牙棒很长,会兴奋地嘶鸣。他明白,那次用长柄狼牙棒攻击黄羊的情景,被它牢记在心,所以它见到长柄狼牙棒,才会如此兴奋。

他因此又感叹,那次用短柄狼牙棒打猎失败的事,恐怕会给这马心里留下阴影。果然,它见到扛短柄狼牙棒的人,便惊恐而去。

他望着受惊的马,觉得手中的狼牙棒陡然重了。

狼爪

狼爪,也可成为猎具。

有人捕获一只狼,剥了狼皮,取了狼牙和狼髀,把狼肉做了一顿抓饭,最后只剩下狼爪。众人都觉得狼爪没有用处,但那人却把狼爪留了下来。他说,狼能用爪子骗人,我也要用爪子骗狼,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狼牙棒

猎人留狼爪的目的。是要在地上盖上狼爪印,用以迷惑狼丧失警惕。

我在《夹子》一文中写过,狼走路时,如果前面的狼留下了爪印,它们便会踩着已有的爪印前行。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暴露自己,让猎人以为从那里经过的,只有一只狼。

狼算计猎人,猎人便也算计狼。他们利用狼的心理,在狼的爪印上动脑子,想出了对付狼的奇妙计谋。比如,他们用狼爪在地上盖下狼爪印,然后安装上捕兽器,狼从那里经过,便会被稳稳捕获。

猎人深知狼狡猾,如果它们从气味和地形上觉出不对劲,就会悄悄离去。所以人们安装捕兽器前,要用茵陈、艾蒿、爬地松和薄荷擦净双手,避免留下人的气息。为了不使狼起疑心,猎人们会事先把狼爪印铲下来,待安装好捕兽器。在上面盖上从原处挖出的土或雪,再把铲下的狼爪印放回原处,看上去与原来一模一样。

有一人不小心吐了一口痰,过了十余天,一群狼经过设置捕兽器的地方,仍闻到了味道。它们从捕兽器一侧绕了过去,似乎已将埋在枯草和树叶下的捕兽器看得清清楚楚。也有人在设置捕兽器后撒了一泡尿,结果狼群远远就闻了出来,一转身就去了别处,让那人坚持数日的埋伏化为泡影。人们在后来说,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狼算。与狼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但猎人一直是计谋的设计者,而且占据主动出击的位置,所以,不论狼多么狡猾,猎人总是能想出层出不穷的计谋。加之有诸多捕兽器,所以猎人对狼的猎捕,便一直在荒野中进行,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有一位猎人,专选黄羊下山喝水的日子,去猎捕饥饿已久的狼。狼撕咬吞吃黄羊时,他并不急于开枪,而是等狼吃饱了,才骑马去追击狼群。狼吃得太饱跑不动,在他的射击下一只只毙命。有一只狼想吐出食物,以便轻松逃离,那位猎人识破了它的意图,一枪击中了它的脑袋,它嘴里尚未吐出食物。而是先冒出一团黑血。

有时候。因为狼的爪印留在雪地上,铲下后无法长久保留,猎人们携带的狼爪就派上了用场。他们设置好捕兽器后,将原有的爪印埋掉,用狼爪在雪地里盖上一行,看上去像是有狼从那儿经过一样。为了迷惑狼,他们会在爪印上重复盖几次,让狼相信,有狼刚刚从此处经过,可放心前行。

有一位猎人,什么都想得周全,唯独忘了处理曾留过爪印的积雪,一只狼走到跟前,对他设置的爪印并未起疑。但却敏感地闻到了原爪印的味道。虽然那爪印已随着雪融化,但味道却并未散去,那狼一转身便离去,猎人的计谋随即落空。更为离奇的是,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那捕兽器夹着一块石头。是狼在半夜用一块石头,触碰了捕兽器的开关吗?猎人思前想后,终是无解。

猎人与狼斗智斗勇,时间长了,便让猎捕这一古老的职业,焕发出浪漫的色彩。狼群经过陌生地域时,从不留下痕迹,所以会让走在最后的狼负责清理爪印。那只狼或用尾巴,或拖一根树枝,将狼群留下的爪印一一清理干净。猎人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在它们有可能经过的地方设置障碍,逼迫它们从另一处经过,而那里早已布有陷阱、捕兽器、弓弩和标枪等,只要它们拐入进去,必然会发生惊心动魄的夹击。

有一只狼,曾吃过重复狼爪前行的亏,所以看见地上有狼爪,便会另选道路。有猎人已盯了它很久,便故意在一条路上用狼爪盖上爪印,诱惑它从另一侧穿行。它不知道,在它绕行的地方早已布有捕兽器,并设置了一个台阶,它一爪踩下便被捕个正着。

狼喜欢在以往吃过肉食,或撒过尿的地方停留,左闻右嗅一番后才会离去。据说除了狼之外,哈熊和狐狸也有此习惯,它们是在观察那些地方是否有变化,借以判断自己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威胁。

有一只狼,看到吃过肉食和撒过尿的地方后。留下了一串爪印,下次它再来,查看爪印便成为首先要做的事情。猎人掌握了它的这一规律,隔几日便拿上狼的蹄爪,对着地上的爪印盖一下,无论刮风下雨,那爪印都像狼刚刚踩过一样。

那狼后来又经过那里,见地上的爪印颇为清晰,便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它一高兴,便在以前撒过尿的地方,又扬起腿撒了一次尿。猎人早已在那儿设置了捕兽器,它剛撒完尿,便“啪”的一声被夹击住脖子,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猎人上山收捕兽器时,见那只狼的眼睛,仍死死地盯着他盖在地上的爪印。

猎枪

老张的猎枪中邪了,消息传开后,不少猎人都本能地摸了摸猎枪。眼中闪过惊骇的神色。

当时,老张发现红柳丛中有一只狐狸,它身上闪着绝尘的亮光,蓬松的尾巴像是一束光芒。更为魅惑的是,狐狸美丽的眼睛微微下弯,嘴唇上挑,一副迷人的神情。老张呆呆地望着狐狸,狐狸一直在笑,犹如妩媚的美少妇,又像尊贵的女王。

一股旋涡一般的激流,将老张裹了进去。

老张为此错过了射击机会,以至于他后来开枪后,感觉击中了狐狸,但狐狸却不见了。不祥的预感涌入老张心中,并很快出现了奇异的现象,旁边的人看见有一团阴影。骤然把老张的脸卷了进去。接着,老张的枪便炸膛了,脸上的红色血点倾泻而下,流成了血河。那人背着老张往回跑,老张一路不停地诅咒狐狸,那人劝不住老张,便怒斥他不要再诅咒狐狸。难道今天发生的事情,不正像人被诅咒了一样吗?

老张的事一出,大家才想起,很多年都没有发生枪中邪的事了。难道此事是征兆,今年的打猎会变得不祥?

老张痊愈后,猎人们劝他给猎枪驱邪,不然他以后有眼睛瞄不准猎物,有腿上不了山,有牙吃不了肉。猎人说得再明白不过,中邪的猎枪不祥,理应尽快处理。

老张觉得他的猎枪并未中邪,所以不愿意做驱邪的事情。人们于是便都远离了老张,似乎老张和猎枪一起中了邪。老张扛不住压力,便应众人要求。扛着猎枪去找一位女“巴克斯”。巴克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萨满,可占卜和预测凶吉,为人们解惑。

女巴克斯把老张的猎枪放在门槛下,来回跨过几次,然后抓一把咸盐放入火中,等咸盐被烧得发出脆响后,她拿起猎枪在火焰中熏燎几下,念过一段咒语,驱邪仪式宣告结束。

但老张的猎枪仍然倒霉背运,一次他瞄准一只兔子,准星却突然变得模糊不清,等他揉过眼睛再次瞄准,那兔子早已不见了影子。另有一次。它跟踪一群黄羊到山脚,举枪瞄准后扣动了扳机,但枪膛中却没有子弹。他記得早上出门时检查过子弹,为何击发后却空无声响?他怏怏然返回,却一路捡到五颗子弹。他疑惑,那子弹为何从枪膛中掉了出来?从未发生过子弹掉出的事情,而且还偏偏让他遇上了,你说邪不邪?阴影再次笼罩了老张的内心,他不敢去看那猎枪,手心沁出一层汗水。

有一人不信邪,他买走老张的猎枪,在返回途中试了一次,就打中了一只兔子。那猎枪用起来顺手,射击起来准确,他便觉得枪没有中邪,而是因为人的心里有了邪气,人就会中邪,人一中邪,很多东西便也就跟着中了邪。

不久,一位老猎人说出的一番话,给那人吃了定心丸。老猎人说,所谓的中邪,就是一只抓不住的小野兽,当猎人恐惧畏怯时,它就会蹿人人的心里,人越紧张害怕,它便越蹦跳得欢。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心理波动,会影响他的持枪、瞄准、呼吸和击发,所以便会出现异常反应。有一位很有名的猎人,年轻时闭上眼睛将掷枪投出,能无比准确地击中猎物,但过了七十岁手脚便慢了,行动也就失去了平衡。有人说他中邪了,他说他虽然老了,但他的心里没有害怕,所以他不会中邪。

猎枪

老张出售了那猎枪后,常常手痒难忍,但他没有猎枪,便无法上山去打猎。后来实在忍不住,他便找到买走他猎枪的那人,商议借猎枪使用几天。那人遂了他意,他扛着猎枪进山不久便碰到一只狼,他因为久未打猎,便说出了一句连他自己也吃惊的话:我要打中它的眼睛。他从容开枪,那只狼应着枪声从石头上坠地。他从子弹的沉闷声响判断出,他击中了那只狼。等他在乱石堆中找到毙命的狼后,他惊讶地发现,子弹是从狼的眼睛里射人的。

无意说出的一句话,变成了惊人的事实,老张再也不信猎枪会中邪了。

第二天,老张碰到一群黄羊。他瞄准一只肥壮的黄羊开了枪,黄羊群四散而逃,他无比惊讶地发现,在那只肥壮的黄羊旁边,躺着一只正在流血的褐色黄羊。

他一枪居然打中了两只黄羊。

这意外的惊喜,犹如神帮助了老张,将福祉降临到了他身上。

老张喃喃自语,发生了这么美好的事情,猎枪中邪一说,还站得住脚吗?

老张又找到了以前的感觉,觉得手握猎枪无比亲切,无论瞄准还是射击,都能体会到以前的快感。他想继续打猎,但还枪的日子到了,他无奈一笑,将猎枪还给了那人。

草乌

猎人有时捕猎,仅为致野兽丧命,其使用的方法,多为投毒。

新疆以前的猎人,用得最多的毒草是草乌,野兽食之两三个小时后。口鼻中的白沫凝成骇人的一团,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比如狼和沙狐,把牛羊祸害得太厉害,猎人们便要想办法收拾它们。据说狼和沙狐都懂人,它们一旦发现自己被猎人盯上,就会迅速离去,从此不再回来。但它们躲得了猎人。却躲不了草乌,猎人把草乌包在诱饵中,一年不够等两年,两年不够等三年,终能等得狼返回。狼返回后忘了一两年前的事情,便一一被毒倒在地。

草乌虽然有毒,却长得好看。不认识草乌的人,常常会对它漂亮的花朵大加赞赏。在夏季,草乌长得像玉米一样有秆有叶,尤其是叶子酷似耳朵,顶部的花冠更是鲜艳娇嫩。不知情者会用手去摸那花冠,或把鼻子凑近去闻。手摸摸倒无坊,但用鼻子闻过后。轻则过敏发烧,重则一命呜呼。

草乌多生长于阿勒泰,那一带的猎人便经常用草乌去毒狼。时间长了,草乌便被猎人专用,变成了特殊的猎具。

有一位猎人用一只锅扣住一根草乌的根,断了它的阳光和水分,一月后那草根盘结在一起,沁出阴森森的白色。那人用棍子将锅挑开,戴上手套把那根拔出,晒干后磨成粉,放进作为诱饵的肉中,毒死了一只经常祸害鸡的黄鼠狼。

猎人盯上狼或狐狸后,却并不急于对它们下手。如果在洞穴附近投放含有草乌的诱饵,它们食之后进入洞穴毙命,会导致尸体腐烂传播瘟疫。他们也不会将诱饵放在河边,那样的话,野兽一旦闻到味道,跳入河中就可将一切甩在身后。

野兽吃了含有草乌的诱饵后,必经受一番痛苦挣扎,才会跌入死亡深渊。

有一只狼中毒后,在地上抓出了深深的爪痕。想必剧毒在它体内掀起的裂痛,让它恨不得把大地抓破,但最后它浑身变得无力,慢慢没有了声息。

另有一只沙狐,死在距毒饵一百多米的地方。它身上布满爪痕,全身的毛几乎已被拔光。不难想象,它挣扎出去的那一百多米,是如何疼痛难忍,又是如何抓挖自己躯体的。

草乌本应用于清除恶兽,但后来使用草乌的人多了,牛羊和马,还有狗和鸡便跟着遭殃。有一只猫吃了毒饵,在村后的山坡上号哭半夜,让全村人都坐卧不宁。那一夜,凡是投过草乌的人,都发誓不再碰草乌一次。

如今,没有人再用草乌。

草乌兀自生长,一岁一枯荣。没有人去碰它,它便不会毒人。到了花季,它高耸绽开的花朵,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赏。

卡盆

打鱼者,是在水中寻找另一种猎物的猎人,他们的猎具是卡盆和鱼叉。

先说卡盆。新疆有一个说法。只要有海子,就会有卡盆。

海子多指塔里木盆地的小湖泊,卡盆则指划行于海子中的小舟。

此二物均在新疆,且与罗布人有关。罗布人多逐水而居,如需要渡到对岸或去打鱼,便掀动一叶卡盆入海子,即用一头大如扇面的木桨划水而去。

罗布人世代生存于塔里木河流域,善捕鱼,会吃鱼,有很多和鱼有关的故事。《回疆志》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食。”本来新疆多骑马的牧民,且以牛羊肉为食,但是到了罗布人这里却改变了方式,他们住在水边,出门就上了卡盆。如果有鱼出现,他们随手拿起备放于卡盆中的渔叉,迅疾叉入河水中,待提出便已叉住一条鱼。他们的卡盆多用于捕鱼,每次均有不错的收获,所以他们便多食鱼。

制作卡盆,往往选择最大最粗的一根胡杨木,将一面刨成平底,便是卡盆底部,而另一面则深掏出凹槽,是为盆舱,专用于坐人,亦利于操作劃行。

在塔里木河流域一带,多见人们在水中撑卡盆悠然慢行。问及做卡盆的难易程度,当地人回答,他们用的都是老卡盆,有的人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个卡盆,所以说不上做卡盆的难易。细看他们的卡盆,果然都老旧,但却显得结实,应该还可以再用很多年。问及为何使用老卡盆,他们说现在人的手艺不行,而且现在的胡杨也不行,掏不出像样的卡盆。

我听得出,他们说的“像样”并非是好看,而是要实用。要说实用,确实还是老卡盆好,其木质至今仍不见裂纹,做工亦周正精细,撑一叶这样的卡盆进入海子,安全,轻便,着实是有趣得很。

打鱼完毕,他们将卡盆搁之岸边,然后便回家去了。都是老卡盆,村里人想用便用,用完了放到原来的地方即可。人们对每一个卡盆都很熟悉,看到卡盆便如同看到了其主人,或者说,那就是主人的名字,或主人的脸。

关于卡盆,有一件让罗布人忘不了的事情。1852年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小罗布淖尔爆发鼠疫,人们无以抵挡,像被割倒的芦苇一样一茬茬倒下毙命。后来有人看见塔里木河,便说瘟疫应该过不了河,我们全部到河对岸去,把瘟疫甩在这儿让它自生自灭。于是人们轮换乘卡盆过河,在另一岸边扎下帐篷,生火做饭。果然。瘟疫被河水阻拦在了河的另一边,等到入秋后草木枯萎,便消失殆尽。人们感慨,幸亏我们有卡盆,否则会被瘟疫无形的大嘴吞噬。

此为卡盆最为传奇的故事。

如今,罗布人结婚时,新郎要提前几天去岳父家,跟着岳父撑一叶卡盆去打鱼。随后,岳父把那个卡盆送给女婿,再把门前的某一个海子送给女儿作为嫁妆。“有了卡盆和海子,便就知道了怎样活命。”此虽为老规矩,但对生命却有意义。

曾在一个小海子前,见一人用嘴叼着一枝玫瑰花,用双手将一叶卡盆从对面撑到我面前。我们平时但凡提及玫瑰花,都有具体指向,所以见他如此动作,便觉得新奇。细问原因,原来他专门种植玫瑰花,在对岸不远处,就是他的大片玫瑰田。又问他用嘴叼玫瑰花有何用意,他说种玫瑰花的人,吃玫瑰花、闻玫瑰花、看玫瑰花都是习惯,有时候干活干累了,走到玫瑰花跟前闻上一会儿,浑身就又有了力气。不用再问,他将这一朵玫瑰花叼在嘴里,一定是因为双手忙于撑卡盆而无法腾出,但是他一路闻着玫瑰花香,又是多么惬意。

另一人在海子上撑卡盆时,遇到的却不是美好的事情。他将卡盆撑到海子中间时,那卡盆却莫名开裂,水顷刻间便淹沉了卡盆。他扔掉划桨,奋力向岸边游去。因为离岸太远,加之他力气不济,几次差一点沉人海子,但他不想死,遂挣扎又向前游去。最后,他终于游到了岸边。

上岸后,他回头去看沉入海子里的卡盆,却看见他挂在腰间的玉石沉入了湖中,正在湖底的一块石头上闪闪发光。他想返回将玉石捞出,但死亡的恐惧让他不敢靠近海子一步。

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什么是疼痛。

劝诫骨

有谚语说,好猎人有一手过人的枪法,更好的猎人有一块劝诫骨。

劝诫骨是羊的第十根腰椎骨,即臀骨前面的那块骨头。

一块骨头,如果没有用途,便普通之极,而一旦被派上用场,则被赋予意义,也会具备文化色彩,变得非同一般。

劝诫骨便如此。

人们选这块骨头当劝诫骨,实际上是用于完成一问一答的智力游戏。问答由两人进行,通常这样进行——

问:这是什么?

答:好男儿的额头。

问:为何叫“好男儿的额头”?

答:军队向前他领头,军队后退他断后,因而叫“好男儿的额头”。

问:这是什么?

答:鸟中之王的翅膀。

问:为何叫“鸟中之王的翅膀”?

答:它不怕风吹雨打,因而叫“鸟中之王的翅膀”。

问:这是什么?

答:金鞍。

问:为何叫“金鞍”?

答:它鞴在未驯马背上不会坏,鞴在娇气马背上不会烂,因而叫“金鞍”。

问:这是什么?

答:金须弥山。

问:为何叫“金须弥山”?

答:它后部满盛酸奶,前部满堆肉油,因而叫“金须弥山”。

问:这是什么?

答:平原上的河流。

问:为何叫“平原上的河流”?

答:千匹万匹马儿饮水碰不着也挤不着,因而叫“平原上的河流”。

问:那这究竟是块什么骨头呢?

答:这是吃嫩草、饮清泉的花脸绵羊二十六块椎骨后的那一块,臀骨前的那一块,人称“劝诫骨”的那块骨头,它被主人用来待客,被客人用来测智力,是块劝人向善的骨头,让我们祝愿羊只繁殖到千千万万,祝愿主人永享安康!

从形式上看,劝诫骨在一问一答间显得颇为有趣,完成一轮忍不住还想再来一轮。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玩的,往深里看,或经得多了,就会发现劝诫骨蕴藏着大世界。一位老猎人教孙子打猎,他看重劝诫骨的说教形式,便想用劝诫骨来完成对孙子的引导。但是他缺少一块劝诫骨,扭头一看所有的羊都在吃草。它们还没有长到膘肥体壮,还不到宰杀的时候。老猎人对孙子说,咱们就从一只羊身上借一块劝诫骨,用完后暂时寄存在它身上,一两年后它被宰杀了,就可以把那块骨头取出。这样多好啊,作为劝诫骨,它在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件事。

孙子听得非懂似懂。

老猎人看了羊群一眼,孙子不知道爷爷从哪只羊身上借了劝诫骨,但老猎人不做解释,他引诱孙子问他:打猎要记住什么?

老猎人答:会打肥的大的猎物,但有一种不打。

孙子问:哪一种猎物不打?

老猎人答:三只动物算一群,打死了两只,剩下的一只不打。

孙子问:为什么剩下的一只不打?

老猎人答:梨的把儿切不成块,草原和年轻人分不开。把剩下的一只留下,就留下了草原的命。

孙子问:草原有命吗?

老猎人答:草原的命就是让河水流过,让鸟儿从天上飞过,让动物在地上吃草。河水要流向大海,鸟儿的归宿在远方……

孙子问:除了这些,还应该怎样打猎?

老猎人答:领头的动物不打。

孙子问:为什么领头的动物不打?

老猎人答:如果打死了它,动物们就会迷失方向。

孙子问:还有不能打的动物吗?

老猎人答:不打怀胎的母动物,不打幼小的动物。

孙子问:为什么?

老猎人答:怀胎的母动物是两个生命,不能掠夺它肚子里的那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至于幼小的动物,应该让它长大,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孙子问:记得你说过公动物也不能打?

老猎人答:要看情况,如果一群动物中只有一只公动物,留下它,有利于那群动物的繁殖。

老猎人和孙子的一番问答,闪烁着猎人的精神光芒。作为猎人,他们必须遵循古老的法则,猎捕动物用于果腹。但他们懂得平衡大自然的生物链,懂得尊重动物的生命。所以,他们让猎捕这一古老的职业,焕发出了浪漫色彩。

后来,老猎人不幸命殁,孙子不知道爷爷当时借劝诫骨的是哪只羊,于是他每宰杀一只羊,便留一块劝诫骨,一群羊被宰杀完后,他攒了一大把劝诫骨。他每借劝诫骨完成一次问答,便解决一个难题。后来他终于明白,爷爷借了一群羊的劝诫骨,他每遇到一个难题,都有一个劝诫骨等着他,他便什么也不怕。这样一想,他就笑了。

雪书

忙碌了一年,进入冬天后,猎人们便收起猎枪,等待第一场大雪。

蒙古族把白色视为吉祥,每年下第一场雪时,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像是听到了某个召唤,会骑马走向朋友的毡房。

猎人们要去做一件事,其蒙古语叫“查斯纳毛来”,翻译成汉语是“在初雪中下一封雪书。”

此雪书是一种游戏。专下给朋友。

猎人们进了朋友的毡房,首先道贺瑞雪,然后问主人,你的羊好吗,马好吗,牧场好吗?主人逐一回答后。也会问客人,你的妻子好吗,孩子好吗,毡房好吗?

这看似热情的问候,却暗藏玄机,主人和客人在此时虽然都面带微笑,但却都小心翼翼盯着对方。为何如此紧张,因为这个时候是客人给主人下雪书的关键时刻,所以客人要想办法迷惑主人,趁他不注意把雪书藏在他家中。而主人早已知道客人的意图,便紧紧盯着他,看他會把雪书放在何处。

最后,客人一定会把雪书藏在隐蔽的地方,起身出门时暗示主人,他已将雪书藏入一个地方。然后,便冲出门骑上马往回跑。

主人马上发动全家人寻找雪书,找到后便骑马去追那人,如果追上了那人便认输;如果追不上那人,认输的便只好是他。

输了的一方,必须按照雪书上的要求,准备一次宴请,至于宴请时间和所需物品,雪书上会写得清清楚楚。

如此赌来的一次宴请,才算是共庆瑞雪。

无论是赢家还是输家,酒足饭饱后,都会手拉手走出院子。在雪地上深深踩下脚印,以示来年雨水充足,牛羊肥壮。

有一年,两个猎人将下雪书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一起去雪地里踩脚印时,赢了的那人一个趔趄摔倒,将输了的那人也带倒在了地上。两人爬起后表情怪异,憋了好一会儿想说什么,但最终却什么也说不出。最后,俩人都觉得那天太怪异,似乎要发生不祥的事情。

那一年果然发生了怪事,本来是酷热的六月。却一夜间下了一场大雪。猎人们感叹,他们的遭遇。便就是所谓的六月飞雪了。因为心悸,人们便都不走动,似乎外面堆积的不是雪,而是刀子。

很快,便在天鹅湖边发生了让人惊骇的事情。一只天鹅被冻死,另一只天鹅飞上天空,然后摔死在那只天鹅身旁。猎人们遂明白,那两只天鹅是一对情侣,一只死了另一只便也不活。

巴音布鲁克是天鹅的故乡,那两只天鹅的举动。把天鹅的传奇推到了极致。

距天鹅湖不远,有一座山被称为狼山。每当狼群在草原上活动,头狼便站在山冈上指挥狼群,让它们或攻击牦牛,或劫掠羊群,从来都不会落空。狼对天气变化很敏感,所以狼群在那场雪下起之前便迁徙去了别处,只有一只母狼因为小狼崽太多,便被困在了草原上。它用嘴叼着小狼崽,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又回来转移下一只。雪很厚,它每走一段便要停一会儿。人们知道狼的肚子易受凉,如果长时间与积雪接触,它们会受不了,所以这只母狼才要不断地停顿。它这样做,实际上一反狼的常态。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野里。没办法,它为了小狼崽便只能这样做,哪怕有人对它开枪,它也只能一趟趟来回跑。几趟过后,它终于把所有小狼崽都转移了过去。雪地上留下一串狼的爪印,颇为引人注目。

有两个猎人们目睹了天鹅之死和母狼的举动,其中一人对另一人下了雪书,那人输了,打开雪书后看见上面写着:“这场雪虽然来得太早,但却是今年的第一场雪。我对你下这个雪书,如果你输了。就去把那两只天鹅埋了。”那人去埋那两只天鹅,却看到让他惊讶的一幕,一大群天鹅合力,将那两只天鹅拽入了湖中。湖中的波浪不停地聚拢来又扩散开,那两只天鹅犹如仍在游动,一点一点游人了湖泊深处。

当晚,又发生一件奇事,有狼的嗥叫声传来。比平时低缓、从容和温柔了很多。那一晚,巴音布鲁克没有风,星星格外明亮。

第二天,那两个猎人见面,都说昨天的那一封雪书,谁也没赢,谁也没输。

猜你喜欢
爪印布鲁圈套
雪白的世界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狼的圈套
雪后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蜘蛛的圈套
影子布鲁
野猫爪印会说话
拯救“布鲁”
狼的三只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