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2018-05-14 08:55徐卓顺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吉林省

摘要:产业发展瓶颈是制约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传统行业依赖过重、服务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障碍多、创新驱动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需实施有效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面创新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6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1.013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解决吉林问题、突破吉林困境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1] 因而,探寻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保障吉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吉林老工业基地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情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选择,其紧迫性虽已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地方财政支出的约束及财税体制的限制,难以做到完全从GDP导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项目投资中以大项目、短线项目为主,过于强调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忽视调结构、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等行为。

第二,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一直以来,吉林省工业对汽车、食品和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依赖过重。近三年来,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7%、17%和11%左右。过度单一地依赖传统产业,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增长能力,[2] 而汽车、石化产业本身又是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会削弱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吉林省工业的传统化、重工业化特征,造成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偏小,服务业发展也仍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金融、信息、商务等高端行业拉动产出率提升缓慢,个性化、集成化、高附加值的服务模式未能形成。[3]

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限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产业规模小,集聚程度低,产业链条短,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而且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水平,难以获得世界高端技术,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无法支撑整个工业的发展。[4]

第四,创新驱动能力不足。近年来,吉林省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提高显著,但受高端创新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水平低、科技投入资金来源途径单一、企业创新投入动力不足等因素制约,造成吉林省整体创新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吉林省产业大多居于产业链前端,产业链偏短,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集聚能力差,使得吉林省无法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科技进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第五,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不足。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这也造成部分行业垄断性过强,民营资本进入存在诸多困难。受此影响,行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高。而且,目前吉林省的公共服務仍由政府主导提供,难以满足公共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二、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 实施有效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吉林省现代产业体系,就要加快培育吉林省旅游、医药健康、信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石化、汽车、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效益型现代农业。一方面,通过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式,加快新兴产业建设。另一方面,鼓励一汽、吉化、大成等龙头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引入科技创新,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成为吉林省三次产业主体,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三去一降一补”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相应的市场机制、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精细化管理体制等,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长期方案,解决有效供给的档次、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二是设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通过深化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使要素进入有效供给领域。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完善激发企业活力的有效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有过剩产能的企业转移至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通过降低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经营成本,营造公平税负环境以及降低处置“僵尸企业”的社会成本等方式,实现降低成本的供给侧改革目的。

再次,建设优质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2016年10月18日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上强调:“东北地区必须改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潜能,才能发挥地方主体作用,释放东北发展内生动力。”吉林省一方面需要完善营商环境法制体系,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守法营商,倡导契约精神,保证市场主体健康运行。另一方面,需建立健全企业开办、信贷获取、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政府需进一步简政放权,进行工作机制改革,精简政务审批流程,提高行政运行透明度,推行电子政务,方便企业投资。此外,还需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公共资源高效率配置,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三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有效对接,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制造高性能农机产品,推动农业生产的大型农机配套比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步伐。发挥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群化作业。三是发展优质农业。加快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保育型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循环优质的生态农业。

其次,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吉林省继石化、汽车、医药健康之后的又一重要产业,应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手抓,引进资源和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5]二是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确保吉林省纺织服装业、能源加工业、有色金属制品业等优势行业继续壮大,进入国家百亿级生产企业行列。三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能力。实现超高密度LED显示屏等九种新产品、碳纤维等新材料规模化生产,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能力。完善工业品牌创建环境,加强工业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省。

再次,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一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于吉林省发展的现实情况,依托于吉林省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等行业,提高服务业的品质和能级,促进良性互动。二是建立科技引领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科技贸易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科技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组织服务业企业开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对标、评估,建立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建设虚拟云平台,推动信息化发展。开发建设智能服务平台,重点推进检验检测、信息服务、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挖掘城市服务业潜力。加快发展城市高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高端环节,形成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高端高质高新化服务业体系。利用城市互联网络,将其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催生服务业新兴业态。

(三)推动全面创新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

首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通过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完成全面创新任务。同时针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实施滚动计划,专注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和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实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指导计划,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支持力度,完善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研发条件,提高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6]二是支持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应用验证和首批次生产,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

其次,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协同创新体系。一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联合方式,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鼓励企业间、企业与高校等建立联盟,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组建專用车、绿色食品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建立开放创新体系,围绕吉林省工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和重点产业,鼓励开展科技合作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在混合动力和精密机械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再次,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积极建设各类研发平台:重点加强院士工作站、中试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产业园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同时落实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政策,争创国家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积极创建吉林省农机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做好各级研发中心的培育和申报及认定工作:一是支持国检中心的升级,建设食品装备、粮食生化、专用汽车、通用航空、农机装备和生物制药等产业公共技术研发检测中心。二是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建设新能源客车、房车、延展式专用车、专用汽车公共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大力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功能完备的科技大市场,实现科技资源集成与共享,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同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企业孵化器作用,支持科技园和孵化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跟踪研究》(11BJY06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吉林省委. 始终坚持以改革引领转型升级之路[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 2016-08-15.

[2] 黄亮雄, 王鹤, 宋凌云.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绿色的吗[J]. 南开经济研究, 2012,(3).

[3] 孙贺. 东北地区振兴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J]. 学术交流, 2016,(9).

[4] 庞瑞芝, 李鹏. 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 经济研究, 2011,(11).

[5] 蒋兴明.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12).

[6] 周天勇, 张弥.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2).

作者简介

徐卓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吉林省经济状况浅析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吉林省经济状况浅析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反腐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