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绵:走过岁月 守得花开

2018-05-14 12:06
科学导报 2018年30期
关键词:太钢钢丝笔尖

近日,太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当选2017“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看着面前这个话语不多、不苟言笑、貌不惊人的男子,如果没人告诉你,你可能不相信他就是名噪一时的、让中国有了自己的“笔尖钢”的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就在一年多前,随着太钢笔尖钢的问世,圆珠笔钢材纯粹依靠进口的局面就此改写,而研发者王辉绵也从此声名鹊起。

成功始于点滴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始于点滴积累,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在王辉绵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1990年,王辉绵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来到太钢线材厂,做了一名基层技术员。并不满足于干着眼前简单的活儿虚度光阴的他,从此在工作岗位上开启了边实践、边学习、边钻研的成长之路。因为努力,王辉绵的进步比别人明显快很多,他渐渐地从行业“小白”蜕变为技术“大牛”。1998年,公司组建不锈钢棒线材产品研发团队,王辉绵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脱颖而出,成为团队负责人,并很快开发出高性能不锈钢线材系列品种,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际上,不锈钢棒线材在公司的产品结构中是小类品种,在笔尖钢之前,很少像大类品种那样引人瞩目。但在王辉绵和团队的默默耕耘和不懈努力下,依然涌现出清洁球用钢、高端焊线用钢、不锈螺纹钢等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产品,为公司丰富品种结构、树立品牌形象立下汗马功劳。2009年,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启动,对大桥用螺纹钢筋的各项指标要求十分严苛。王辉绵意识到,这是一个拓展不锈钢棒线材应用领域的难得机会。然而,建筑用不锈螺纹钢筋的制造难度极高,世界范围内,能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与每次研发攻关一样,王辉绵带领团队成员又一次没日没夜往返于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一边试验、一边翻书、一边试着生产……就这样经过一年艰难的攻关,产品终于试制成功。

2013年,在众多国际知名不锈钢企业同台竞标的情况下,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钢筋凭借过硬的质量成功中标港珠澳大桥工程,替代了传统钢材,实现了双相不锈钢钢筋首次在国内桥梁上的批量化应用。自此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由于产品质量稳定,服务到位,太钢还收到了大桥管理局专门发来的感谢信。王辉绵也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太钢集团上下的普遍尊重……

创新成为发展动力

“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别指望一蹴而就,得有耐心、有韧劲。”干了近20年产品研发的王辉绵对于创新有着自己的认识。

早在2011年3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启动,太钢作为主力,展开技术攻关。王辉绵担任笔尖钢课题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

一直以来,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太钢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一切资料都没有,我们用几十公斤的炼炉开始实验,成千次地摸索。”王辉绵说,几年来,他们这些攻关项目的人员一直都在苦心琢磨解决方法,甚至在休息、吃饭的时候也忍不住要去琢磨。而终于,从司空见惯的家常“和面”中找到了突破灵感: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得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炼特种钢是个精细活儿,从原料到笔尖钢丝,需要5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质量控制。如果炼钢有微小的气泡,钢丝就有可能在机器上穿孔;盘条轧制时也可能会表面开裂。为了钢丝外表不受一点剐蹭,他们在吊运钢丝卷的时候,不能用钢叉,而是用皮带;之后还要用木箱包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轮近百项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2016年9月,大规模炼钢10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地写上“中国制造”的标志。

持续发扬工匠精神

“王工程师有点‘轴劲儿,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工匠精神。其实从2016年9月,我们已经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笔尖钢,当时我们就想来宣传报道这个事情。但王工程师一口回绝了我,他说必须等到产品性能完全达到进口的标准才能对外公布。太钢包括王工在内的许多科研人员都是这样,力求自己的产品做到完美。”太钢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黄传宝如此评价王辉绵。

“他平时话不多,但非常执着。属于那种外表安静,内心强大的人。”这是团队成员、不锈线材厂技术质量科科长闫士彩眼里的王辉绵。

“我个人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笔尖鋼的研发成功源于公司搭建的创新平台和团队伙伴的共同付出。一方面,太钢通过深化改革启动创新‘引擎。另一方面,太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能工巧匠,潜心打造精品。通过精益求精,公司的产品品质也不断提高。钢铁业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有挑战,更有机遇。接下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到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坚持创新、打造精品、引领未来!”王绵辉激动地说道。

有人说王辉绵是工作狂,他自己不承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每天工作的时间比在家时间长。王辉绵的妻子曾经嗔怪:除了自己出差的东西,家里的物件放在哪儿他都不知道。王辉绵也很少和家人提及自己的工作,以至于他的儿子很长时间里以为爸爸是搞秘密工作的。直到笔尖钢研发成功,王辉绵成了名人,儿子才惊讶地对他说,爸,你这么牛呐!那一刻,王辉绵笑得很开心,那笑容是一位父亲被儿子崇拜的骄傲,更是一位科技工作者走过岁月、守得花开的幸福。

猜你喜欢
太钢钢丝笔尖
笔尖上的艺术
科技创新促转型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钢丝上的笑声
责任太钢 不锈旗舰
正确使用钢丝清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