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扩大有效投资的路径选择

2018-05-14 08:55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长春市瓶颈

摘要:落实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是长春市必解的课题。分析制约有效投资的机制、环境、融资、人才、要素等瓶颈问题,把扩大投资聚焦在有效上,选择存量升级与增量择优并重、补齐短板与动能培育并举、整合资源与禀赋解析并进、点线面结合与重点突破并行、利用外力与汇聚内力并向、招商引资与落地生根并扶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能量充分释放的路径至关重要。

关键词:长春市;有效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6.3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1.012

根据长春市加快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点任务,分析长春市投资运行情况,就扩大有效投资进行针对性的探析,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一、长春市扩大有效投资瓶颈分析

落实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是长春市必解的课题;找准供给侧问题,破解阻碍有效投资的服务供给瓶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机制瓶颈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破解体制机制瓶颈。谋划机制瓶颈:对投资项目谋划不系统、研究不深入及盲目引进实施项目的现象普遍存在。筛选机制瓶颈:对实施主体筛选、择优不够,对同类投资主体了解、比对不足,急于上马,导致欲速则不达,良好资源没有用好,错失机会。评估机制瓶颈:对重大投资项目投入产出、质量效益的系统评估不够,感性与理性失衡,市直部门与城区、县(市)、开发区对投资没有形成前期沟通、中期磋商、后期合力保障机制。

环境瓶颈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破解软硬环境瓶颈。政策环境瓶颈:研究政策思想解放不够,兑现政策担当精神不足,支持政策与发展需求不对称,导致错失有效投资和有效项目落地机会。服务环境瓶颈:服务效率不高,当决不决,当断不断;审批效率不高,循规蹈矩,教条僵化。同时,受征拆难、寒冷气候等因素制约,导致项目前期周期长,有效能量释放缓慢。市场环境瓶颈:区域内需市场扶植本地供给企业意识不强,市场培育有效投资可持續释放效能的涵养理念淡漠,导致市场资源对有效投资驱动作用弱化。

融资瓶颈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破解资金瓶颈。融资平台瓶颈:融资平台少,成本高,渠道单一。导致有效投资保障不足,投资周期延长。融资服务瓶颈:即融资服务理念陈旧,门槛高,手续繁杂。同时,债权融资服务成本高,股权融资服务不活跃,载体少,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创业、创新型项目受资金问题制约。

人才瓶颈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破解人才瓶颈。人才汇聚瓶颈: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有待于强化,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待于加强,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人才汇聚政策对有效投资的支撑不足。智库建设瓶颈:广开进贤纳才之路还需进一步拓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智库服务有效投资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打通。

要素瓶颈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破解要素瓶颈。生产要素瓶颈: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布局及保障能力与投资项目需求不同步,导致项目达产达效受制约。生活要素瓶颈: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等生活要素布局与服务能力对投资项目支撑不足,导致有效投资主体决策徘徊。配套要素瓶颈:产业链配套要素缺失,导致有效投资产品成本提升,阻碍项目落位。

二、长春市扩大有效投资的路径选择

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对长春市来讲,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把扩大投资聚焦在有效上,选择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能量充分释放的路径至关重要。

存量升级与增量择优并重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存量升级和增量择优路径。首先是存量扩容升级,存量动能持续释放对稳中求进至关重要,也是保障投资有效性的重点,由长春市市直各专业部门统筹,各城区、县(市)、开发区开展存量扩容升级,摸清存量底数和潜力,研究存量扩容升级针对性政策,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有效投资,优化供给质量和结构。其次是增量评估择优,增量优质是有效投资的标志和终极目的。由长春市市直各专业部门负责建立完善优质增量动态信息库,与各城区、县(市)、开发区共享共建。研究增量择优针对性政策,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市、城区、县(市)、开发区联席会议评估机制,确保增量质量,扩大优质供给规模。

补齐短板与动能培育并举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打通当前补短板、未来增动能路径。首先是聚焦短板集聚资金,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老城区改造、民营经济跃升等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研究利用可用财力撬动社会资本的模式,打通钱从哪里来、怎么用、怎么管、怎么还的路径,科学聚集资金,高效利用资金。其次是聚焦动能组合施策,聚焦传统产业在转型中优化动能、新兴产业在扩容中释放动能,树立涵养动能理念,培育优化动能组合施策,以市场供给准入方式促进传统动能优化,新兴动能释放,以政府购买服务撬动新兴业态动能集聚,业绩门槛跨越,新型竞争力提升。

整合资源与禀赋解析并进

发挥资源优势,释放资源效能,打通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调控资源促进有效投资的路径。首先是整合资源吸引投资,专题研究长春市资源驱动力,将有效资源与有效投资同步解析,以有效资源配置,吸引有效投资进入;以有效资源调控,择优有效投资,发挥有效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以有效资源整合,提升对有效投资的引力。其次是禀赋解析力促有效,全面解析资源禀赋丰与欠,打资源牌促有效投资。土地资源丰润,但要节制利用,力求利益最大化;油页岩储量丰沛,但要深度高水平开发;科研资源优势,但要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化;生态资源有限,要控制利用,力求配置于高回报、可持续的有效投资,切忌短期行为,切忌以资源损失换取昙花一现。

点线面结合与重点突破并行

深化“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的理念,打通点、线、面融合并行路径。首先是经济面稳中有进,有效投资的目的是确保经济稳中有进,这是大逻辑,是衡量有效性投资的标准。投资对经济稳有作用关键看产出,重点是投入产出比合理,稳的任何一个举措都不能出现投入与产出倒挂,短期倒挂可容忍,长期倒挂必须改革。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唯一出路。其次是产业线拉长补短,对长春而言,现行产业都有拉长产业链、效益链的空间,分析确定主攻方向,研究推进举措,势在必行,关键在实用、好用上要突破。新兴产业规模小、影响力弱,必须补齐;创新驱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低碳化的路径关键在筛选上,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六个千亿级产业,这就是补短板的重点。再次是项目点实现突破,面是否稳,线是否坚实,关键在点的支撑,点不突破一切都等于零。围绕面和线加快点的谋划和突破,是实现有效投资的必解课题。要发挥重大项目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举全市之力谋划、明确项目点的突破方向。实施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市里高位统筹,资源统一配置,实施顶层设计是应选路径。

利用外力与汇聚内力并向

强化投资有效性,既要利用外力,又要汇聚内力。打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路径。首先是利用外力“走出去”,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外力、外智,走属地包装强体,积蓄能力,积累经验,开发更大市场,打长春品牌、创长春影响发展路径。积极鼓励长春优质企业与域外知名集团强强联合,实施外向型发展。其次是汇聚内力“引进来”,汇聚市场内力、产业引力、科技创新力,瞄准优质企业、对口合作区和东北亚国家,走出以市场需求、产业链融入、国际合作孵化“引进来”的开放合作路径。

招商引资与落地生根并扶

强化招商引资,深化落地服务。打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的优质服务路径。首先是有的放矢抓招商,顶层设计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同向、与动力集聚同向、与拉长补短同力,招商引资要聚焦有效、摒弃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走有准备、有底线、有效益、不盲目、不作秀的路径。其次是落地生根抓服务,注重现身说法,推行“招”“扶”并行并重工作模式,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是最终目的,落地重要,生根更重要。要建立招商项目落地生根服务监督考核机制,今天的项目一定是明天的产业,否则,就不是有效的,就是浪费,就是包袱。

三、长春市扩大有效投资的保障措施

面对发展任务、转型机遇、改革使命,唯有从问题导向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强化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搞好服务,才能确保有效投资付诸实施。

优化体制机制,保障投资有效性

体制机制是保障投资有效性的根本,要从体制上破题,从机制上调整。首先是优化统筹谋划机制,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依法依规”的原则,系统谋划长春市产业布局、城市发展、项目落位,统筹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专项规划,重点构建“一张蓝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技术标准”“一个组织机构”“一个审批流程”“一套法规制度”等“六个一”体系,扎实推进“多规合一”,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其次是优化项目评估机制,成立项目评估领导小组,建立重大项目评估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重大项目评估内容,对落地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运营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估。建立健全市直部门与城区、县(市)、开发区项目议事制度,定期沟通交流,研究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再次是优化项目筛选机制,在投资方向正确、项目定位可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项目筛选机制,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对项目实施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充分比对、择优选择,真正把资金雄厚、建设能力强的投资方引进来,落位达产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投资效果最佳化。

释放政策红利,保障投资有效性

国家政策是保障投资有效性的“尚方宝剑”,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给予的机遇和政策空间。首先是瞄准《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措施、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逐项明确责任、提出要求、规定时限,确保各项措施任務落实到位。其次是把握东北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哈长城市群、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等重点扶持方向,向中央和省里争取预算内资金支持,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将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专项和东北地区创新链整合专项等重点资金向长春市倾斜。再次,依托长春新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贯彻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的对口合作机制,发挥长春市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支持相关企业与天津有效对接,通过市场化合作方式积极吸引项目投资落地长春,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

强化问题导向,保障投资有效性

强化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才能保障投资的有效性。首先是完善投资项目督查体系。充分发挥督查对有效投资的推动作用,加大有效投资项目督查力度,重点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达产达效等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建设项目活动,督促项目推进。其次是完善投资任务考核体系,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在对投资总量与增速考核的基础上,将有效投资的贡献度、投资结构等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再次是完善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问题整改情况,加强重点项目资金、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实施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和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提升社会效益在有效投资评价中的地位,打造既关注收益规模、更关注收益质量,既关注经济收入、更关注社会收益的有效投资考核评价体系。

优化软硬环境,保障投资有效性

首先是优化软环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开放投资领域,努力创造市场要素顺畅流动、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国资民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强化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其次是优化硬环境,加快推进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医院、学校、市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功能、形象、档次、品位和人居环境,切实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注重产业要素的集聚、公共平台的打造,持续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产业资源要素集聚的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准工业园区,降低有效投资产品成本,夯实有效投资落地基础。

深化改革创新,保障投资有效性

要聚焦重点,狠抓落实,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投资活力,提高投资效率,以改革促振兴促发展。首先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扩大“一门式、一张网” 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实施范围,进一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间。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行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窗口单位要落实领办代办、容缺受理、超时默认、限时办结等制度,适时启动错时服务、预约服务、延时办公,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的审批效率。其次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筹建长春市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各类产业项目和专项资金,统一管理,统筹调度使用。推广应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基金和众筹融资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探索开展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投入模式。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深化公共服务领域PPP改革。积极设立民营银行,推动“银政企保”合作,建立融资担保体系,重点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業贷款融资提供担保。再次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强长春市智库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技术研发人员和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通子女就学、签证办理、驾照更换“绿色通道”,开展“三联三促”走访、“诸葛团”等活动,了解企业和人才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定期组织金融论坛、私募对接、人才联谊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作者简介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猜你喜欢
长春市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奔跑的小浪花
蒲公英和毛毛虫
滴水藏海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闪存能否让数据中心一劳永逸
颜料打翻了
德惠农商行政务大厅支行荣获长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