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思维下就业指导模式探索与思考

2018-05-14 09:06李金萍
丝路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探索

李金萍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为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我们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平台和模式,即建设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课堂,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多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探索;思考

一、背景及意义

(一)就业难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6年毕业生人数765万,2017年毕业生人数795万,2018年毕业生人数820万,就业创业形势复杂严峻。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挑战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从本质上,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和互联网二者的特征。具有随身、开放、分享、互动、创新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移动互联网为教学的精准及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三)学生网络基因喜欢线上交流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由此可以充分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尤其是当今的“90后”大学生,他们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就业指导,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移动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和新要求

“互联网思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该词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为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我们一直在探讨摸索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手机4 G技术,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介内容短小精悍,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者更加多元,交互性更强等特点,构建多元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载体,搭建新平台,梳理新思路,使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适应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三、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多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众所周知,就业指导目的是使大学生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并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我们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平台和模式——建设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课堂,丰富就业指导形式。课前由教师发布学习内容通知和资料,利用网络课堂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特点,将就业指导相关资料的文本、圖片、声音、视频集成一体作为网络课堂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课堂平台。学生通过查看通知,下载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自主预习。课上我们通过课件、手机和PC端同步应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课堂精心设计了诸多学习活动,加之教师的引导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课后阶段通过在线作业、网上答疑讨论、留言等功能实现课堂之外的互动,丰富课堂形式、改变学习习惯,延展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传统就业指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主动性、主体参与意识和交互性。

四、开展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一)队伍建设

我们的教学指导团队日益壮大,他们学历层次高(均为研究生学历),年龄层次合理,形成了以老带新的良好局面。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私人定制+精准就业指导”,我们指导团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认识和理解新媒体的能力、使用和传播新媒体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调整就业指导内容,理性指导。

(二)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设计和丰富了课程内容。采用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性、实用性基础上丰富了前沿性知识内容。以此实现了课内外的互动,延展教学内容,提高学习主动性、主体参与意识和交互性。

(三)教学形式

根据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及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我们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对学生作业一对一的精准评价,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增进师生交流。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由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专业广泛,适应不同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仍需改善。

其次,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课时数仍偏少。

最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激发。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比于传统课堂式就业指导模式,移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本地性、互动性更能收到学生青睐。为使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适应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教师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大学生需求特点,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就业“的”私人定制“精准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学生高质量的顺利就业,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宁,刘家豪.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116~118.

[2]林苏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139~140.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