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5-13 10:19连续敏
音乐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高等院校

摘 要: 以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对闽台两地部分高校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福建与台湾高等院校钢琴教育各自存在的优势与差异及其发展对策进行积极思考、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提高福建乃至大陆地区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闽台地区;钢琴教育;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074 -07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2.011

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中,钢琴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几十年来,福建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在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当代钢琴教育起步早、起点高,总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于福建。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日益紧密,闽台之间的音乐教育交流也日益频繁。笔者于2017年5月15日至5月20日前往台湾师范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师生们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本文将从海峡两岸钢琴教育的背景、现状、差异比较与发展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历史与背景

福建作为大陆的沿海省份,经济较发达,钢琴教育起步较早。特别是厦门,由于清末被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早在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就纷纷在厦门鼓浪屿建立了教会学校及教堂,鼓浪屿成为了外国领事馆的聚集地,因此,西方的音乐文化尤其是钢琴文化随之传入厦门。鼓浪屿成为了全国著名的“钢琴之岛”,岛上居民家庭拥有钢琴的比例位于全国前列,曾培育出好几位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如李嘉禄、殷承宗、许斐平等。在全国,福建算是钢琴教育基础较好的省份,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走向国际的新生代钢琴家,如吴迪、牛牛、林芃等。目前福建主要的本科音乐院校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以及一些其他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等。其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可追溯到1938年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52年8月福建师范学院 {1} 正式创建音乐专修科,经过几十年发展,2003年12月,在原音乐系的基础上组建了音乐学院。其他艺术或音乐学院均陆续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福建的音乐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从原有的“厦门大学”“福建师大”“集美师专”三足鼎立拓展到现今的10余所大学的音乐院系共同发展。许多院校由原来的大专升级为本科,部分院校已有硕士点,并面向全国招生,而钢琴专业目前已成为各校音乐学科最重要、学习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海峡对岸的台湾,钢琴教育起步较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二战”以后

1895~194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受其殖民统治,史称“日据时期”,因此台湾的文化深受日本影响。“二战”以后,许多台湾学生留学日本,台湾的钢琴教育进入起步阶段。

(二)20世纪60年代

以张彩湘(被誉为台湾“钢琴教父”)为代表的第一代留日学生和以吴漪曼、吴季札为代表的留欧学生陆续返台,他们将日本、欧洲等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带回了台湾,台湾的钢琴教育进入发展阶段。

(三)20世纪70~80年代

台湾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时称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期间大批留美、留欧学生陆续返台,成為了台湾钢琴教育的中坚力量。7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在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学校中增设了“音乐实验班”,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为止,让一些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选修钢琴或其他乐器,以及音乐相关科目。音乐班的设立使学钢琴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台湾的钢琴教育进入巅峰阶段。

(四)20世纪90年代

从90年代开始,台湾的经济有所衰退,各大学纷纷成立音乐系,但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1998年以后,由于出生率的大幅降低,台湾出现“少子化”现象,许多大学都难以招满学生,台湾的钢琴教育进入萎缩阶段。目前台湾有影响的艺术或音乐院校主要有: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台湾辅仁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台中教育大学人文学院音乐学系、台湾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音乐学系、高雄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台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等。{2} 其中,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几乎称得上是台湾地区最高音乐学府,亦是办学历史最早的音乐院校,其前身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早在1946年便设立音乐专修科,1955年升格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1967年改为公立大学。其余院校分别成立于50、60年代以后。目前台湾绝大部分音乐院校都包含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钢琴专业也是台湾音乐院校最重要、学习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可以看出,台湾由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较早(大概早于大陆20~30年),它的音乐院校无论在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都比福建的院校要更早、更高。虽然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但由于政治、历史背景的不同,在钢琴教育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状与条件

(一)教学设施

此次台湾之行,笔者走访了台湾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台师大”)和台中教育大学(以下简称“台教大”),又在福建调研了福建师范大学(以下简称“福师大”)、集美大学(以下简称“集大”),参观了这四所高校的校园、教学楼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琴房、音乐厅、排练厅等硬件设施场所。应该说,闽台两地高校在教室、音乐厅、图书馆、排练厅等方面条件相当,但在琴房硬件方面差距较大。台湾高校的教师琴房都是2台七尺三角琴,其中台师大分别是1台斯坦威、1台卡瓦依或雅马哈,台教大则是2台卡瓦依或雅马哈,学生琴房用琴也是卡瓦依或雅马哈,其中台师大是每间琴房1台三角琴,台教大是每间琴房1台三角琴或是2台立式琴;福师大的教师琴房用琴是1台三角卡瓦依和1台国产立式琴,集大的教师琴房用琴是2台立式琴,1台卡瓦依,1台国产琴,学生琴房则都是1台国产立式琴。

钢琴属于较昂贵的乐器,尤其是品牌琴、三角琴更是价格不菲。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对于钢琴教育硬件方面的投入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台湾的学生接触优质琴、三角钢琴的机会较多,这对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奠定了硬件基础。

除了琴房之外,台湾高校艺术院系的图书资料室也有所不同。一般综合性大学都有1~2个大型图书馆,其中音乐学院还有自身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供教师及学生借阅图书及乐谱,这点两岸的学校基本相同,但台湾的图书资料室可提供师生免费上网(大概有10余台电脑),以方便师生利用校园网络,查阅全球的资讯。此外,其乐谱及书籍大多数是国外原版,只有少数由台湾的“全音乐谱出版社”出版。台湾很少引进国外的版本进行再版,因为引进原版需要支付较为高昂的版权费,然而再出版后卖出的乐谱数量由于人口基数少等原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所以台湾地区所用的乐谱绝大部分是国外原版。

(二)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目前福建的高校中,大多数钢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少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大陆是到了90年代经济发展以后才陆续有学生留学国外,因此现有的“海归”的年龄基本不超过45岁,且大部分为本校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即外聘教师)较少;而台湾的高校钢琴教师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留学经历(包括一些老教师),其原因如上述提及的。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已有大批留学生到欧美、日本等地留学,且大多数都获得了博士学位,陆续回台参加工作以后,成为了台湾高校的中坚力量。由于台湾目前高校的职位较少,人才供过于求,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因此大约有一半比例的教师是兼任教师,而且往往是一名兼任教师同时在几所高校兼课。聘请兼任教师在台湾是很普遍的现象,除了职位紧张的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能使学校更加灵活地对教师进行优胜劣汰。另外,大陆高校教师的职称主要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台湾高校教师的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详见表1。

(三)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是影响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社会声誉等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此次调研笔者通过现场听课、观看排练、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了两岸院校的招生制度及生源质量。总体而言,台师大与台教大的生源质量都要优于福师大和集大,特别是台师大,作为台湾一流的高等音乐学府,每年都能招收到全台湾最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扎实的基本功及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绝大多数来自台湾中小学“音乐班” {1},是经过严格规范的入学考试筛选出来的,他们的生源质量并不亚于大陆的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学子。这一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思考:论面积,台湾只有福建的三分之一不到;论人口,台湾也比福建少了近1500万,如此客观条件却能有这么高质量的生源比例,的确与其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和严格规范的招生考试制度密不可分。

(四)课程设置

两岸艺术院校的本科课程设置,总体上相似,但也有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专业必修课都有开设中国音乐史(台湾学校还开设“台湾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学、曲式分析、合唱、指挥、视唱练耳(台湾叫“音乐基础训练”)等课程;差异之处在于福建的艺术院校主要分为“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其中再细分为钢琴、声乐、器乐等主修方向,而台湾的艺术院校,不分“音教”或“音表”,而是分为主修或副修,即主修钢琴或声乐或其他乐器等。另外,福建院校的钢琴个别课大一、大二年级上课形式为“一对二”(即每人每周半节课),大三年级是“一对一”(即每人每周一节课),大四只有一学期“一对一”专业课或是没有专业课;而台湾院校的钢琴主修生个别课从大一到大四都是“一对一”(即每人每周一节课),副修生则都是“一对二”(即每人每周半节课)。

(五)考试要求

专业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方式,也是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平台。钢琴考试形式主要以现场演奏(基本为独奏,有时也有双钢琴),专业老师现场打分为主。每个学校、每个学年的考试要求都不一样,福建高校的钢琴考试包含期中、期末考试,台湾高校则没有期中考试,只有期末考试。四所学校的钢琴考试要求详见表3。

三、差异与对策

通过两岸院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高校钢琴教育的优势:其一,起步早、基础好;其二,生源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其三,高要求,严标准。虽说台湾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并且出现“少子化”现象使招生规模有所萎缩,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软件都依然具有强劲的实力,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是高于福建。

(一)闽台高校钢琴教育差异

1. 音乐基础教育差异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涵盖在九年义务教育里,主要以音乐课为主,外加一些音乐活动如合唱、小组唱、舞蹈等,有些學校要组建小型的管乐队或民乐队。除了极个别音乐特色学校(例如厦门市音乐学校)之外,中小学生学习乐器都要到校外少年宫、琴行或是另找私人老师。而在台湾,早于1973年便在一些教育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开设了“音乐班”,如台北市光仁小学、台北市福星小学、台中市光复小学、台北市光仁中学初中部、台中市双十初中、台南市大成初中、台湾师大附中高中部等。台湾中小学音乐班的设立目标,除以培育音乐人才、涵养美感情操及健全人格外,主要目的在于延续各中小学的音乐资优教育,再与大专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衔接,培植“专业”的音乐演奏人才 {1} 。近几十年来,各中小学音乐班为台湾的各大音乐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良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培育专业音乐人才的坚实基础,台湾中小学“音乐班”的实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2. 招生考试程序差异

本科招生入学考试是筛选、甄别音乐人才的重要“关卡”。然而近10年来,就福建省来说,随着高校的扩招,“艺考”(即艺术专业面试)人数暴增,考生要在3~5分钟的专业面试时间里完成一首歌的歌唱或一首自选曲目的演奏。由于时间太短,经常会出现考生一首曲子都还没有弹奏完整考官就得叫停的情况。此外,许多考生原本钢琴基础就较薄弱,却选择了远高于自身实际水平的曲目,更有甚者只练其中技术最难、最出彩的段落,苦练一年半载以应付考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考官有时不一定能很准确、客观地判断考生的真实水平,因此这种考试制度就给许多“半路出家”和“曲线救国”的考生以投机取巧的机会。

台湾和福建一样,也是采取“联考”的形式,即所有艺术院校集中在一个考点联合考试,每所学校各派几位教师监考,免去了考生奔波之苦。钢琴考试共分为两个考场,每个考场大概有11位考官,全部都是钢琴专业老师。其中一个考场考基本功(即音阶、琶音等)及自选曲1首,另一个考场考1首古典奏鸣曲快板乐章及1首巴赫原创作品,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必须准备四项考试内容。这样的考试要求若没有扎实的演奏功底,几乎不可能完整地弹下来,从而杜绝了考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3. 专业设置与考试模式差异

从前文的表2可以看出,台湾高校的“师生比”较高,也就是说每个钢琴学生的专业课时量更多一些。从表3又可以看出,福建的高校钢琴考试要求相对不高,而台湾高校钢琴考试的要求无论从曲目数量、作品难度、风格把握等都更加严格。当然这与生源质量、课时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优质的生源和充足的课时作保证,福建的高校若参照此种高要求的考试制度无异于“拔苗助长”“天方夜谭”。严格规范的专业考试对于拓宽学生的曲目量、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舞台实践能力、培养其坚韧刻苦的品质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学生入学以后,通过每学期的考试,都能在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与锻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一定曲目“量”的积累,怎么可能有“质”的飞跃呢?

(二)福建钢琴教育发展对策

1. 加强音乐基础教育

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从孩子抓起。台湾中小学“音乐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单靠几所音乐特色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才能为高校培养充足、优质的后备军。福建的经济条件与音乐教育基础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在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开设“音乐班”,当然培养方向不仅限钢琴,还有其他乐器或声乐。现在许多孩子都有业余学习钢琴,如果能将“音乐班”的設立作为一种政府行为进行实施和推广,并且实行中小学贯穿衔接,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培养效果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笔者真诚地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重视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2. 提高入学门槛和考试要求

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从“入口”和“出口”从严把关。不仅要提高入学门槛以保证生源质量,还要以严格的考试要求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二者缺一不可。而如今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情况是,如果严把招生关的话,会有一些学校招不到学生;如果严把考试关的话,会影响一些学校的毕业率,从而影响其社会信誉,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问题。但从长远角度看,为了招到学生而降低招生标准,为了毕业率高而放松考试要求,长期下来必将恶性循环,使高校音乐教育变成“豆腐渣”工程,这对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水平、培育音乐人才都是极为不利的!其实不仅在台湾,在其他亚欧国家或地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旅程都是十分艰辛的,想在大学里舒服地“混”到毕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不仅要“严进”更要“严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有水平、有实力的栋梁。

3. 促进闽台音乐交流与合作

闽台两地“一水之隔”,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尤其是闽南地区更是与台湾在文化、方言、习俗上同根同源。我们应发挥两地间人缘、地缘的优势,加强闽台区域合作,进一步促进高校间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中国大陆部分高校已开办闽台合作办学的项目,部分学校每年选拔1、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交换生”到台湾高校学习一学期或一学年等,但在音乐专业方面,闽台高校之间的交流还较少,应该多“请过来、走过去”。例如,两岸学校可以互派院系领导、骨干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进行互访,通过上课、讲座、座谈会、音乐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拓宽彼此视野、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实现两岸共赢。

结 语

通过对于闽台两地高校钢琴教育及其相关内外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笔者找到了双方的相似和差异点,也看到了台湾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这对我们提高福建乃至其他钢琴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出了前瞻性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台湾高校浓郁的艺术氛围、先进的教学设施、严谨的教学制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值得学习。台湾的成功办学经验,更好地为福建乃至全国高校钢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积极地推动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 本篇责任编辑 杨迪瑞

收稿日期: 2017-10-31

基金项目: 2016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台艺术院校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FJ2016B220)。

作者简介:连续敏(1979— ),女,硕士,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福建厦门 361003)。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高等院校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