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8-05-14 09:06郭昕
丝路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会责任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確的价值观,如何使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等都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必要课题。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以及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与民族的希望,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兴亡。尤其在进入网络时代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则显得更加重要了。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深受网络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给大学生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一些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次,网络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利用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因特网及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方便查所需的信息,还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件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再次,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应聘的盲目性,减少了经济开支,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网络带来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网上交友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网友可以直接交流思想,使个人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缓解了生活中交友的心理压力,扩大了交际面。

(二)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长期虚拟状态更使得大学生网民容易游离于集体、群体之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漠、交往困难,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其次,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身心受到危害,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交互性,大量不良信息,不经意间便在网络上泛滥。大学生本身缺乏对信息的准确判断,极易受到网络文化不良观念的干扰,引起人格扭曲;再次,互联网的隐蔽性更是加剧了网络不良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加之,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被复制的特点,有害信息在网上滋生蔓延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传统媒介;最后,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文化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容易使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大学生中,破坏他们已有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从网上获取和传播各类信息,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培养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其责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实世界,道德是公民的职责,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道德同样不可或缺。

增强网络监管体制。网络信息也让心怀鬼胎的不良商人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大量开发暴力游戏,发布不良的言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各大高校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

(二)网络政治文化背景下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处在多元的政治文化环境之中日益明显。网络文化所具有广泛的政治信息资源优势,丰富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网络文化增强了政治文化的可接受性,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心理有促进作用;网络文化扩展了政治参与的方式,促进了大学生良好政治行为的形成。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培养

通过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自律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教育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以及优化社会网络环境等办法,积极营造适宜的内外部环境,使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得到提高,力争为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及提高贡献微薄力量。注重校园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构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政治文化的判断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心理,塑造健康的政治人格:第一,要协调多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运用网络文化平台进行政治观创新教育;第二,政府要对网络文化进行规范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社会要建设主流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辨别力。第三,要“对症下药”,加强大学生政治观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等举措,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与培育。

参考文献

[1]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04):62~65.

[2]丁心镜.探寻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5~46.

作者简介:郭昕(1987.12—),女,汉族,湖南涟源人,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社会责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