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讨

2018-05-14 15:20温鸿雁刘洋杨育君暴洁朱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课程建设创新

温鸿雁 刘洋 杨育君 暴洁 朱涛

[摘要] 我国高等医学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研究生教育,但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临床思维、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从课程建设、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写作、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着手,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创新;风湿病学;课程建设

[中圖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140-03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routes of talent training of higher medicine, but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i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level, thus making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relatively wea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curriculum of postgraduates from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bilities, paper writing and evaluation on teaching.

[Key words]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Rheumat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起步较晚,但当迈入21世纪,已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从发布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影响因子数据可以发现,风湿病学代表性国际知名刊物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官方杂志) 论文影响因子从2008年7.188上升至2018年12.811。这表明了学术界对风湿免疫病学科的关注度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我国风湿免疫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稳步发展。国内已有较好的前期临床研究基础,部分医院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在疾病特异性标志分子、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且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创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发展需求。长期以来认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学术能力,应从研究生的科研论文着手。把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科研的培养分裂极化,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课程现象。这就对我们风湿病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贤良之士”,适应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就在我们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与总结。

1 研究生现状及存在问题

尽管当今高等教育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知识的倾囊相授,同时注重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活学活用上来[1],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沿袭的应试教育的高分观念对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仍积重难返[2]。受上述观念影响,研究生对课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得到调动,许多导师不愿在课程学习上浪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偏颇理解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以科研论文来权衡。再者研究生课程建设一直延迟于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突出表现为课本知识“腹载五车”,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成果多,原创创新成果少,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盲目迷信已有知识,缺乏质疑权威的勇气;重视知识记忆,缺乏探索精神;重文凭,功利思想严重。此外,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首要要求是发表学术论文,特别强调论著,忽视综述、系统评价、病例报道。单纯着重于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的影响因子而不是论文引用次数来区分其价值,值得高层管理人员斟酌,即使是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NEJM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Cell(细胞)等顶级期刊的文章也很少有人去浏览和引用,那其科研价值何在[3]。

2 思考与探索

2.1 科学研究和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为目标,重视和加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性科研培养,支持并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与高水平、前沿性科研工作,以一流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鼓励多元交叉培养,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激发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而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注重跟踪与吸纳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着力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课程组建设,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通过探讨式、现场式教学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多样化教学平台,强化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2 更新课程内容,吸纳科技文化新成果

随着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名目浩繁的科学信息已走进了研究生课堂。世界各国还普遍紧跟了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以便把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成就及时地吸纳到课程建设内容中来[4]。为了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全球各顶级大学开设了一些介绍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新成就的课程,同时,还加强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当今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因此,更需要通过基金项目的立项和资助研究生参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会议等,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该科研究生已在2016年亚太地区风湿病年会、2016 年美国风湿病年会及2017年欧洲年会进行了口头发言。

2.3 双相结合

除了导师加强指导研究生,必须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自学风湿免疫病学相关资料,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自己动手构思技术方法并进行实验,培养勤奋自学的优秀品质,防止依赖抱着走、包办现象[5]。风湿病疑难杂症比较多,只有将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结合起来,使研究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分析的能力得到训练,才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意义[6]。

3 创新能力培养

3.1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浓郁自由的学术氛围孕育、诱导创新思维的萌芽。该科研究生积极申报专利,累积160多项,因此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合作的、良好的、民主的、开放的科研氛围,是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7]。以创新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精神风貌和创新理念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研究生在求学阶段,能在活跃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受到熏陶。同时,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和学术交流会,开展各类报告、讲座等学术活动;同时向研究生传递风湿免疫病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为研究生交流创新成果提供场所,为研究生实现其创新理念提供条件和渠道[8]。

3.2 研究生创新论坛和学术论坛

德国作家海因兹认为个性化突出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具备抽象思考,有创造、组织、分析与表达能力。创造各种条件来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探索未知世界,调动广大研究生投身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和谐自由、求同存异、异中求新的科研氛围。学术论坛的主题面向研究热点和最新学术前沿,是为研究生搭建的交流创新理念、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热情的科研平台[7]。每个论坛能够结合风湿病学本专业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同时涵盖若干个相关一级学科。

3.3 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研究生是我国未来创新系统的强生军。教育部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增强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症结是培养具有创新才略和创新灵魂的高素养研究生。通过立项资助,引导并激励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从事具有开拓性和前沿性的课题科研工作。而要想实现医学的转化,需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其创新理念,最终把理念转换为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

3.4 论文创作

一项科研工作,只有在文章发表后,才算告一段落,对于研究生来说,发表论文是研究生提升科研水平、考验其科研能力的最佳标准。其中学术论文工作是整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最荟萃展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作为研究生,则需要在第一创新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做出成果即为第二创新。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处理社会实际问题,撰写社会研究报告或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取得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研究生在研期间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做出成果并发表论文,不但可以表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还可以表明其科研水平及学术能力的提高。发表一篇论文,不但是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更是為跨出下一步,做好了准备。

4 教学评审

在组建教学评审专家团队时,为保证教学评审工作体系客观化、公正化、透明化,要从教学评审的多方面角度出发,建立一支由教学评审管理专家、理论研究专家及专业同行评议专家组成的构建合理的评审团队[9]。同时重视学生评估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突出作用。由于学生评教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可部分弥补教学专家评估的不足,故开展学生评教在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0]。此外,教学评估是建立在最广泛的信息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判断。为保证其价值判断的精确性,除了传统教学收集信息方法例如座谈法、调查法、问卷法外,还需要借鉴前沿的高科技计算机互联网系统,通过教学评估信息网全方位多路径地收集、整理评教信息,利用计算机云技术处理大量过去无法整合利用的评审资料[10]。相信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评审必将使评审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及科学化。

综上,风湿病学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出人品好、技术精、水平高的有发展前途的好医师。通过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改善当今医学研究局势,提升其在国际医学界的话语权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Jiang G,Chen H,Wang Q,et al.National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 an effective simulation-based method to improve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Med Educ Online,2016,21(1):29889.

[2] 王培民,张农山.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147-148.

[3] 帖君,袁鹏.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2):131-133.

[4] Paulus JK,Santoyo-Vistrain R,Havelick D,et al.Glob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itiatives for emerging cohort studies[J].J Epidemiol Glob Health,2012,2(3):125-133.

[5] Huang L,Wang Z,Yao Y,et al.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and medica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 China[J].BMC Med Educ,2015(15):88.

[6] Shek DT,Sun RC, Chui YH,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urs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J].TheScientificWorld Journal,2012(1):263731.

[7] 刘涛,姜红,刘旭明.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11(8):114-115.

[8] 张善超,王得新,王佳伟.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4(10):310-312.

[9] 樊洁,李大蓉,贾建国,等.规范研究生导师管理建立完善的工作质量评估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7-29.

[10] 欧阳谦.教学评估系统的合理设定[J].医学信息,2008,12(21):2234-2235.

(收稿日期:2018-06-23)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课程建设创新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