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农村发展对策的探究

2018-05-14 09:56杨维铮
大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杨维铮

【摘 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这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和人们幸福感的提升。本文结合当下精准扶贫的政策,试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科技、农产品电商销售、制度建设等几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振兴有所帮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产品电商化 特色产业 普惠金融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据统计,30多年间,近6亿人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然而到2013年我国还存在7000多万人口贫困人口。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我国扶贫脱贫任务实为艰巨。于是习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个相对粗放扶贫来说的一种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农户的精准定位、精准帮扶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的概念在2014年正式得到确立和推广,2015年起政府开始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基本上以一年消除一千万左右贫困人口的速度取得显著成绩。但尽管如此,到2017年末我国还有约3046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生活依旧十分艰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如今扶贫已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拥有良好的对策对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必不可少。

二、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还存在3046万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但现在很多农村在扶贫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立的不完善、农村优秀人才的外流、科技的落后、产业发展落后等系列问题。

三、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一)扶“设施”,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农村发展的滞后很大程度上由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难以吸引产业在当地落户。交通通信设施的落后,进一步导致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这对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来说也极为不利。生活设施,如水电等的不便,使大量年轻人为改善生活,都纷纷携家带口到城里发展。可见,基础设施的缺乏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而对于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来说,发展不仅得修路,还要建设系列基础设施,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二)扶“渠道”,完善农产品销售的电商网络。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数量大,种类繁多,农产品供给能力强。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农村的发展滞后,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不高等原因,农产品销售缺乏有效的网上渠道。这使得当地农产品往往只能在当地销售,市场波及范围大大地被缩小。例如,潢川县“鸡头米”这种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农产品,价格实惠、口味极佳且有一定药用价值。却因为缺乏相应的网上销售,这种特产便很难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因此,完善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渠道必不可少。它会增强当地农产品的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扶“智力”,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科技的运用。新时代下,人们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包括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父母可能会拼尽全力供子女上学,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于是,以往农村地区是缺乏优秀的人才,现在可能变成了人才的大量外流。所以,贫困地区应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优秀学子家庭的帮扶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当地的温暖,愿意在学成后回来建设家乡。此外,要注重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农业中运用大量科技知识,带动农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信息网络,通过科技、人才,拉动农村的发展。

(四)扶“金融”,用惠普金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良好的金融服务对农村地区摆脱贫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一定作用。惠普金融是时下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它可以为各种主体平等地提供金融服务,这种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可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发展“融资难”等问题。

农村发展有了资金支持,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从而对更多金融服务机构产生吸引力。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资金链,为贫困地区的振兴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扶“产业”,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找到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对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说都极为重要。成都当局自2015年就大量发展当地农村特色经济产业。从牌坊村的饮水工程和养牛场、青凤镇凤仙村的水产养殖园到灵山镇关路村的蔬菜大棚,这些特色产业真正惠及了百姓,产业建设成功率较大。如牌坊村的养牛业就让56户贫困户持续增收。而且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那些在山区的贫困地区来说,也可以适时发展符合当地的特色旅游业,以拉动经济增长。贫困地区只有找准产业,才能精准扶持,这样产业经济发展后劲才更为强盛。

(六)扶“制度”,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腐败问题,特权思想是社会的痼疾和通病,它的存在十分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精准扶贫阶段,我们需要加大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防止腐败、特权思想阻碍扶贫的进度,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百姓得不到扶持。这种监督,一靠内部制约,二靠外部约束。内部制約指的是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扶贫部门应自觉按规章办事,部门之间加强相互监督。外部约束是指农民加强对政府扶贫工作的监督,勇于捍卫自身权利,有关部门也应对百姓反应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这种双向互动的监督机制有助于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在社会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百姓切实感到政府的温暖,从而也会更有信心去奋斗拼搏。

四、结语

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贫困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找出一条符合当地发展规律的道路。完善相关设施,开拓农产品销售 渠道,引才引智,引产业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振兴。

【参考文献】

[1] 青纪.让扶贫领域“微腐败”无处遁形[N].青海日报,2018-04-03(009).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