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2018-05-14 09:57肖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期
关键词:所有制混合办学

肖杰

[摘 要] 随着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尝试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缺乏关于职业素养如何培养的思考。从学生教育管理的角度研究应该如何培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学生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关 键 词]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24-02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各投资方的利益。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一头牵着学校,一头连着行业、企业,充分调动资源,利用政府与社会的优势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分析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既要考虑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与管理,也要兼顾企业对学生技能与适应能力、企业文化的需求。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在技术能力上让企业满意,又达到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就要从学校制度的角度去教育学生的行为养成,还要灵活地为企业考虑,管理弹性,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尽快度过学校步入企业的适应阶段。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现代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既是高职人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職院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更是高职人才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因此,提升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需以符合社会职业道德操守为标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为核心,及时观测市场的需求变化,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较高的人文素质、变通与创新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等时代特色。这也是现时代科技革命浪潮大背景下实现高职人才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成绩与实训操作来评价,但是抽象的职业素养却很难有客观的评价指标。因此,在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一套综合评价体系,把企业看中的职业道德等标准贯穿其中。在教学安排中,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往往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教师的选聘上会更加谨慎。在企业与学校中按比例挑选出一批教师任教,并控制数量。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控与考核是有一定差别的。学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在考虑教学质量的同时会偏重理论化教学并适当增加道德化的内容,而企业专家教学更偏向于技能化与实践操作经验。然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度、疲倦度或认知度跟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水平直接挂钩,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厌倦或者厌学情绪,那么就需要通过其配套的综合评价体系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职业院校目前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管理评价机制,其中包含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作为政府办学,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企业所需要的学生标准存在差异。混合所有制办学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培养既满足企业标准的人才,又满足国家要求的人才。

二、混合所有制办学与现代学徒制结合成新型职业素养育人模式

就目前为止,业界讨论最多的就是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状况,并没有提到关于办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总是一味地强调行业、企业需求,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分配、管理权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在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下偏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其他的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许会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有才无德”的现象,其意义深远的办学模式必将走向未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提到:“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混合所有制办学可以运用企业的优势,要求企业专家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培养学生。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现行的几种合作模式,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都无法完全实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只能靠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短暂时间里,在与师傅的接触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实操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订单班则完全交由学校进行订单式的培养,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度地加入企业文化与要求的内容,但学生却完全感受不到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1.行业、企业进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共同制定符合社会、学校、行业、企业需要的学生职业素养标准,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与考核。但是进入企业后,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也是受到企业严格管理的,各大企业都有日常行为准则作为管理员工的制度。企业的标准融入学生行为守则中,使学生进入学校就受到企业员工似的管理模式,毕业后能缩短入职的适应阶段。

2.提升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高职教育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灵魂”的,不能培养只掌握一定职业技能而缺失人文情怀和积极社会情感的“机器”,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道德、文化、思想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渗透,通过这种渗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态度、思想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德”。

3.提升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职业操守。除了专门的人文综合素质课程外,还应在专业模块课程中增设综合素质类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专业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的结合。

4.企业文化渗透促进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混合所有制办学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在校园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文化理念、内涵建设等覆盖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企业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课堂或活动就能影响的。企业文化渗透通过时间逐步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使之习惯成自然。

5.开展具有混合所有制办学特色的学生活动。根据学生进入企业初期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引导学生对自身不足的客观评价,也为企业筛选优秀人才提供了平台。同样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可以开展适合企业的文体类活动,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为企业文化活动培养了后备力量。

6.注重混合所有制办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方面也应该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崇。企业的创新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开始抓起,通过创新基地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代表和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生技能团队,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将专业与创新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企业将来创新人才发展的生力军。

四、结束语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是未来高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它所面临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关键所在。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呈现的,是满足学生当下的需求(就业、生存),而职业素养是内在的,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为企业创造的未知价值。身怀技能是敲门砖,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塑造未知的、更高的技能型人才,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迈向新的征程,这也是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大国工匠”,胸怀“工匠精神”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成才之路,2012(8).

[2]吉鸿,杨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探析[J].职教论坛,2013(11).

[3]蔡茂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N].深圳特区报,2015-12-14.

[4]劳赐铭.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利益、冲突和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6(8).

猜你喜欢
所有制混合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混合运算大篷车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混合咖啡